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國内皮卡政策的不斷放開,享受到這第一波紅利的長城炮,也不斷壯大自身隊伍,從最初上市的長城炮一直到如今炮火聯盟成立,以及不斷的根據不同用途不同風格推出的各種改裝炮,全新的皮卡生活已經漸漸走入了很多用車一族的視野中。
在整個長城炮的戰鬥序列中,全新推出的火炮車型可謂是一把真真的越野利器,基于坦克平台打造,原廠便針對車輛進行了深度的越野改裝,到手就能玩,已經成為了整個長城炮中的又一個爆款。
單從前臉設計來看,直覺的視覺上火炮整體的設計依舊延續了越野炮的前臉風格。前部的大嘴格栅,具有極高的辨識度,内部采用層疊的中網,提升了整個前臉設計的立體化視覺效果。
碩大的車标配合橫向的輻條懸浮其中,使得整體的辨識度很高。中網邊緣的啞光包邊整體顯得十分粗狂,而這也恰恰很好的展示了車型的野性定位。
大燈組沒有進行刻意的修飾,正常的布局加上該有的光源組合,雖然視覺不夠搶眼,但是使用效果自然不會差。
作為一款主打越野以及多功能的車型,火炮在前臉部分進行了一定的改裝,這些改裝也是非常實用性的,比較容易發現的就是位于車身右側的涉水喉,突顯越野實力的同時也确實提升了車輛的涉水深度。
前杠部分換為了更加結實的金屬材質,并且在内部直接配置了絞盤,使得越野救援能力以及脫困能力進一步提升。
前臉的風格除了更加實用外,可能很難看出火炮與越野炮的實質差別,但是當來到車側,則一眼便能夠看出兩車的巨大差別。沒錯,火炮是一款單排、短軸的車型。
在基礎參數方面,火炮的軸距為2745mm、單排結構、原廠底盤升高2英寸,離地間隙提升至249mm,接近角和離去角分别達到34°和26°,縱向通過角28°。這些資料看似冷冰冰,但在實際越野中,火炮的靈活性、機動性将會得到大幅提升。
另外,在車身側面,火炮加裝了同樣強度更高的金屬材質側踏闆,踏闆的防滑性能值得肯定,即便是雨雪天氣也不會擔心踩上去不安全。原廠的龍門架樣式也比較樸素,采用了強度較高的金屬管狀材質,除了防止貨物前沖,還能夠起到一定防滾架的作用。
越野改裝,輪胎同樣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一次火炮同樣直接一步到位,配備了百路馳的KO2輪胎。搭配上熏黑的多輻輪圈,視覺效果以及實用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車尾部分,要着重強調的還是兩個字,加強!後尾部同樣更換了更加結實的金屬後杠,而且标配2.5噸牽引資質,讓外出越野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單看火炮的尺寸,可能鍵盤俠會說,皮卡後貨廂這麼小,怎麼裝東西啊,但是别忘了,火炮車型的定位和玩法并不是拉貨。真正的後備廂用途,作為一個越野玩家,可能會通過加裝拓展架的形式,來為自己的救援、生存以及戶外裝備建立合适的容身之處。
而且,長城炮最為貼心的就是隐藏在後蓋内的攀爬梯,最大承重為150kg,大大降低了車主上下尾廂的難度。
外觀方面,火炮可以說為了越野将自己武裝到了牙齒,但來到内飾能夠感受到,火炮更多的還是以實用主義為主。
整個内飾風格,依舊延續了炮家族的設計,沒有什麼太多的花樣,簡約平直的設計配合上功能分明的操作區,簡單直覺易上手。
中控區域,使用了烤漆飾闆裝飾,同時搭配上鍍鉻按鍵,在配合上大螢幕以及直排風格的出風口,整體的感覺不會顯得太過廉價。在整個功能區的右下部,設計了前後橋差速鎖的按鍵,使用便利性沒有問題,但是從使用習慣來說,如果放到四驅切換旋鈕旁會更好。
儀表盤并沒有使用全液晶儀表,而是應用了傳統的機械式儀表,更好的穩定性才是一台主打越野屬性的車型需要的。比起全液晶儀表,顯然機械儀表會更穩定,出故障的機率更低。
方向盤采用了四輻樣式,并配有多功能按鍵,但是材質為搪塑材質,扶握手感一般,這也注定火炮不會帶有方向盤加熱功能,這一點對于有可能在長期極寒天氣使用的車型來說有一些不夠友好。
整個内飾,最能夠突顯細節的是在車棚頂位置的功能區,除了正常的開關以外,這裡還特别設計了4個12V的電源開關,這也意味着火炮原廠便配置了可擴充的電源借口,為車主的二次改裝降低了難度。
兩個座椅全部使用了織物材,并全部為手動調節。乘坐以後的舒适感還不錯,但是這兩項配置略顯簡陋,也注定了不會帶有座椅加熱功能,應對極寒天氣也是個問題。
火炮基于長城智能專業越野平台——坦克平台打造。動力方面,火炮搭載2.0T+8AT動力組合,最大功率達到160kW,峰值扭矩達到380N·m。總的來說,這套動力總成是長城已經非常成熟的一套,使用起來的感受非常不錯。
整個動力儲備表現還是比較充足的,尤其是起步階段的加速能夠感受到發動機動力的積極輸出,一腳油門下去車輛能夠快速的反應完成加速的需求。到了中後段加速,作為一款皮卡車型肯定不會的太快,80km/h以後如果想要超車也不會感到發動機有疲軟的感覺,動力依舊能夠有條不紊的根據油門踩踏深度持續輸出。但是油門整體的行程有些長,中後段的再加速需要真真的踩下去。變速箱的邏輯與發動機的比對也非常細膩,升降擋的意圖能夠被清晰解讀,時機的設定也比較的準确,而且,整體平順性表現非常不錯。
火炮原廠便改裝了科曼的氮氣減震,雖然軟硬不可調節,不過也算是比較高規格的改裝。整個懸架對于車輛的支撐十分到位,連續的重心轉移也不會有什麼遲疑,車頭指向靈敏,車尾的循迹性也不會讓你很清晰的意識到這是一台皮卡。前懸架對于震動的過濾十分到位,颠簸感不是很強烈。後懸架的彈跳感有些明顯,在通過減速帶的時候能夠感覺到車尾有一些蹦,而且能夠傳遞到車内人員,并且,車輛在通過減速帶以後車尾會有晃動。
很可惜這一次沒能在越野場地感受到火炮的實力,但是從公路的駕駛感受來說,除了在過減速帶時的車尾跳動與擺動外,其餘更方面,這台車開起來還是很有質感的,如果讓人閉着眼在平坦路面體驗,可能不會覺得這是一台越野皮卡車型。
在過去,我們印象中的皮卡,可能就是通勤于鄉村與城市間的運輸工具,承載更多的可能是很多創業人的财富夢,但是現在的皮卡已經有了自己的新的玩法,不再是簡單的運輸工具,就像火炮一樣已經開始通過自身的革命,沖擊更多的不同消費圈層,來打開中國更豐富的皮卡消費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