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慈禧乾隆珍寶多,入葬塞滿半山坡;辛亥年後無人護,東陵大盜載百車。

近些年,盜墓題材類的小說風靡一時,翻拍的電影電視劇也是賺的盆滿缽滿。縱觀中國真實曆史,挖陵盜墓者比比皆是,我們所知道的比較早的盜墓賊,是大名鼎鼎的曹操。曹操起家之初,為了籌集糧饷,設定了一個“摸金校尉”的職務,專門負責挖掘漢室皇陵。

近代有一個軍閥,同樣也是為了給軍隊籌集糧饷,幹了跟曹操當年一樣的勾當,将清朝的兩座皇陵挖掘一空,并是以狠狠撈了一筆,此人就是孫殿英。正因為如此,孫殿英被人們冠以“東陵大盜”的稱呼。

孫殿英,河南永城人,窮苦出身。與東北王張作霖的發迹一樣,孫殿英早期也是投身綠林草莽,以土匪身份摸爬滾打,成為一個地方頭目。孫殿英綽号孫大麻子,因為小時候得過天花,臉上留下一臉麻子,由此而得名。

慈禧乾隆珍寶多,入葬塞滿半山坡;辛亥年後無人護,東陵大盜載百車。

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土匪想要做大做強,有一定的局限性。孫殿英依靠他善于鑽營的性格,以土匪的身份在軍閥混戰中左右逢源,越做越大,後來投靠了奉系将領張宗昌部,由土匪轉變為軍閥。

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奉系張宗昌部不敵國民革命軍閻錫山與馮玉祥的兩面夾擊,兵敗撤退。善于投機的孫殿英見風使舵,投降了國民革命軍,搖身一變成為國民革命軍的第十二軍軍長。

1928年,孫殿英以剿匪的名義,率所部來到河北薊縣馬蘭峪一帶。與馬蘭峪僅一山之隔的地方,是清朝的皇家陵墓——清東陵。

此時的孫殿英,名義上雖是蔣介石麾下的國民革命軍,事實上,蔣介石并不給孫殿英撥發軍饷。孫殿英想要在那個混亂時代生存下去,隻能自己想辦法解決糧饷問題。土匪出身的他,當即打起了駐地旁邊清東陵的主意。

慈禧乾隆珍寶多,入葬塞滿半山坡;辛亥年後無人護,東陵大盜載百車。

盜墓之前,孫殿英找來當地的縣知事,美其名曰: 不想因為軍隊口糧問題給當地百姓帶來壓力,準備從其它地方調派糧食和物資。為此,需要這位縣知事籌集可以運送糧彈的馬車,越多越好。

面對軍閥的吩咐,縣知事不敢有絲毫怠慢。别說是名義上的運糧所用,就算直接告訴他要裝載皇陵裡的寶物,知事也不敢有任何疑義。跟軍閥相比,他一個縣級主管隻是螞蟻般的存在。

馬車準備齊全後,孫殿英對外宣稱,要在清東陵進行軍事演習,将那些世代看守清東陵的八旗弟子驅趕至别處,而後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挖掘行動。

孫殿英第一個下手的是慈禧墓,與以往小偷小摸的盜墓賊通過盜洞形式進行偷盜完全不同,孫殿英吩咐的手下炮兵團,直接對慈禧墓進行轟炸。

慈禧乾隆珍寶多,入葬塞滿半山坡;辛亥年後無人護,東陵大盜載百車。

在慈禧墓四周一頓狂轟濫炸過後,孫殿英沒有找到墓穴的入口。經過多方尋找,通過一個當初參與過建造陵墓的工匠,才終于找到了墓穴入口。經過炸藥一次又一次的爆破,慈禧墓入口的大石門被炸開,孫殿英率軍進入墓中。

慈禧1908年去世,到1928年被孫殿英盜掘,中間20年間,慈禧墓完全沒有被任何其他盜墓者挖掘過,裡面所有的陪葬品全部完好無損的羅列在内。

做為中國封建社會時期最有權勢的四個女人之一,慈禧墓中的陪葬品,随随便便拿出來一件,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而将這些所有珍寶累加起來,其價值更是天文數字般的存在。

将慈禧墓中的寶貝盜掘一空之後,孫殿英轉而又打起了乾隆墓的主意。同樣是“轟轟烈烈”的盜掘手法,同樣是陵墓内堆積如山的奇珍異寶。兩次盜掘,徹底讓孫殿英肥了起來。

慈禧乾隆珍寶多,入葬塞滿半山坡;辛亥年後無人護,東陵大盜載百車。

孫殿英對清東陵裡挖掘出來的寶藏進行銷贓的時候,僅被天津海關查貨的物品,就有足足三十五箱之多,而這,僅僅隻是孫殿英盜墓所得寶物的冰山一角。

俗話說,紙包不住火,何況是這樣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件。孫殿英用了七天時間,将慈禧墓和乾隆墓盜掘一空,幾天之後,這件事情就傳到了已經退位的末代皇帝溥儀耳中。

