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持雲台行業内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前不久,智雲一口氣推出了 3 款手持雲台産品:雲鶴M3、SMOOTH-5、SMOOTH-X2。除了産品形态上的不同之外,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自帶全新的補光燈功能。難不成是産品形态沒啥可優化的地方,手持雲台行業也要陷入瘋狂“内卷”的節奏?

手持雲台加入補光燈功能,是行業“内卷”麼?

我們先來回答這個問題:手持雲台加入補光功能,并非行業“内卷”,而是針對産品功能的進一步完善。衆所周知,攝影本身是一門用光的藝術,在光線條件不佳的拍攝環境下,補光功能可以有效打亮被攝主體,或者營造更好的拍攝氛圍,提升拍攝畫面的品質。

以雲鶴 M3 為例,它在俯仰軸内嵌了一顆采用亮度增倍專利技術的補光燈,将原本手機大小才能實作的散熱和補光亮度內建在指甲蓋的小元件上,2c㎡ 光源就可以發出均值高達 800 流明的光亮,滿足 20 平方米的光照需求,并且支援搖桿控光波輪調節色溫和亮度的補光,配合标配的多色濾光片,暗光環境下同樣可以拍出低感光度的純淨畫面。

手持雲台行業内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看到這兒,估計又會有一些“擡杠小能手”開始反駁了:聽你這麼一說,補光功能确實有點兒用,可我的手機和相機都支援防抖功能,為什麼還要單獨買一台雲台來防抖呢?

不得不承認,這其實是個一針見血的好問題。對于多數使用者來說,拍照時裝置本身或鏡頭自帶的防抖功能,以及電子防抖機制,确實已經能夠覆寫絕大多數的場景拍攝需求。

但是,當我們把需求範圍由拍照進階到視訊拍攝時,産品自身的防抖機制就開始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并且關于影像拍攝至關重要的“運鏡”,這一展現流動鏡頭語言的重要因素,普通裝置本身的防抖無法實作。正是由于對穩定視訊畫面的追求,雲台産品得以應運而生,也被廣大視訊創作使用者接受。

手持雲台産品從何而來,防抖的原理又是什麼?

雲台産品的“鼻祖”——斯坦尼康(Steadicam)誕生于 20 世紀 70 年代初,國内影視行業内也将其戲稱為“四菜一湯”,是美國好萊塢一位名叫伽萊特 布朗的攝像師發明出來的。

手持雲台行業内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斯坦尼康采用了機械結構的配重平衡系統,主要由減震臂、平衡組和減震背心三個部分組成。它的出現,一舉解決了過去用肩扛錄影機拍攝容易出現的畫面晃動問題,堪稱是電影畫面效果的巨大革命。我們今天在電影中看到的很多絲滑流暢的畫面,都要歸功于這一偉大産品的發明。

在電影工業這個專業領域中,斯坦尼康強大的防抖性能讓人無可挑剔。但是,想要作為民用裝置而進行廣泛的普及,它卻有些不太符合标準。原因很簡單:小衆的市場需求之下,專業級的斯坦尼康價格普遍不菲,什麼,你不差錢?那也得看看腰力行不行,專業級斯坦尼康的重量普遍在 20 斤到 50 斤不等,咱們光有“洪荒之力”也不行,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操作技巧,并不是誰都能輕易上手。

雖然後續也有改良款的“小型手持斯坦尼康”産品陸續出現,但消費級手持雲台的春天還要從近十年的時間說起。2012 年,無人機等便攜移動攝影攝像器材掀起市場熱潮,依托無人機技術衍生的手持雲台開始出現;2016 至今,國内短視訊市場規模迎來了爆發性的增長。與此同時,以智雲、大疆等技術進步為代表的國産廠商,也在推動手持雲台行業的整體發展。

然而,能在市場爆發期内挖到金子的淘金者畢竟是少數。對于消費者來說,手持雲台的價格已經足夠親民,但對于制造商來說,手持雲台的技術卻不是輕易就能吃透的。據了解,智雲早期曾開發過無人機産品,但鑒于當時市場缺乏規範、良莠不齊,就沒有繼續深入。不過,早期無人機和防抖技術的開發經驗卻幫助智雲打開了手持穩定器的市場。正因為接觸過無人機,智雲成為最早擁有閉源算法的穩定器企業,領先同行的姿态算法能力,也讓智雲的産品具備了流暢的操控性和更強的穩定性。

