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中醫藥自信诠釋醫者擔當——記第三屆“吉林好人·健康衛士”王檀

吉林日報

媒體看省中

以中醫藥自信诠釋醫者擔當——記第三屆“吉林好人·健康衛士”王檀

近日,由省委宣傳部、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和省總工會聯合開展的第三屆“吉林好人·健康衛士”釋出活動舉行,我院肺病科主任、長江學者王檀教授榮獲“吉林好人·健康衛士”稱号。今天,吉林日報報道了王檀教授臨床工作35載,善用經典、開拓創新,攻克呼吸系統頑疾“間質性肺疾病”;深挖中醫藥精髓,建立肺病科多個疾病的中醫藥特色慢病管理體系;實作武漢雷神山“五個零”的驕人戰績,用一顆為中醫藥事業奉獻終身的赤誠之心,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的感人事迹。

原文如下:

以中醫藥自信诠釋醫者擔當

——記第三屆“吉林好人·健康衛士”王檀

他善用經典、開拓創新,攻克呼吸系統頑疾“間質性肺疾病”;他深挖中醫藥精髓,成立國内首家規範中醫肺康複室及康複療區,建立肺病科多個疾病的中醫藥特色慢病管理體系;他大疫面前出良方,印證中醫從不是“慢郎中”,實作武漢雷神山“五個零”的驕人戰績。他是第三屆“吉林好人·健康衛士”、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科主任王檀教授。

奮戰醫教研一線35年來,他始終堅定中醫藥自信,抗疫期間提出前瞻性理念,診療中探索中醫藥治療新方法,研制多種制劑填補臨床藥物空缺,培養了近百名高品質中醫藥人才。他用一顆為中醫藥事業奉獻終身的赤誠之心,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王檀以其深厚的中醫藥理論及數十年臨床功底和抗擊“非典”“甲流”的工作經驗,帶領團隊走在抗疫防疫最前線,三次逆行疫區。一位我省中醫醫療隊隊員說,當遇到困難時,就想起王檀老師帶領隊員出發時的那一幕——他把手放在胸前的五星紅旗上說:“有祖國在,有無數像我們這樣的團隊在,所有陰霾終将散去,春暖時定會花開。”

“我國古老悠久的中醫藥學有着充足的疫情防治經驗,一定要發揮中醫藥在抗疫中的優勢,在早期預防、臨床救治、預後康複方面全程介入。”疫情伊始,還沒有明确的針對性治療方案,王檀前瞻性提出新冠肺炎“寒、濕、瘀、虛、痹”的中醫病機,在實踐中不斷推動《長春中醫藥大學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的制定與更新,研制“除濕防疫散”作為預防方劑,并獲批院内制劑。截至目前,該預防方劑共發放覆寫人群百萬餘人份。

在武漢雷神山醫院,他帶隊3天組建C8病區,第一個帶頭進艙。為了摸脈準确,他不懼危險,隻戴兩層醫用手套,對患者望聞問切,堅持每天親自進艙診查患者、辨證用藥。他還把肺康複的理念傳播到方艙中心的每一個角落,全程深度介入治療,不給病毒可乘之機。46天救治75名患者,中醫藥治療參與率達100%,創造了“醫護零感染、患者零死亡、安全零事故、治愈零複發,人員零投訴”的戰績。

他用切實療效讓患者打消了對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疑慮,真正将“相信中醫”寫進了患者的心中,在抗疫大考中交出了出色的答卷,先後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吉林好人·戰疫先鋒’标兵”等稱号。

臨床工作35載,王檀在踐行守正創新中堅定中醫藥自信,在治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方面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先後提出“哮病主于火”“間質性肺病從痹論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從寒濕疫論治”等學術理論。他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探索中醫藥治療間質性肺疾病、肺惡性良性腫瘤、肺結節的新方式方法,尤其在中醫藥治療間質性肺疾病方面,療效确切,大部分間質性肺炎發炎吸收、逆轉或穩定纖維化。

近年來,王檀在中醫藥治療肺癌方面見解獨到,并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研制了疏風散寒顆粒、解肌清熱顆粒、助陽補肺除痹顆粒、溫肺逐飲除痹顆粒、清肺化飲除痹顆粒等多種院内制劑,填補了臨床藥物空缺。他還開展了一系列臨床研究、轉化研究、技術推廣等合作,為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先後榮獲“吉林省名中醫”“吉林省醫德标兵”“吉林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稱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