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桂林保衛戰,守軍幾乎全部陣亡,師長舉槍自決,日軍損失慘重
文/無計讀史
1944年,桂林落入了日軍之手,對于日軍士兵來說,本應該是值得慶祝的事情。
但日軍的戰報上卻悍然寫道:“漓江之水為敵我兩軍之血染之為赤,此役為所曆之最慘烈,并非在于規模,而在于敵軍之勇猛。”
1
背景
1944年,日軍的海軍,空軍主力已經幾乎被美國人打光了。
此時的日軍長官迫不及待地打開中國軍隊的防線,解決掉美軍在中國的空軍基地。
10月,日軍下達了準備進攻桂林的指令,此時,15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開始朝着桂林移動。
不僅如此,還有300多輛坦克,大量的重炮和少量的飛機也匆匆趕來。
此時的桂林,老百姓已經開始撤退了,而桂林城内滿打滿算的中國軍隊和地方民團加起來,一共不到兩萬戰士。
桂林内的守軍沒有增援,主要是因為國民黨内部出現了不同的意見。
蔣介石認為桂林勢必守不住,讓戰士們撤退,死守隻是徒增傷亡。
白崇禧認為死守桂林是勢在必行,必須為後方争取到時間。
這一來二去,桂林就剩下兩萬守軍了。
2
守城
11月1日,日軍部隊朝着桂林的中國陣地發起了攻擊。
第一個目标,桂林的外圍陣地。
此時的陣地上中國軍隊開始還擊,整個桂林城的二十餘門火炮一口氣也拉到了城外。
日軍部隊用坦克作為先導,硬生生頂住了中國軍隊的火力,而随即,坦克沖進了戰士們的防線。
有的戰士抱着炸藥包與敵人的坦克同歸于盡,可日軍的坦克數量太多了,中國軍隊的戰士們根本頂不住。
戰士們的傷亡很大,日軍部隊的傷亡也不小,總有敢于沖出來與他們同歸于盡的中國戰士。
眼見戰況如此,日軍部隊在桂林的外圍陣地上投放了毒氣彈。
大量的戰士中毒,意識漸漸模糊,卻也用全身的力氣與日軍進行白刃拼殺。
但外圍陣地卻還是失守了。
此時,桂林裡面的戰士們早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他們在城裡的所有水井都投毒,實行“焦土戰略”,不讓日軍從這裡拿到一絲補給。
3
城破
城内已經大多是傷員,後方的中美空軍飛至,此時也給了日軍的炮兵不小的打擊。
日軍卻仍然發起了強攻,十餘萬日軍士兵在坦克的掩護下,轟然沖入了城内,他們咿咿呀呀怪叫着。
此時,中國軍隊的戰士們卻在各個民房,巷子裡朝日軍還擊。
日軍的坦克開進來,便有戰士抱着炸藥包或者手榴彈從旁邊沖出來,用力拉響。
戰士們是勇猛的,可日軍的攻勢迅猛,戰士們擋不住,桂林,正在一寸一寸地落入日軍的手中。
此時的警衛勸師長突圍,師長阙維雍淚流滿面,指揮室受到了炮擊,參謀長等人都已經被炮火吞沒。
此時的阙維雍死活不走,繼續指揮着戰士們進行抵抗,最後舉槍自決。
整個桂林戰場,沒有任何一個戰士在清醒的時候投降日軍放棄抵抗,桂林守軍幾乎全部陣亡。
參考資料:
《悲壯慘烈桂林保衛戰》《浴血桂林》《桂林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