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亮點紛呈 “冰絲帶”智慧場館建設完成

無法保持穩定狀态的冰面影響運動員發揮、固定的座椅位置讓觀衆無緣縱覽全局、裝置不在運作最佳狀态導緻能耗攀升……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這些問題都不用擔心,因為先進的硬體設施與“最強大腦”——智慧內建和數字孿生平台緊密配合,将這座北京冬奧會唯一建立冰上場館打造成一座有感覺、會呼吸、有記憶、會思考、能自我調節的智慧場館。

12月26日,“冰絲帶”智慧場館建設正式完成,本報記者現場感受了這座智慧場館的方方面面。

“最強大腦”惠及運動員與觀衆

國家速滑館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李久林介紹說,“最強大腦”智慧內建和數字孿生平台可以通過天地空一體化CO2監測系統實作碳排放精準核算;可以為觀衆提供基于AI+AR的拍照導航、8K+VR和360度低延遲時間定制化視角觀賽以及3D AI滑冰遊戲;可以為冰上運動愛好者提供高水準的專業化訓練監測管理方案等。“我們的整體想法,就是把‘冰絲帶’打造成像智能手機一樣便捷、智能的場館,為運動員、觀衆、裁判員、媒體等相關方提供最精細、貼心的服務。”

科技亮點紛呈 “冰絲帶”智慧場館建設完成

北京日報用戶端記者使用頭戴裝置體驗“8K+VR”觀賽。

具體到各個應用場景:如果您是第一次來步入偌大的“冰絲帶”,隻需打開智能手機上的場館APP、開啟攝像頭,“AI+AR”拍照導航系統就能帶您找到想去的位置;步入看台開始觀賽,如果您想看到場地另一側的精彩瞬間,點選APP上的“8K+VR”和360度低延遲時間定制化視角觀賽功能,即可欣賞到600毫秒(0.6秒)内延時的“準實時”畫面;比賽間歇,如果您躍躍欲試,還可以到場館大廳體驗一場不需要任何裝備、隻靠大螢幕上攝像頭進行動作捕捉即可開啟的滑冰遊戲。

作為賽場的“主角”,運動員自然也能體會到“冰絲帶”的智能優勢。“最強大腦”通過收集計算智能傳感器實時檢測的場地濕度、溫度、風速,以及360度檢測系統計算的觀衆席各區域人員數量(溫度是以會有不同),就可通過調控座椅送風系統和除濕系統,讓冰面始終保持最佳狀态。

智慧運作降低能耗

此外,“冰絲帶”屋頂設定的氣象站,讓“最強大腦”實時感受外界的陽光風雨。室外空氣品質好、總熱量适宜時,“最強大腦”會讓場館大量吸入新鮮空氣,減少冷機用量,降低場館能耗;室外空氣品質不好時,“最強大腦”會根據讓場館的淨化系統開啟,保障運動員、觀衆的環境品質;感到室外光線過強時,“最強大腦”則會降下場館的電動遮陽簾,光線過弱時,它也會及時反映,升起電動遮陽簾、開啟大廳燈光,保證照明。

科技亮點紛呈 “冰絲帶”智慧場館建設完成

國家速滑館數字孿生作業系統。

“智慧場館建設在‘冰絲帶’設計之初就作為整個工程建設的一項重要内容。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建造過程的智慧化,另外就是運作的智慧化。”李久林解釋說,智慧內建和數字孿生平台讓“冰絲帶”不僅包括一座實體化的場館,也包括一個完全相同、孿生的數字化的場館。通過數字孿生作業系統,從業人員可以進行公共安防、裝置監控、能源優化等操作,“比如空調裝置出現工作異常,系統第一時間就可以發現,并且判斷是否需要維修、調試、換件,這樣不僅讓場館行狀态更好、效率更高,還能降低能耗。”

李久林表示,“冰絲帶”智慧場館建設集最先進的資訊技術、最優質的觀衆體驗、最精細的管理于一體,着眼于長期可持續經營,最終形成科技亮點紛呈、經得起曆史檢驗的“中國方案”。北京冬奧會後,“冰絲帶”将面向社會開放,努力成為滿足人民群衆對冬季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地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