IBM
靈活開發是一種以人為核心、疊代、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在靈活開發中,軟體項目的建構被切分成多個子項目,各個子項目的成果都經過測試,具備內建和可運作的特征。換言之,就是把一個大項目分為多個互相聯系,但也可獨立運作的小項目,并分别完成,在此過程中軟體一直處于可使用狀态。
Sprint中,User Story的改變
問題:
在一個Sprint進行中,如果使用者想改變某個正在實作中的User Story,應不應該改變它?
應對:
Mike Cohn的《Scrum靈活軟體開發》中,他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我常常建議Scrum團隊首先要對Sprint當中的變化采用強硬立場。這不是因為我反對改變團隊的目标或我要機械地遵守某個Scrum規定,而是因為我想幫助團隊外面的人認識到改變團隊目标帶來的成本。
當然,有時候在Sprint中間改變團隊的目标是必要的。但更多時候,團隊目标的改變是因為它太容易變和因為有人事先考慮不周。在我看到企業不再考慮将每個新要求作為Sprint中間變化的要緊事之後,我會緩和這種強硬立場。”
以一種通俗一點的比喻,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對孩子要嚴格要求,從開始就不能慣着他的臭毛病,否則他會養成習慣,到時就不好管教了。團隊外面的人不是天生出爾反爾,反複無常,是團隊内的人的不堅定養成了他們這種毛病。
為何要采用靈活的思維/網際網路思維?
現在已經是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思維是相對于工業化思維而言的,“網際網路思維”是一種使用者至上的思維,是一種商業民主化的思維,管道壟斷很難實作,媒介壟斷也被打破了。是以,對消費者需求的把握就是一個測試的過程,要求你的産品是一個精益和疊代的過程,根據需求回報成長。對于社會需求量大的産品,比如:小米手機,每周疊代一次,再比如:微信,第一年疊×××發了44次,就是這個道理。對于更加傳統的産品,比如:大型工業機械等,還沒有到應用靈活的時候。金融服務産品,也是當下的熱門産品,是要用靈活思維/網際網路思維來創新的。網際網路思維強調開放、協作、分享,企業組織内部也同樣如此,它講究小而美,大而全、等級分明的企業很難貫徹網際網路思維,不管是對使用者還是對員工,有沒有愛,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判标準。很遺憾,很多企業也還在用工業化的套路做着自己的企業。如果不能在觀念上進行改變,那麼,不管你做的是APP還是其他,你本質上還是一個傳統企業。
網際網路改變了一般的商業模式。企業服務的目标對象不再僅僅針對客戶(有意願和能力掏錢買産品或服務的人),而是針對所有使用者(隻要他有意願使用你的産品或服務,哪怕他根本沒意願付錢買單)。是以網際網路産品的基本商業模式是:免費。那麼哪裡去賺錢呢?通過和使用者的互動産生資料,用資料去賺錢,或者通過和使用者建立情感連結,産生更多的需求,靠提供增加值賺錢。
問題:
人的一生,是不是疊代的過程?
說話,寫字,思維,組織等都是在不斷的疊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