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明令禁槍,96歲高齡老漢持槍70餘年,政府為何不罰反而慰問?

1966年,新中國成立十餘年之時,我國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都在穩步前進中。但是由于長年的戰亂,全國各地流落了很多槍支,嚴重威脅着人民生命财産安全和社會秩序。為了安定進步,國家明令禁止個人和機關持有槍支,如有發現,依法論處。在檔案的指導下,全國各地馬上開展了槍支沒收工作,并全力動員人民主動上交槍支。當山東省濟南市的政府人員走訪到一個名為滕西遠的96歲高齡老人的家裡時,卻發現他持有兩把槍。了解了來龍去脈之後,政府不僅沒有沒收他的槍支,反而安排人員多次慰問老人。那麼,滕西遠何許人也,為何有“特權”持槍不交?他的槍又是怎麼來的呢?

國家明令禁槍,96歲高齡老漢持槍70餘年,政府為何不罰反而慰問?

初出茅廬,展露戰鬥天賦

1925年,滕西遠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市萊蕪鎮的一個小山村,家裡異常貧困。當時正值軍閥割據的混戰年代,加之旱災、洪水等天災的殘害,政府沒有作為,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滕西遠的父母也在積勞成疾下早亡,家中隻留下他們兄弟5人互相扶持艱難度日。抗日戰争爆發後,有志青年都身懷報國夢,滕西遠的兩個哥哥也先後離家參軍報效祖國。身為老三的他便擔負起了照顧兩個弟弟的重任。沒有大人撐腰,沒有土地耕種,年紀小又沒有人雇傭,沒有辦法,他隻能領着兩個弟弟沿街乞讨。動蕩年代,人人自身難保,即使要飯,也不能解決溫飽。吃不飽飯,還要随時躲避日軍的“掃蕩”,孩子們的童年苦澀而艱辛。一個寒冷的冬天,他最小的弟弟因為饑寒交迫,長病不起,在彌留之際對哥哥說想吃一個馍馍。

他背起弟弟便外出乞讨,寒風凜冽,舉步維艱,馍馍還沒有要來,弟弟便死在了他的背上。這件事,也成為了他畢生的遺憾。

生活艱難,滕西遠唯一的愉快時光便是哥哥回來時給他講戰場上的故事,小小年紀的他也知道了“日本鬼子”是怎麼回事,明白了戰争的意義。他在街上要飯時,甚至親眼目睹了喪心病狂的日本鬼子殘害中國人的惡行。愈加痛恨侵略者的他也逐漸開始憧憬上戰場,殺敵人。于是通過哥哥的介紹,他利用乞讨做掩護開始幫助當地武裝部隊傳達資訊和情報,他心思缜密、行動小心,從來沒有被敵人發現過。縣大隊的上司也對這個機靈靈活的小夥印象深刻,賞識有加。

他一直想要加入縣武裝部隊參加“真正的戰鬥”,1938年,13歲的他終于等來了這個機會。當時縣大隊招人,他聽說這個消息之後興奮不已,立即找到組織報名參軍。但是當時的他年紀小,并且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而瘦弱矮小,縣大隊的上司并不打算收他。可是他卻堅定地表露自己的心迹:“請組織相信我,我一定會一心一意幹革命,請你們收下我吧”,加之有為部隊傳達情報的“工作經曆”,最終他還是被錄取了。參軍不久後,縣大隊組織了一次動員大會,上司說:“砍下日本鬼子的腦袋才是真正的英雄。”他把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心中,勵志要做一個真正的英雄。剛入伍的滕西遠由于瘦小,在隊伍中并不起眼,戰友們都給他起外号叫做“滕黑子”,他也樂呵呵的接受。

大家都覺着他隻是個孩子,對他并不在意,任誰也沒有想到這個不起眼的小孩有着驚人的戰鬥能力。

國家明令禁槍,96歲高齡老漢持槍70餘年,政府為何不罰反而慰問?

