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廚子的演員,不算好歌手。
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像港台歌手的人,
年輕的時候當真是有三級廚師證的。

1970年,林依輪出生在北京,小的時候卻是在河北農村長大的。
那時候,他還叫林方。
哥哥叫林東,姐姐叫林紅,三個人的名字合起來就是東方紅。
他出生在一個藝術的家庭,父親和母親是唱歌劇的。
這種耳濡目染,讓林依輪從小就對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
漸漸長大後,正趕上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文藝演出也在逐漸市場化。
那時候的林依輪,又會唱歌,還會彈吉他,也能熟練地來一段霹靂舞。
15歲那年,林依輪就跟着一個文藝團體到各地去演出。
兩年的時間,他差不多掙了五千塊。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才有機會開啟自己的專業歌手之路。
有一次,他在石家莊演出,正好碰到了一個廣州的藝術團。
八十年代,廣州是國内流行音樂的聖地。
想要唱歌的林依輪,向對方毛遂自薦。
于是,一個18歲的年輕人,揣了八百塊錢,南下廣州。
去之前,他向往中的廣州遍地是機會。
但是到了之後他才發現,要想走紅成為一名專業的歌手,還真不是那麼簡單。
當時,公司不讓他們去歌廳唱歌,覺得那樣有損專業歌手的顔面。
每個月,公司發120塊的工資。
如果沒有靠着歌曲走紅,這一百多塊錢就是他們歌手的唯一收入了。
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林依輪也沒有獲得什麼好的機會。
眼看着這麼耗下去也不是辦法,他的内心開始發毛了。
“要不出國吧,國外現在低頭都能撿錢。”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外發展不錯,确實流行出國熱。
就這樣,20歲出頭的林依輪也決定出國闖闖。
不過他留了一手,出國之前,專門去學了廚師,并且還拿到了廚師證。
畢竟自己不懂外語,要是在外面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這張廚師證肯定能讓自己找到飯吃。
就這樣,林依輪揣着廚師證,登上了去南美的飛機。
别人都是想方設法去美國,他偏偏去了玻利維亞。
這裡哪裡能撿到錢啊,連工作都沒有。
廚師證後來派上了用場,城裡的一個中餐館招人。
他去了,不過因為年輕,到了後廚不敢說自己會炒菜。
先從幫廚做起,每天都是等大廚下工,
他才敢偷摸着做點菜,未曾想人們還非常喜歡吃。
就這樣,他從一名想當歌手的人,變成了一名廚子。
家常菜從魚香肉絲到烙餅再到餃子,可謂樣樣俱全。
那個地方肉食多,蔬菜少,本來就肚量大的他,
從最初的一百三十多斤,瘋狂飙升到一百九十多斤。
漸漸地,城裡的華人移民都知道,
這家餐館裡的大胖子廚師,菜做得不賴。
實際上,剛到廣州還沒學廚師之前,
為了讓自己能吃飽,林依輪菜做得就很不錯了。
當初剛到廣州的時候,跟着朋友出去吃,
一頓就吃下十一碗飯,還曾一個人吃下一斤半的牛肉粉。
這麼大的食量,經常吃朋友的肯定不行。
于是,那個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學着做菜了。
一來二去,拿到廚師證後,還真讓他搗鼓出了名堂。
彼時在玻利維亞的中餐館,他基本上就已經放棄唱歌了。
慢慢熟悉了之後,店裡的人包括周圍的華人,都知道這個胖子唱歌很好聽。
于是很多人就勸他,你才二十出頭啊,不能這麼快就認慫啊。
衆人的勸說,又讓林依輪燃燒起了唱歌的夢想。
他決定再闖廣州,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成功。
回國之後的林依輪,幸運地遇到了音樂人張全複。
張全複不但推薦他跟新的唱片公司簽約,而且還把自己寫的《愛情鳥》等歌曲給他唱。
1993年,林依輪一唱天下知,《愛情鳥》成了他的成名歌曲。
事實上,此時名氣不大的林依輪,不但有自己的愛情鳥,兩個人還結婚了。
她的妻子黃琏也是一名歌手,
兩個人走到一起的時候,黃琏的父母很反對。
不過年輕人最終還是結合了,而且在林依輪《愛情鳥》這張專輯發行的時候,
黃琏還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
但未曾想到的是,雖然林依輪終于出道了,
可兩個人短暫的婚姻卻走到了盡頭。
随着林依輪前往北京發展,他在1994年又認識了模特西華。
兩個人相戀一年後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結婚之後,西華的重心漸漸回歸到了家庭。
林依輪的事業,則開始步入正軌。
所不同的是,他每次到外地演出,專門向演出方提的要求是,要吃頓好的。
最初,演出方就按照酒店的規格,給他準備飯菜。
但是林依輪并不喜歡,像他這種有廚師證的歌手,對于什麼好吃很清楚。
而演出方有時候也很為難,畢竟每個地方真正好吃的東西,
往往都藏在市井中間,這些要慢慢踅摸才能找到。
林依輪說沒事,隻要有這種地方,他都會去吃。
于是,這個飯量依舊很大的人,每到一個地方,就去尋找那種好吃的小飯館。
十幾年的演出下來,全國很多地方的小飯館,都留下過他的身影。
據說當年去新疆演出,他專門去吃大盤雞。
一條街上,他連着去吃了三天。
還有一次,他興沖沖去了一家蒼蠅館子。
原本以為菜會不錯,但是吃起來卻并不咋樣。
于是他自己跑到後廚,做了一碗蛋花湯。
老闆喝了一口,立刻請教做湯的辦法,并且把這個湯放進了菜單裡。
在林依輪看來,沒有什麼事情能比吃更重要,哪怕是春晚的演出也不行。
他家就在北京,有時候上春晚演出,林依輪在演出結束後趕回家裡。
不過有一年節目組要求,所有的演出人員,要結束後才能離開。
這頓飯對林依輪來說很重要,于是他就從廁所翻窗戶溜走了。
1999年,他的大兒子出生,四年後他的小兒子又出生。
孩子的出生,開始讓林依輪漸漸戀家。
以前的林依輪,幾乎每一年都要出專輯,
如果沒有新的專輯,他就會開始抓狂。
孩子的出生,讓他的态度慢慢變化,并且又迎來了人生的第二個轉換。
2005年,有個電視台的美食節目讓他去主持,希望能在節目裡露幾手。
最初,他拒絕了,他覺得廚子本來就很累,
而且其職業屬性已經完全和他的歌手身份不挨着了。
但是節目組的人天天纏着他,
說你當過廚子,從來沒人見過,誰知道做出來的菜好吃不好吃呢?
