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匠精神

薦語

“工匠精神”是時下的一個熱詞,李總理在今年的兩會上明确倡導工匠精神,但曾幾何時,大工廠、機器化、流水線才是先進的名詞,工業化締造了其他時代想也不敢想的财富,工匠是什麼,工匠是機械、重複的,不需要多少文化的工作,多少影視作品裡的木匠、鐵匠、棉花匠莫不是苦哈哈的底層勞動人民形象!

但本書颠覆了這種印記!截至2013年,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全球第一!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長壽企業紮堆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它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答案就是:工匠精神!與其說那些優秀的百年老店傳承的一門技藝,更準确說他們首先傳承的是工匠的氣質——沉着堅持、精益求精的心性!

本書《匠人精神》是日本木工業傳奇秋山利輝的大作,其創立的“秋山木工”的定制家具常見于日本宮内廳、迎飯店、國會議事堂等。秋山先生強調“先德行,後技能”、“己成,則物成”的大道,這與我們的傳統精神莫不蘊合。秋山先生創立了一套一流人才的育成法則——“匠人須知30條”,有效磨煉心性和品格,喚醒我們體内的一流精神,為天命而活。

大道不孤,在日本這樣的工匠精神比比兼是,《入殓師》裡的葬儀師,化妝技藝出神入化,能把各色人等的遺體打扮得如同睡覺時一樣;神戶的岡野信雄能把任何污損、破爛的舊書修複如新;若林克彥研制的永不松動的螺絲打敗了大公司,成為日本新幹線的供應商。他們的成功已經超越了技藝層面,被賦予了更多精神層面的意義,他們用一生的時間、他們用十幾代人的投入隻做一件事,焉能不精!

工匠的人品比技術重要

一流的匠人,必有一流的心性

我們古先賢認為“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那麼,什麼是君子的“本”呢?一是:發心。就是解決“為何?”,二是:願力。解決“如何?”,即對自己發心去做的正确事情,如何能無怨無悔地堅持。發心怎麼教?秋山利輝先生的方法直溯人倫本源:磨煉心性,以孝育人。這與中國五千年精神傳承的主要核心“孝道,師道”如出一轍。

為了把年輕學徒培養成一流工匠,“秋山木工”制訂了一套長達八年的獨特人才培養制度,培養學徒正确的生活态度、基本訓練、工作規劃、知識和技術等,他的弟子中已有50餘人成為了日本的著名工匠。相比他的木工作品,他培養人的方式、方法,才更受社會各界的青睐!

匠人獨特的研修制度

“秋山木工”制定了獨特的“匠人研修制度”。凡是想要成為家具工匠的人,都必須在秋山學校完成一年的學徒見習課程,培養學員成為工匠的心性和基本生活習慣。隻有一年的見習期結束後,才有可能被錄用為正式學徒,然後開始為期四年的基本訓練、工作規劃和匠人須知的學習。經過四年的淬煉,唯有在技術和心性方面磨煉成熟的人,才能被認定為工匠。

秋山學校見習一年,學徒四年,工匠三年。如此八年,學員們不斷磨砺心性,在“德藝雙修”的路上走得踏實從容,掌握了一名合格工匠應具備的全部素質,這樣他就可以出師,将秋山技藝和精神發揚光大。

學徒制如何提升心性

隻要反複練習,任何人都能掌握一門技術,但心性的修煉卻很難,而學徒制能夠彌補這一缺憾。

每個人都擁有成為一流人才的潛質,同時也需要有名師的指點和指引。秋山利輝告誡年輕人:要想成為一流的匠人,必須放下自己自尊,全盤接受師父們授予的知識,不然無法獲得成長。同時,還需要提升自己的心性,學會感恩,沒有誠實和感恩之心,人是無法獲得成長的。隻有經曆過集體生活,才能培養替人着想,關心他人的心,以及感恩的情感。學徒制的師徒相傳和集體生活提升學徒的心性,以一種近乎禅人的修持,全心全意地投入,終有修成正果的一天。正如秋山利輝所堅信: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

秋山木工的十條規則

想要進入秋山學校的人,首先要接受十天的各項訓練,并且通過考試才能入學。為什麼秋山利輝會有這樣的要求呢?