那是1940年的春天,華北地區的大批日軍和僞軍毫無征兆地開始對我軍根據地開始地毯式地掃蕩,濟南市萊蕪鎮也是此次掃蕩的受害地區之一。由于被叛徒出賣,縣大隊已經有很多戰友被捕入獄。滕西遠受命在街上偵查,雖然是第一次執行重要任務,他卻表現得非常淡定。由于常年在街頭巷尾乞讨,對地形也非常的熟悉,常常在日軍還沒有到達之前便能從岔路溜走。但是日軍為了圍捕他們,已經把出村的路全部設卡堵死。他在撤退的時候遇見了兩個戰友,三人共同決定先在村裡埋伏起來。沒過多久,他們的視線進入了一個落單的日軍,在用眼神和手勢交流了一番之後,他們決定一起拿下他。由于長期共同訓練,三個人非常的默契。當日軍走近以後,滕西遠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從隐藏點跳出,一下蹿到日軍的脖子上,将他狠狠的摔倒在了地上。另外兩名戰士也迅速沖出來一左一右地按住了他的手腳。說時遲那時快,滕西遠掏出随身攜帶的匕首猛地刺入敵軍的胸部,當即便解決了他。

滕西遠這次一戰成名,戰友們都對他刮目相看,也成為了真正砍下敵人頭顱的英雄。

迄今為止,老人還保留着當初的那把匕首。

屢立戰功,獲得雙槍獎勵

由于我軍的靈活應對,日軍的這次掃蕩沒有取得什麼成效。急于求成的他們便在同年夏天發起了更大規模的掃蕩,這次,他們出動了大量精銳部隊,使我軍山東根據地感受到了威脅。滕西遠所在的縣武裝部隊也參加了這次激烈的交戰。但是由于當時縣級部隊的硬體裝備和人數都遠遠不及日軍,即使戰士們英勇作戰奮勇殺敵,我部隊也傷亡慘重。滕西遠看着昔日的戰友一個個的倒下去,心裡萬分悲痛和焦急,但是他除了堅守自己的位置,也沒有别的辦法。

雖然參軍的時間不長,但是他的槍法非常的準,在戰鬥過程中擊斃了十餘個敵人,但是由于裝備有限,此時他的彈藥也告急了。利用最後幾枚子彈,他成功地擊斃了對方的旗手,但是也是以暴露了自己隐蔽位置。對方因為旗手的倒下陷入了一陣混亂,當他們調整過來之後便向他的位置走來。看着越來越近的敵人,他在腦中勾畫了幾種戰鬥方式,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由于他沒有彈藥,武器又不及敵人的刺刀長,在與敵人近身肉搏的時候,被刺刀刺進了腋下,頓時血流如注。

但是這個當時隻有十五歲的少年卻憑借着頑強的的毅力,把刺刀從自己的身體裡拔了出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用這把刺刀狠狠的向敵人刺去,在短時間内就殲滅了數個敵人。

他的驚人戰鬥力也吓傻了敵人們,誰也沒有想到這隻是一個剛剛參軍不久的戰士。但是由于長時間的失血,他也很快便暈了過去,在醒來後發現自己被戰友背回了營地。他在營地治療休養了幾天,便又生龍活虎起來,再次投入戰鬥。

在這次反掃蕩戰役中,滕西遠憑借着過人的戰鬥能力和有勇有謀的才幹,讓戰友們更加敬佩他,入伍僅僅兩年的他便在部隊中有了一定的“地位”。上司聽說了他的英勇事迹,也在第一時間表揚了他,同時授予了他一等功。當時任山東縱隊總司令的廖榮彪司令也聽說了這個初出茅廬的小戰士的光榮戰績,他親自接見了滕西遠,對他的作戰能力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肯定。

并且把随身攜帶的一支毛瑟手槍獎勵給了他。這便是他第一支手槍的來曆。

收到手槍後他興奮的幾個晚上都沒有安眠,睡覺也要把手槍抱在懷裡不撒手。但是這次立功并沒有讓年少的他驕傲自滿,甚至更加堅定了他保家衛國的決心。

有了手槍的加持,在以後的戰役中更加使他如虎添翼,英勇無畏,在地方戰役中,更是多次立功受獎。

國家明令禁槍,96歲高齡老漢持槍70餘年,政府為何不罰反而慰問?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是飽受磨難的中華民族并沒有是以步入和平年代。自私自利的蔣介石企圖搞一黨專政,侵略者剛剛撤出我國國土,便發動了内戰。1947年,我國進入革命的新高潮。國民黨在孟良崮戰役中大敗後,經過數十天的休整,又調集重兵對沂蒙山區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妄圖給予我華東野戰軍緻命一擊。毛主席訓示,此次戰役采用“正面牽制,側面進攻”的作戰原則。依據訓示,當時上司作戰的粟裕将軍,計劃将四個縱隊埋伏在南麻地區,将敵人引入包圍圈之後一舉殲滅。此時,22歲的滕西遠憑借多年的作戰經驗和戰績,已經榮升為一名炮兵連長,他同樣參與了這場戰役。

