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微信成厚書
文/田亞曆
大文學家魯迅寫日記,成了習慣。從他的日記中可以看到工作細節,後人研究魯迅,魯迅日記也成了必讀書籍。前總理李鵬,日理萬機,他也寫日記。已出版的《衆志繪宏圖:李鵬三峽日記》等五本不同時期的日記書,就是一個例證。書中真實反映了自己從事工作的曆程,展現了國家一些重大決策。近期,商洛學院退休進階工程師牛波老師也以日記體出版了《商洛老核桃》一書,沉甸甸的厚書,展現着牛老師對商洛核桃的鐘情和希望。這是一部“奇書”,會有很多人喜愛。魯迅、李鵬不是凡人,牛老師很“牛”,真是網絡“牛人”,核桃“牛人”。
堅持,永遠是牛老師心中的信仰。他在當大學老師期間,以“身正為師,學高為範”要求自己,在三尺講台,勤懇耕耘。在學術研究方面,在同行首屈一指,名揚三秦大地。在教學方面深得學生好評,學生稱他:好老師。悠悠歲月,幾十年過去了,學生們還惦記着他。防僞之父,大發明家陳明發就是他的高足。實體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他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實體實驗,是一位實驗高手。正由于堅持,他當了教學楷模,獲得了很多譽榮。由于堅持,也為人生未來打下了堅實基礎。
退而不休,牛老師打造新天地。據報載:“河南農業大學王澤霖教授将畢業科研轉化所得的8208萬元,全部捐給了河南農業大學,希望能夠幫助河南農大建設高水準的實驗室。一生勤儉不舍米粒,上億身家全部捐出,這是一位知識分子的高尚情懷。牛老師也有另外動人的情懷,退休後組建公司,研銷商洛核桃,讓核桃為商洛老百姓鼓足錢袋子,在農村扶貧中發光發熱。牛老師說:“賣産品,就是賣品牌,品牌要有文化内涵。華為産品之是以暢銷,華為有着響當當的品牌。”商洛核桃銷路要好,就要創品牌,研發新産品。他說到做到,利用網絡的快、廣特點,堅持每天在手機平台釋出關于商洛核桃的資訊,不論在哪裡,不管多忙碌,日複一日,不漏一天。這本書就是他自己天天的積累,也就是網友記憶的一串串畫面。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以,這本書感動了商洛人,也會感動天南海北人。是以,商洛核桃也會成為千千萬萬人心中永恒的記憶。為商洛核桃寫厚書者,唯有牛老師。讓人心中突然冒出順口溜:“秦嶺最美是商洛,核桃文化網絡傳。商洛核桃最有名,牛伯厚書記心間。”
秦嶺牛伯伯現在成了商洛核桃廣告語。商洛核桃的産、研、銷前景無限好。風景依然在,人已非少年。退休教授創市場,将會融合多種能力,也是一種自我挑戰。其中傾注着牛老師的智慧,更浸透着汗水,彰顯着執着的追求,會引起各方面的關注和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