1.不能正确、完整地進行自我介紹者不予錄取。

2. 被秋山學校錄取的學徒,無論男女一律留光頭。

剃光頭是為了讓學徒們下定決心,全身心地投入學校當中,如果決心不夠,可能就無法堅持到底。

3. 禁止使用手機,隻許書信聯系。

書寫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訓練,如果連給客戶的感謝信都寫不好,如何勝任工作呢?而手機在提供簡單、便捷的同時,實則損害了人的寫作能力。

4. 隻有在八月盂蘭盆節和正月假期才能見到家人。

這樣他們能更為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會精神松懈。

5. 禁止接受父母彙寄的生活費和零用錢。

隻有使用自己辛苦工作賺來的錢,購買被稱為“工匠生命”的工具時,才會珍惜。

6. 研修期間,絕對禁止談戀愛。

戀愛過的人大概都能明白那種精神恍惚、思之如狂的情感,讓人無法心無旁骛、專心學習。

7 .早晨從跑步開始。

每天早上跑步15分鐘,可以鍛煉身體,振作精神,同時也能培養集體意識。

8. 大家一起做飯,禁止挑食。

挑食的人往往也會挑工作、挑人,是以克服不喜歡的食物也很重要。

9. 工作之前先掃除。

工作之前打掃街道、清掃車輛、清掃車庫,這些都可以磨砺心志。

10. 朝會上,齊聲高喊“匠人須知30條”。

讓學徒牢記一流的匠人是怎樣的,通過反複朗誦,讓一流匠人的标準,滲透到他們的潛意識中去,終身難忘。

這一系列嚴格的訓練,都是為将來成長為一流匠人打基礎。特别是齊聲高喊“匠人須知30條”,一段文字如果隻讀一遍,或許很快就會忘掉,但如果反複背誦,文字就會進入意識深處,變成我們的血肉。一旦達到這個境界,當我們遇到困難和突發事件的時候,就能不自覺地參照“匠人須知30條”去應對,讓自己處變不驚。那麼,“匠人須知30條”濃縮了哪些精華呢?

匠人須知三十條

“匠人須知30條”濃縮了禮儀、感謝、尊敬、關懷、謙虛······這些都是做人最重要的事和教育的基本,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一脈相承,影響深遠。

一、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學會打招呼。

給人留下第一印象的好壞,取決于見面瞬間的打招呼。一個能夠熱情地與人打招呼的人,也一定能夠熱情地與人交流,進而獲得客戶的好感。是以,要想成為一流匠人的第一步,便是要有元氣地大聲與人打招呼,赢得客戶的好感。如果最初做不好也不要緊,全力以赴地練習一個月,直到能夠熱情地,充滿自信地與客戶打招呼為止。

二、進入聯絡場所前,必須先學會聯絡、報告、協商

“聯絡、報告、協商”是一個工匠所應該具備的基礎的行為,這有助于你明确職責,判斷問題,找到解決方案。秋山利輝說:

當你對一個問題拿不準的時候,你可以請教一下你的師兄或師父,這叫聯絡;告訴師父自己遇到的問題,然後詢問師父您看這個事怎麼辦?這叫報告;然後跟客戶讨論如何解決,這個叫協商。聯絡、報告、協商,這是最基本的一個能力,是以不是簡單的訓練,而是怎樣在團隊當中合作。

三、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是一個開朗的人

職場不可能一帆風順,可能會被斥責、被批評,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必然會影響你的工作效率。是以,保持頭腦簡單一點,開朗一點,不要瞻前顧後地考慮太多。試着放棄自尊和矜持,讓自己“變傻”一次,聽别人說話,看别人做事,就像我們之前講過的《鈍感力》,稍微變傻一點,不那麼敏感,這樣我們才能帶着感恩的心,以笑臉回應對方。

四、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不會讓周圍的人變焦躁的人

我們注意到那些讓周圍的人變得焦躁的人,多半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考慮别人感受的人。工匠制作産品是為了客戶,隻有站在客戶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并付諸行動,才能提升自己的技術和品格。替他人着想可能會有些累,但隻要我們習慣了這樣做,這種發自内心的喜悅也會感染到我們自己。

五、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要能夠正确聽懂别人的話

為客戶提供超預期的優質産品,是一流匠人的職責所在。要達到這一目标,就必須養成正确傾聽他人講話的習慣。如果一個工匠沒聽明白客戶的要求,就貿然行動,必然會事倍功半。但如果一個工匠在剛交談5分鐘就明白客戶的意思,知道怎麼做才能讓對方驚喜,結果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六、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是和藹可親、好相處的人

如果讓你選擇,你願意讓态度親切的人服務,還是态度惡劣的人服務?如果你是上司,你願意帶和藹可親的人還是面色緊繃的人去各種重要場合應酬?答案不言自喻!