一日傍晚,滕連長在巡查的時候發現有一隊裝備精良的敵軍在悄無聲息地向他們的營地挺進。但是此時駐地隻有他和另外幾個戰士,主力部隊距離他們有至少半個小時的路程,現在去請求支援肯定是來不及了。雖然情況緊急,但是滕連長并沒有張皇無措,他靜下心來努力想着應對措施。突然,他想到了小時候看得連環畫“空城計”。諸葛亮獨守空城,淡定彈琴,讓司馬懿誤以為城内有埋伏,隻得退兵。滕連長想要借古人的計謀來迷惑敵人。他與戰士策劃了計謀之後便耐心等待敵人的到來。

當國軍逼近駐地時,滕連長立刻扔出一枚手榴彈,并且威懾道:“你們已經進入到我們的包圍圈了,速速束手就擒,趕快投降,我們會優待俘虜的。”他在喊的同時,幾個戰士邊來回跑邊向天上放空槍,這樣一來,就造成了一種駐地有大量駐軍假象。加之當時夜黑風高,敵人聽着漫天的槍響,無法判斷我軍究竟有多少人。滕連長的這個“空城計”,着實迷惑到了敵人,他們相信自己已經被包圍了,停在原地不敢輕舉妄動。

過了一會兒,敵人發現我軍沒有作為,便開始向來的方向撤退,但是就在他們要撤出我軍駐地時,從兩側像虎般竄出了大批我軍戰士。原來是剛才的槍響引起了主力部隊的注意,他們迅速向槍響的方位集結。在滕連長和敵人僵持的時候,他們順勢埋伏在了駐地周邊。果敢英勇的我軍戰士與敵人進行了激烈的交鋒,将此隊敵人一舉殲滅。滕連長這次的光榮事迹又再次在軍隊中傳播開來,上司再次授予了他一等功,可謂是年少有為。戰鬥勝利後,我軍召開慶功會,總司令粟裕将軍聽說這件事後,特意親自接見了他,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稱其為“孤膽英雄”。

無獨有偶,這次,粟裕将軍同樣是獎勵了他一把駁殼槍。這便是他第二支槍的來曆。

國家明令禁槍,96歲高齡老漢持槍70餘年,政府為何不罰反而慰問?

滕西遠獲得雙槍獎勵的事迹在軍中廣為流傳,他也成為了很多小戰士學習的榜樣,“雙槍英雄”此後便成為了他的代名詞。有了榮譽,他打仗作戰更加的起勁了,無論什麼戰役都沖在前面。

北韓戰争爆發後,他第一批申請加入志願軍入朝作戰。

抗美援朝戰役的艱難程度甚至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戰役中湧現很多用身體堵搶眼、與敵軍同歸于盡的英雄事迹,比如我們熟知的黃繼光、胡修道等。滕西遠也是他們之中的一員。在一次與敵人的交戰中,他計劃将炸藥包綁在敵人的坦克下,強攻出一個薄弱點為後續的戰鬥創造條件。但是敵人的火力點火力兇猛,可想而知任務的艱巨程度,稍有不慎就會丢了性命。他雖然瘦小卻非常的靈活機靈,他輾轉騰挪的躲避了敵軍的炮火,順利将炸藥包按到了敵人的坦克上,随着一聲巨響,坦克真的被炸出來一個裂口,為我軍的後續進攻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他也是以被獲得了“爆破英雄”的稱号。

耄耋之年,雙槍寄情思

經曆了大大小小的戰役,立了多次戰功後,滕西遠光榮地退伍回到了老家。從戰場上退下來的英雄回到家鄉後過起了平靜低調的生活,他的鄰居們都隻知道他當過兵,卻都不知道他曾經奮勇殺敵獲得過很多殊榮,對于自己的功績,他也是閉口不談。

直到這次收繳槍支行動,這位老人才再次走入我們的視線。向從業人員講述了兩把槍的來曆後,老人還拿出了1982年部隊頒給他的持槍證明,他是合理合法擁有這兩把意義非凡的槍支的。

了解了這些後,縣級有關部門曾多次組織人員來慰問看望這位戰鬥英雄,老人還專門提供兩把槍給當地的抗戰紀念館做展品,并且給當地的中國小生做愛國主義教育。這兩把槍,在戰争年代陪伴他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和平年代也和老人一樣發揮着自己的“餘熱”。老人時不時就拿出槍來擦擦摸摸,大概也是在回憶和戰友們一起的峥嵘歲月吧。

不知了解了這位“雙槍老人”的傳奇經曆,各位作何感想,歡迎評論區留言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