和過去笨重的斯坦尼康不同,今天的手持雲台在工作方式上要更加地輕巧智能。從工作原理來看,它和之前很火的雞頭穩定效果類似,無論雞頭以下的部位如何移動,雞頭本身都會最大限度地保持穩定狀态,始終能保證頭部向前。

手持雲台行業内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在手持雲台系統中,主要由檢測和控制兩大部分組成。承載攝影攝像器材的雲台部分相當于“雞頭”,借助大腦(傳感器、陀螺儀)來進行綜合分析(穩定控制算法)判斷、發送指令,再通過軀幹(多電機、俯仰軸、橫滾軸、航向軸等)調整來實作穩定的工作狀态。

為了在工作時提供更加充足的動力,手持雲台的電機材質經過了注塑電機到普通電機再到磁鋼電機的演變。智雲所采用的磁鋼電機是目前雲台行業的代表性技術,電機力度更大,穩定性更具優勢,當然,成本也更高。

可以說,手持雲台的到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視訊創作時的防抖門檻。無論我們使用的拍攝裝置是手機還是相機,隻需要一台與之比對的穩定器,就可以獲得過去在電影工業級産品上才有的防抖體驗,是完全的産業進步和消費更新。

不過,對于使用相機裝置的手持雲台使用者來說,即便它在操作流程上已經比斯坦尼康要簡化很多,但使用過程的手動調平過程,似乎還是有那麼一點頻繁且複雜。難道,手持雲台就不能采用自動調平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麼?

在和智雲的技術從業人員深入溝通之後,我們心中有了答案:從産品功能設計角度來講,手持雲台實作自動調平本身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難的事情。但是在自動調平狀态下,雲台電機不僅僅要分攤實體失衡的狀态,還要配合使用算法提供防抖性能,長時間持續的工作狀态,會損害電機的使用壽命。在不改變軸臂平衡狀态和相機鏡頭的情況下,智雲的雲鶴 M3 系列通過快裝闆安裝不需要二次調平,旨在通過結構上的設計來減少操作上的調平步驟,是目前趨近完全免調平的協調方案。

除了提供穩定的視訊拍攝效果之外,手持雲台可以提供專業級的運鏡技法。就拿電影《迷魂記》用到的一種經典拍攝技法——希區柯克式變焦來說,它能夠給使用者提供一種“鏡頭主體大小不變,而背景大小改變”的特殊眩暈畫面效果。在過去想要實作這一效果卻并不容易,它需要經驗老道的專業拍攝人員和指定跟焦員,穩定移動拍攝裝置的同時保持勻速變焦狀态。

手持雲台行業内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在智雲的手持相機和手機雲台産品系列上,就已經實作了雙調焦手輪+自動變焦的雙希區柯克玩法,極大地簡化了這一運鏡操作的難度。使用者根據 ZY Cami 内置的希區柯克變焦操作指引和自動合成功能,就可以輕松拍出高大上的電影級運鏡畫面。除此之外,智雲的雲台産品還都普遍支援了瘋狗模式、智能跟蹤、三維夢境、魔法分身、延時攝影等多種專業技法,軟體功能的更新帶來了豐富的可玩性。

智雲如何深耕手持雲台市場?

手持雲台屬于硬體制造的技術型産品,憑借已經積累的技術優勢、強大的專利體系和領先的産品應用,智雲已經成為目前行業内的頭部玩家。自 2016 年推出市面首款單臂穩定器雲鶴一代後,智雲産品更新節奏一直都很給力,每年都會有 3-4 款新品面市,極強的産品更替能力,不得不說智雲每年都在逼着自己創造新産品,賦予市場全新的功能特點。與此同時,沉澱數年的智雲相機雲台技術也在逐漸下放到消費級市場,以相機穩定和操控技術輻射更多手機雲台領域,産品線覆寫多群體。

通過産品的不斷疊代更新、以及對消費市場的深入洞察,智雲旗下手持雲台産品的布局也更加清晰。我們可以将其簡單概括為:産品細分化、産品輕量化、産品功能完善化以及産品子產品化、技術下方戰略五大特色。

産品細分化方面,智雲的産品線主要分為消費級和專業級。針對智能手機的消費級産品陣營,由目前的SMOOTH 數字旗艦系列、SMOOTH X 系列以及 SMOOTH Q 系列構成;針對相機的專業級産品陣營,則由目前的CRANE(雲鶴)數字旗艦系列、CRANE(雲鶴)M系列以及WEEBLII(微畢)系列構成。