用親切的态度面對客戶,如果對方滿意,當然願意讓你繼續服務。同樣地,用親切的态度對待工作夥伴,大家的凝聚力就會提高,能在短時間獲得極大的成果。如此一來,工作自然就能不斷精進。

七、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有責任心的人

負責任的行為,是指一旦出現問題,會努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但也不過分逞強。如果我們帶着101%的責任心,一旦遇到難題,必能擁有足以沖破難關的一流能力。而且盡責的工作必然會産生緊張感,這樣就能集中心力工作,也能提升自己的技能。如果大家能夠出于對社會的責任,來從事工作,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都會特别愉快吧。

八、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好回應的人

一流的匠人,回應的方式也必須是一流的。無論是否明白,都要明确表達出來,這樣才能避免錯誤發生。人們常常推測,總是精神飽滿回答“是”的人,一定是個積極、有準備的人。而且完整恰當的回答,是準确無誤制作産品的第一步。

要知道,在日本回答“是”,非常果斷,他們很少說:差不多、這個湊合吧。一定要能夠做出很好的回應,這種做出很好的回應,能夠讓對方更願意跟你溝通,講出他的需求。

九、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為他人着想的人

沒有關懷他人之心,就無法成為好工匠。所謂“一流的工匠”,是無論在什麼場合,都能夠設身處地為對方着想。一個為别人着想的人應該是受歡迎的,能夠處處為他人着想,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工作必然能夠打動人心。

十、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愛管閑事”的人

在這裡“愛管閑事”并不是一個貶義詞,它是指為對方好,即使得罪人,該說的話也要說。每個人都有能力,但有些人如果沒有人反複“愛管閑事”、訓斥他,他的能力就無法發揮。比起被管的人,管别人的“閑事”需要多倍的心力和勇氣。如果不經常盯着對方,就很難保證“閑事”管得恰當,是以需要花費時間。如果能以感激之心看待别人的“愛管閑事”,這樣的人就能獲得成長。

秋山利輝自己是一個比較愛管閑事的人,經常不厭其煩地糾正徒弟的錯誤。徒弟的坐姿不好,他要管;徒弟吃相不好,他要管。不僅他自己愛管閑事,還要求徒弟之間也要這樣做,在“秋山木工”,前輩如果不管後輩的“閑事”,他們就不能被當作師兄。秋山利輝覺得這樣做徒弟才能迅速成長。

十一、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執着的人

所謂“執着”就是對事情的“不放棄”,反複嘗試各種辦法,直到做好為止。要想達到一流的工作水準,就需要我們不屈不撓地跟着上司或前輩們學習。人如果不滿足于現狀,持續追求更高境界,就能發掘自身無窮潛力,成就“一流”。

案例

盂蘭盆節的時候,秋山利輝的弟子們全都回家了。他一個人把木料收集起來,發揮自己的創意,打造了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桌子,他自己也覺得非常滿意,大家也都驚訝于桌子的制作工藝。是以執着就是不斷地精進,想辦法把它做得更好。

十二、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有時間觀念的人

總是在意時間的人,一定也是走在前面的人。一個人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但如果以兩倍的速度學習,就能在一年内獲得兩年的成長。我們想從“工作中學習”,就必須對每件事全力以赴、堅持到底,這樣才能成為一流的人才。而且珍惜時間的人,會随時做好投入工作的準備,是以總能遵守時間,信守承諾,這也是對客戶和同僚的尊重。

十三、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随時準備好工具的人

工具配備得整齊完善,就可以馬上投入工作,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工具是幫助我們一輩子的好夥伴,收拾整齊是對它們表達感謝的方式,是你的誠意。中國宋明理學強調“誠”字,就是你對一把鑿子或錘子有沒有誠意?當你能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這些工具的時候,你就做到了“格物緻知”,也表明了你的工作态度。

十四、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很會打掃整理的人

收拾打掃是工作的最後一道程式,直接影響到下次工作的展開,是以很重要。打掃整理并不僅僅是為了找這個東西友善,這還代表着一種态度,而且客戶也能依此評定你是否專業。如果我們懷着感激之情,去做掃除工作,也能培養我們認真負責、不驕不躁的态度。

十五、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明白自身立場的人

“明白自身立場”就是要在工作中對自己有準确的定位,扮演什麼角色就唱什麼戲。師父的立場,就如同戰場上的将軍,發号施令,統籌全局;而工匠的立場就是迅速、正确地執行上級的訓示。人的立場有很多種,隻有不斷地思考自己所處的立場,才能夠了解對方的意願,進而明白自己該怎麼做,然後付諸行動。

