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陪伴做到極緻,此咖啡館“打開”自閉少年心門!

主播君的話

如果一家咖啡店不需要付費隻需與店員聊天,你會去嗎?上海就有一家這樣的咖啡店,志願者利用喝咖啡的時間陪伴自閉症患者學着融入社會。

在上海市漢中路188号,營運着一家特殊的咖啡館:

咖啡飲品僅限四種且沒有甜點;

營業時間在下午1點到3點;

顧客不需付費卻要經過教育訓練;

最不一樣的是這裡的店員,他們都是自閉症青少年。

把陪伴做到極緻,此咖啡館“打開”自閉少年心門!

這家名叫A咖啡的店來自“愛咖啡——自閉症實踐基地公益項目”。每位來到這裡的顧客都是志願者,他們利用喝咖啡的時間與店員交流,在陪伴中幫助自閉症青少年成長。

在這裡,陪伴不是零碎的,複雜的,而是場景化的、具體的。正是有了這種簡約但不簡單的陪伴,自閉症青少年打開心門,學習與人交流,并試探着邁入社會的所有可能。

沙龍-課堂-咖啡館,陪伴成長全流程

“愛咖啡”項目由著名指揮家曹鵬及女兒曹小夏創立,如今項目已經交接到家裡第三代石渡丹爾手裡。

石渡丹爾告訴記者,從高中起,他就以志願者的身份與這些“星星的孩子”一起成長。

通過他的講述,“愛咖啡”的創意并非憑空産生,在此之前,上海曹鵬音樂中心已先後創立“天使知音沙龍”、“愛課堂”等公益項目。項目發展的過程就是,志願者陪伴自閉症青少年成長的過程。

把陪伴做到極緻,此咖啡館“打開”自閉少年心門!

曹小夏(右一)與自閉症青少年在一起 采訪者供圖

2008年4月2日被定為首個“世界自閉症日”。同年,上海曹鵬音樂中心與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共同創辦“天使知音沙龍”,組織者通過每周一次的音樂沙龍活動,“讓自閉症孩子在旋律和節奏中打開自己,養成與外界交流的能力”。

用音樂讓孩子們安靜下來最初并不是件容易事。很多自閉症嚴重的青少年會全場跑跳,大聲呼喊,有的甚至會當場摔樂器。遇到這種情況,志願者能做的,就是耐心陪伴着孩子們發洩情緒,“對待他們,講道理是最沒用的。”志願者唐莉解釋說。

把陪伴做到極緻,此咖啡館“打開”自閉少年心門!

這種陪伴的過程也是信任建立的過程,慢慢地孩子們願意聽取志願者的建議或要求。注意力也轉移到音樂上來,最後甚至能組成交響樂團,完成一場正式演出。

在“天使知音沙龍”基礎上,為滿足自閉症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需要,“愛課堂”項目應運而生。在這裡,孩子們能學到各種基礎知識,并參與社會實踐提升社交能力。而幫助他們完成這些課程的是志願者随時随地的陪伴與教導。

2018年,最早一批參加沙龍的孩子已經長成大人。如何幫助他們就業成為家長和志願者們的心病。

經過調研,志願者發現自閉症青少年走上社會,多數隻能從事些簡單重複性工作,比如,在圖書館擺放書籍、在運動服裝店擺放衣物,或者從事手工藝品制作等。

把陪伴做到極緻,此咖啡館“打開”自閉少年心門!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上海曹鵬音樂中心創立了“愛咖啡--自閉症實踐基地公益項目”,希望幫助每個患兒學會一技之長。

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陌生面孔出現在孩子們眼前,幫助他們學會與陌生人打交道,學會融入社會。

咖啡館聊天--沉浸式陪伴的新嘗試

其實,選擇咖啡并不是随意為之,也有出于陪伴孩子們的考量。

石渡丹爾介紹,咖啡的制作方式簡單易學,同時出杯率高,自閉症孩子在咖啡館可以擁有更多時間與志願者交流,學着融入社會。

推開A咖啡的門,200平米的店面裡分布着幾張蓋着格子布的方桌,桌子被各色的凳子圍着,如果是第一次來,“顧客”很容易将這裡認成某個學校的活動室。

把陪伴做到極緻,此咖啡館“打開”自閉少年心門!

從進門的那一刻起,志願者的陪伴工作就開始了。

志願者唐莉每周都會抽出時間去A咖啡轉轉。大多數情況下,她會點一杯拿鐵度過接下來的三小時,有時候她還會故意征詢一下咖啡師的建議,“你想做什麼,那就來杯什麼”。這種場景式的對話,目的就是鼓勵自閉症青少年主動分享,主動交流。

任何普通咖啡館可能發生的場景,A咖啡裡一件都不會少。磨咖啡豆、撒咖啡粉、打奶泡,這裡咖啡師的操作也幾乎與其他同行别無二緻。

志願者與店員的聊天也随時都會發生,咖啡種類有哪些?制作咖啡的步驟是什麼?最近在做什麼事……這些話題都有可能成為一次志願服務的“開場白”。

把陪伴做到極緻,此咖啡館“打開”自閉少年心門!

聊天看似簡單實則并不容易。

小玲(化名)是到店最晚的。剛到店時還并不能随時交流,唐莉與幾位志願者曾去看望他。有人問,“咖啡多少錢一杯”,他懵住了,随口說了一句“3塊”,但沒一會就反映過來,說少了,又補充說“5塊”。當有人詢問他,“今天做了什麼”,他又會天馬行空地說自己學了一首詩,實際上那是很久之前學到的。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志願者不能表示出不耐煩,要耐心聽完,并尋找對方可能有興趣的内容展開交流。

把陪伴做到極緻,此咖啡館“打開”自閉少年心門!

據石渡丹爾介紹,為了更好地服務自閉症青少年,每位參加活動的志願者都要經過教育訓練。在服務過程中,還會安排主管老師陪同,一旦有聊不下去的時候,還會有人緊急“救場”。

據了解,如今志願者來源不斷擴大,共計有6700餘人報名參加了項目。“很多志願者來自不同職業,他們在聊天中會為孩子們帶來更多不同領域的知識。”石渡丹爾說。

— End —

共青團新聞聯播(ID:gqviewpoint)

記者 /編輯 | 楊寶光

統籌|陳鳳莉

來源:共青團新聞聯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