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味】盧明專欄|春聯

【年味】盧明專欄|春聯

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檔|網絡

春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因愛好詩歌及書法,與春聯結下了不解之緣。假如有一天所有的地方都沒了春聯,我真不敢确認這還是不是我的國度。

過了竈王節,春節的氣氛一天濃過一天,農村集市上和城裡大街上賣春聯的驟多。每當這時,本不愛上街逛集的我,卻一反常态,總是興奮地到街上轉悠半天。看地攤上、牆壁上滿滿挂着的春聯,紙張或厚或薄,墨色或濃或淡,字型或莊或俏,内容或雅或俗,大小不一,形制各異,感受春聯映紅的氣氛,旁聽讨價還價的聲音,再記上幾條新奇雅巧的句子,别提多滿足了!尤其是對當場書寫的,無論技藝高低,每遇必駐足,觀其運筆,與其攀談,詢住所姓氏,問書法根底,叙同好之歡。售聯人有通達者,念及同道,主動贈聯,不收分文,其情可掬。

逛罷春聯市場,就該自個回家來寫春聯了。考慮到每年親朋求對,應接不暇,我總是及早動手。備一刀紅紙,到印刷廠用切紙機分類切好,醮着濃濃的香墨,揮毫馳筆,一寫就是幾個小時。讨春聯的在身邊等着,随寫随拿,總是供不應求。為了寫春聯,有時顧不上吃飯,既使如此,仍要忙到大年三十。看到同僚、熟人拿到對聯時的喜悅,雖然勞累,仍很快樂:我為人美化了年,給人送去了一份祥瑞與得意。

大年初一,我還要到大街小巷賞雨後春筍般貼上門楣的春聯。看機關、門店、住家各貼什麼樣式的。對書體新奇的,書寫水準高的,特别是大幅的春聯,尤其注意。到朋友家做客,第一件事就是看春聯。節日過後,春聯仍在門上,遇到佳聯,仍常駐足觀望,有時險些被房主人誤會。有時去相識的人家拜訪,唯恐找錯了門,一再細細打聽其住宅特征,當真來到大門口,方蓦然發覺:門上赫然貼着的正是我寫的對聯,早想到此,先前何必那樣苦苦相問!

這幾年,年味顯得淡了些。印刷技術的高度發展,印制的春聯又多有美,是以,寫春聯的就少了。書法家協會有時組織寫春聯活動,也隻是起到一個營造氣氛的作用。我呢,随着年齡的增長,身體和精力都不似從前,是以,連自家的春聯都是買着貼。

【年味】盧明專欄|春聯
【年味】盧明專欄|春聯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郓城縣委退休幹部,郓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菏澤學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郓城縣曆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絡平台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說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浒》《水浒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郓城文學作品選》《郓城文韻》《水浒别傳》《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台主講主講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點号心夢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