《論語》記載,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阙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就是孔子要到衛國為政,子路問他最先做什麼 ,孔子說必須“必也正名乎”,子路覺得沒這個必要。孔子表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政令就很難施行。是以我們需要弄清楚自己所處的立場,明白自己的職責,然後盡責去完成它。

十六、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積極思考的人

我們在邁向未來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我們要相信那些困難的出現,是為了提升我們個人的能力而出現的挑戰。對那些自認為無能為力的人,苦難的磨煉,是要幫助他相信自己的基因,因為每個人都是帶着某種能力的基因誕生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往前數十代到約300年前,會有1024位祖先,這其中隻要少了一人,就不會有現在的自己。換言之,活在當下的每個人身上,都帶着決定運氣和才能的基因。 是以,如果你想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那麼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明朗快活、勇往直前的态度,讓自己不斷地獲得成長。

十七、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懂得感恩的人

心懷感激,是工匠的基礎。要感謝别人就要大聲說出口,不然對方也不知道。感謝父母、感謝孩子,感謝師父和前輩······感謝的話,會讓周圍的人感到溫暖。隻有懂得感恩,你的人格才能獲得成長。即使遭遇挫折,感恩也能讓我們變得謙虛。無論最後的發展是好是壞,能對所有事物心懷感恩的人,就是能夠學到很多東西、持續成長的人。

十八、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注重儀容的人

注重儀容儀表,是作為社會人士最基本的禮儀。身為工匠,把自己從頭到尾整理得幹淨、整齊之後再去作業場所十分重要,這不僅代表着對他人的尊重,而且本質是對自己的尊重。

“秋山木工”的工匠和學員,每個人都穿着統一的工作服,胸前繡着自己的工房名和自己的姓名。而且每次去拜訪客戶的時候,必須準備一雙白襪子,在進門時換上。這也是為了讓客戶心情愉快地接納這些工匠,而工匠們也因醒目的白色襪子而減少腳部受傷的可能,進而能更自信且安全地投入工作。

十九、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樂于助人的人

所謂“助人”,是指在看出對方需要什麼之後,預先采取行動,提供對方需要的幫助。當别人叫你時,你才采取行動,是下下策;别人做什麼,你也跟着做,是中策;不等别人叫你,你就能提前意識到并采取行動的是上上策。“助人”,就是為了讓工作順利進行。如果想做到這一點,就應該搶在前輩之前、搶在顧客之前,而且要及時、迅速。

二十、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熟練使用工具的人

如果善用工具能夠達到如臂使指的境界,那麼優秀的作品自然指日可期。但要達到善用工具的境界,需要工匠不停地訓練,而且要不斷突破你的舒适區,隻有簡單重複勞動是很難精進的。

二十一、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做好自我介紹的人

所謂的自我介紹,其實也就是重新認識自己。同時,向對方展示你的長處,并講述你的個人目标,勾勒你未來的遠景,讓他人知道你的價值觀,鞭策你朝夢想努力,即使遇到苦難也不退縮。

二十二、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擁有“自豪”的人

對一名工匠來說,學會“自豪”是很重要的。向客戶交貨時,一定要誇誇自己制作的家具。例如:家具是使用××地方産的××木材,為了讓家具和擺放空間協調,我們花費了不少心思。

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讓客戶能感受你的喜悅和自豪,打動客戶的心,讓客戶感動。 當你跟所有人分享這麼一個自豪時,你所做的工作就一定能夠獲得别人的尊重。

二十三、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好好發表意見的人

要做一個“自豪”的人,必須成為能夠好好發表意見的人,就是要經常分享各種想法,以便創造出更好地作品。

在工作中,很多人為了避免人際關系上的風波和糾紛,總是抱着無所謂的态度,這樣既學不到東西,也無法獲得成長。隻有大家就一件事發表意見探讨時,每個人都可以說出“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怎麼做·····”的話,即使被嘲笑也不會太在意,隻有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意見,與他人分享各自的想法,自己才會不斷成長。

二十四、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勤寫書信的人

表達感謝的言語,能夠讓對方的心情變好,也能獲得對方的好感。而通過自己的文字表達感激之情,更能準确、深刻地傳達自己的想法。我們隻需用認真的态度去寫,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需要繁文缛節的格式,寫出自己想說的話,讓文字帶着你的真實情感,發揮它的魅力,這會比千篇一律的問候,更能打動人心。

二十五、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樂意打掃廁所的人

隻要我們活着,每天都要使用心靈和廁所。世人隻知心靈高潔,廁所污臭,唯不知高潔可以從污臭而來,通過洗刷最髒的場所,也能磨煉自己的心志,擁有美麗的心靈,而這正是秋山木工的行為準則。對工匠而言,隻有美麗的心靈,才能做出美麗的東西。隻有揚善去惡,才能愈來愈接近一流。