身在天津的溥儀得知這件事情後怒火中燒,那可是他們愛新覺羅家的祖墳。溥儀當即表示: 不報此仇,誓不為人,一定要将軍閥孫殿英碎屍萬段。

溥儀聯合滿清遺老遺少,緻函給蔣介石,請求其對孫殿英進行嚴懲。考慮到這是一件影響不小的事情,蔣介石得知後,派遣自己的心腹愛将戴笠去處理此事。

慈禧乾隆珍寶多,入葬塞滿半山坡;辛亥年後無人護,東陵大盜載百車。

孫殿英知道這件事情非比尋常,弄不好會讓自己引火燒身。孫殿英再次使出他土匪出身的那一套善于鑽營的伎倆,将盜掘出來的乾隆身上兩顆最大的朝珠送給了戴笠,将慈禧墓中的一顆翡翠西瓜送給了财政部長宋子文,又給閻錫山送去價值五十萬元的黃金。

在孫殿英所挖掘的衆多寶貝中,最為值錢的兩件珍寶: 一個是慈禧下葬時口中含着的一顆夜明珠,其在黑夜可照見百米之内的頭發絲;另一個就是乾隆棺椁中的一把刻九龍寶劍。

孫殿英托人将夜明珠送給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将那把最值錢的九龍寶劍送給了蔣介石本人。

慈禧乾隆珍寶多,入葬塞滿半山坡;辛亥年後無人護,東陵大盜載百車。

在這樣一個操作之下,孫殿英逃脫了國民政府的制裁,被蔣介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了過去。國民政府最終以“調查無據”為由,對于此事不再追究。就這樣,孫殿英盜墓的事情,最終竟然神奇般的不了了之。

身在天津的末代皇帝溥儀得知結果後,氣的肺都要炸了,可他又無可奈何,沒有任何辦法。做為一個末代皇帝,能夠苟延殘喘的活着就已經是幸運至極,又有什麼能力去守護祖宗的皇陵呢?

有一次,馮玉祥見到孫殿英,拍着孫殿英的肩膀哈哈大笑,對孫殿英挖掘清東陵的事情大加贊賞。馮玉祥之是以對孫殿英盜掘皇陵的事情表示認可,是因為馮當初也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就是他親手将溥儀從紫禁城裡趕了出去。

馮玉祥: 我幹了活人的事,你幹了死人的事。

慈禧乾隆珍寶多,入葬塞滿半山坡;辛亥年後無人護,東陵大盜載百車。

滿清皇族下葬時堆積如山的奇珍異寶,哪一件不是天下百姓的民脂民膏?再加上當年滿清入關時殺害百姓無數。是以,對于孫殿英盜掘滿清皇陵這件事,讓那些仇恨滿清皇族的人們感覺大快人心。這也是蔣介石在放過孫殿英之後,沒有引起輿論嘩然的真正原因。

以當時的中國形勢而言,蔣介石雖然形式上統一了中國,可是中華大地上的軍閥們各懷鬼胎,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名義歸國民政府,實際上完全離心離德,與蔣介石從來不是一心一意。

正是由于這樣一個形勢下,蔣介石不想、也不敢真的問罪于孫殿英。孫殿英手中有幾萬條槍,一旦給他惹怒了,他孫大麻子來個狗急跳牆,對于蔣介石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1933年,日本侵略者入侵華北,孫殿英率部趕往熱河赤峰抗日,與日本軍隊進行七天七夜的頑強抵抗。

慈禧乾隆珍寶多,入葬塞滿半山坡;辛亥年後無人護,東陵大盜載百車。

1943年,日軍出動二十萬大軍,将駐守在河南地區的孫殿英部包圍。土匪出身的孫殿英,再一次表露出他“左右逢源”的那套作風,選擇投降了日本人,成為日本人的馬前卒,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漢奸。

抗日戰争結束後,孫殿英歸降蔣介石。解放戰争期間,孫殿英于1947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獲。由于孫殿英常年吸食鴉片,導緻他的身體備受摧殘,已經病入膏肓,于當年年底病死于獄中。

關于孫殿英,他在中國近代史中,始終是一個負面惡人的形象存在。一個是因為他盜掘了清東陵,導緻慈禧墓和乾隆墓中的所有稀世珍寶被盜掘一空,至今全部下落不明;另一個,就是他後來投靠了日本人,成為數典忘祖、給日本人賣命的大漢奸。

慈禧乾隆珍寶多,入葬塞滿半山坡;辛亥年後無人護,東陵大盜載百車。

清東陵的慈禧墓和乾隆墓中,本有數不盡的稀世珍寶,若不是因為孫殿英的肆意挖掘,就不會消失的無影無蹤。無論是那些寶物本身的價值,還是它們無可替代的曆史意義,對于我們後人來說,都是無法估量的巨大損失。

慈禧乾隆珍寶多,

入葬塞滿半山坡;

辛亥年後無人護,

東陵大盜載百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