手持雲台行業内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産品輕量化設計方面,智雲最新釋出的 3 款手持雲台産品——雲鶴 M3、SMOOTH-5、SMOOTH-X2,相較前代産品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減重”。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貼合使用者需求的設計優化——在不損失防抖性能的前提下,手持雲台的輕量化設計符合多數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正如 SMOOTH-X 的出現确實改寫了人們對于輕便和小巧的定義,一台手機的重量幾乎不會覺得存在感太強,但是功能依舊豐富,使用者最簡單的門檻就能體驗到視訊穩定效果,輕便型手機雲台風潮由此掀起。要知道,使用者願意帶出去的産品才是好産品。

産品功能完善化方面,今天的手持雲台已經不隻是一款單純提供防抖性能的輔助裝置,智雲在産品功能和使用者體驗上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其首創的提壺式搖桿設計、雙層快拆結構、跟焦滾輪、雙面磁吸式補光燈功能(支援色溫或亮度調節)、無線圖傳和控制等,幫助使用者在實際拍攝場景下解決了諸多痛點需求。對于設計方面的不妥協,也使得智雲獲得了一系列國際知名設計獎項和權威機構認可。

手持雲台行業内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産品子產品化方面,2020 年 2 月釋出的雲鶴 3S 首次加入子產品化設計理念,後續産品也都沿襲了這一風格。使用者可以根據使用場景選配子產品化搖桿、子產品軸臂、圖傳發射器、麥克風、跟焦器、快裝元件等多種子產品化裝置。這些子產品化元件也都采用了行業統一的标準,具有廣泛的相容性,免去了使用者另外購買适配裝置的成本和門檻,能夠給使用者更多使用場景的選擇。

手持雲台行業内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智雲沒有選擇制造一台具備所有完美功能的手持雲台,而是通過功能元件的子產品化,來實作手持雲台不同使用場景下的完美體驗。“敢為人先,創新引領企業發展”這句話,是智雲自己的産品發展觀。我們有理由相信,智雲未來的産品線會增加更多像雲鶴 M3 補光燈散熱技術以及未來補光配件的單獨産品、影音産品,甚至有可能會進軍專業攝影機防抖雲台領域,這也是傳統斯坦尼康最後的陣地。

産品更疊戰略方面,智雲也是率先将相機雲台技術移植入手機雲台,前面說到的“希區柯克”鏡頭,得益于雲鶴系列對于相機變焦技術的利用,手機雲台也能充分使用單一鏡頭甚至多鏡頭的變焦功能,如今不僅可以手動希區柯克,在消費級産品線上,智雲也把簡單的自動希區柯克效果加入 APP 生态;這一次對于補光燈的應用,智雲也開始由實踐到駕輕就熟,相機雲台和手機雲台均有适配。

秉持着“與使用者一起成長”的理念,智雲同樣注重對創作者熱情的扶持。由智雲主辦的全球短視訊大賽,覆寫全球短視訊愛好者、影視創作者的短片創作大賽,吸引了衆多影視創作者的參與,2020 年活動累計曝光達到了 2800 萬;智雲聯合相機廠商和平台推出的 36 小時限時創作活動,通過提供便攜、高效的新技術産品,為創作者帶來了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

手持雲台行業内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在自家的萊塔社應用中,智雲也會經常釋出産品使用的教學視訊,并定期舉辦面向使用者的作品大賽,一方面幫助使用者建立了自我表達與學習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能夠貼近使用者、及時聽取他們在産品使用中的寶貴意見。并且,智雲在進行新産品研發的過程中,也會常常深入“萊塔社”,聽取使用者對産品疊代的意見與建議。一個領域的沉澱往往需要在反複與使用者交流中明确發展發現,以免偏離航線,目前在手持雲台領域,社群文化玩轉和活動整合,智雲做得也是相當出色。

總結

就像是數位相機取代膠片相機一樣,視訊創作時代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難以忽視的一部分,科技的進步激發了人們更多的創作想象。在多種有利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手持雲台市場正在加速邁向成熟階段,馬太效應初顯。以智雲為代表的國産手持雲台廠商,憑借技術沉澱+市場占有率的雙重優勢加持,将會進一步推動行業未來的發展。

『熱 門 推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