二十六、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善于打電話的人

愉快地接聽電話,是對每個社會人士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在看不見對方的情況下,能夠簡潔、易懂地表達自己。同時,保持聲音清亮、快樂。在對話的過程中,必須避免使用模糊的字眼,而且回答一定要具體、簡單易懂,禮貌周到。

二十七、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吃飯速度快的人

工匠是一個集體名詞,如果不集體行動就無法展開工作,是以工作和吃飯都要在一起,隻要有一個人吃飯慢了,就會影響所有人的工作。是以,必須成為吃飯速度快的人,這也是對他人的尊敬。是以,控制吃飯時間,也是培養一流匠人的重要訓練。

二十八、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花錢謹慎的人

秋山利輝說:“趁年輕時流汗學會的東西,将成為一生的财富。”換言之,習得一門技術,就如同擁有許多金錢,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懂得如何花錢來促使自己成長。想成為一流的工匠,就必須全力以赴接受訓練,哪怕再辛苦,也要堅持到底。要知道,現在的努力,可以幫助自己習得一生受用的技術,是以這也是對自己未來的一筆投資。

二十九、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會打算盤”的人

“讀書、寫字、打算盤”,是匠人的三大基本功。要做到快速、有秩序地處理工作就必須具備心算的能力,一流的工匠針對客戶的訂單,能夠迅速算出需要的材料、時間、人工等,也能制造出讓客戶滿意的産品。

此外,“會打算盤”意味着能遇事不放棄、手指靈活、集中力強、身體和大腦均能保持全速運轉等。換言之,這也掌握了一流匠人所必須的正确性、耐心、缜密性等能力,是以能成為可在瞬間做出正确判斷、了解力強的優秀工匠。

三十、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撰寫簡要工作報告的人

“秋山木工”的學徒經常在素描本上,寫一天的工作總結報告。報告中有成功的記錄,也有失敗的記錄。前輩看完後,會在報告上寫評語,通過這種文字交流,就能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失敗。當一本工作報告寫完後寄給家人或恩師,請他們在報告書上寫下想說的話再寄回來。當學徒們意識到周圍所有人都支援自己的時候,必然會産生感激之情,有了感情之情,他們就朝一流匠人更邁進了一步。

“匠人精神”适用于各個行業的從業者,無論在哪個行業,要想成為一流的人才,都需要發揮自己的潛能,在精神和身體兩方面打好紮實的基礎,積累知識,不斷進步。學習匠人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勇往直前。

一流匠人的成長之路

成為一流工匠的三個階段

要想成為一流工匠,必須經曆“守破離”三個階段。所謂“守破離”正是奠基于師徒關系,通往一流的道路。

首先,是“守”。就是跟從師父學習,模仿作為工匠所具備的一切要素,忠實、全力地吸收師父所傳授的知識。

其次,是“破”。就是全部吸收師父傳授的知識,形成堅實的基礎,然後在師父的形式中加入自己的想法。

最後,是“離”。指的是從師父那裡脫離出來,開創自己新境界的階段,就像在“秋山木工”,工匠從第九年開始獨立,尋求新的突破。

和家長一起培養孩子

怎樣才能讓一直在家庭庇佑下成長、随心所欲的年輕人,在“秋山木工”堅持到最後呢?除了老師的引導,父母的支援也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以父母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

在“秋山木工”的工匠培養上,學徒必須在素描本上寫報告,總結當天的工作内容和需要檢討的地方,當素描本寫完後,就會寄給學徒的家人或老師。父母為了替自己的孩子加油打氣,會努力地寫上自己的鼓勵。當一個人被周圍的人如此期待時,自然就不會輕言放棄;一旦放棄,就意味着背叛了父母和恩師的期待。

是以,讓家人和老師都參與進來,才能培養出獨當一面的匠人。

結語

我們都知道一流的産品,必然源自一流的人才之手。要想成為一流的人才,必然要有一流的心性。然而一流的心性是怎樣磨砺而成的?不是靠苦練技藝,也不是靠翻閱書本,而是從打招呼、掃廁所、熟練使用工具等瑣碎點滴磨砺而成的。誰能想到決定一流産品、一流人才、一流心性的竟然在于平日生活和工作的細節修煉!

所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正是這樣的道理,是以,自不必對“高大上”抱以羨畏之心,如果你能從小事、俗事、平常事做起,秉承工匠精神,你也可以一樣可以成就精彩人生!

-END-

積分換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