這一激将法還真管用,林依輪最終答應上節目。
不過他很快發現,在電視節目裡做菜,簡直就是沒事找抽,太累了。
更為關鍵的是,觀衆衆口難調,有時候還賴他的做菜方法不行。
有一次做菜,他提示鹽放三克就行。
誰料節目播出後很快就有觀衆投訴,說按照他的方法做,
做出來的菜不好吃,一點味道都沒有。
林依輪聽到投訴還有點懵,後來才知道,對方一次做了八個人量的菜。
是以,放鹽這件事弄得他哭笑不得。
記住這次教訓後,他後來在節目中就改了。
不說明确放多少,隻說放适量的即可。
但這樣一來還是不行,有人投訴他做菜不說清楚,根本不知道該放多少。
是以兩年多的時間下來,節目做了幾百集,也受了無數的氣。
他覺得美食節目就這點不好,因為得去不停解釋才行。
于是這之後他就果斷不做了,太累了。
相比于在電視節目裡教人做菜,他還是喜歡在家裡做飯。
有了孩子之後,家裡的飯基本就不用保姆動手了。
甚至于家裡的保姆,都跟着他學做菜。
既然要做菜,就少不了逛菜市場。
京城裡的一些菜市,他比一些老太太都熟悉。
不但熟悉,像他這麼個知名人物也讨價還價。
菜價是浮動的,有時候隔幾天就會上漲。
有一次還價的時候,菜販子還跟他訴苦,
我們掙個幾毛錢不容易,你還用得着跟我們讨價還價嗎?
這話說得他,從此不再忍心還價了。
而漸漸地,他也跟市場裡菜販從熟識都漸漸變成了朋友。
有時候他自己選的菜不好,菜販們還幫着他挑。
正因為拿得出手,圈裡的人也總是到他家蹭飯。
畢竟,他們這些常年活在鎂光燈下的人物,
每次出去吃頓飯都會惹得興師動衆,
有人在家裡就能做好,他們為何不來蹭呢。
據說,來蹭飯最多的一次是26個人。
客廳裡的桌子都不夠,隻能再另擺放。
一衆人吃得滿嘴流油,他自己則在廚房裡忙活得不得了。
自己喜歡做菜,孩子們從小也養成了嘴刁的毛病。
不好吃的東西,基本不往嘴裡送。
他的大兒子對做菜不感興趣,小兒子喜歡做西餐。
除了會做蛋糕,還會做意大利面。
雖然不做電視裡的美食節目了,後來他又做起了網絡上的美食節目。
不同的是,做網絡美食節目,他很少解釋,有時候甚至什麼都不說。
因為在他看來,做菜不是流水線上的制作,
尤其是做好,更像是一種創作。
這樣一來,每個人的口味需求還有吃飯上的習慣都是不同的。
這一點,他剛和妻子結婚的時候就深有體會。
他第一次去老丈人家,急不可耐的想露一手。
他用豆豉、辣椒還有洋蔥做了滿滿一鍋的鹹菜。
後來丈母娘偷偷告訴女兒,菜倒是好吃,
可惜就是太多,家裡人後來吃了六七天都沒吃完。
是以在林依輪的眼裡,後來做菜,都要随時随地做出改變。
十幾個人的菜要做,一個人的菜也要做。
忙起來的時候,他沒少吃泡面。
但是每次吃,他并不是簡單用開水沖一下。
下鍋煮面,而且必須要做幾道菜。
在他看來,即便是一個人,也不能讓生活湊合。
在吃飯的問題上,林依輪不湊合,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就更不能湊合了。
從小兩個孩子的教育資源不可謂不優質,
他原本以為讓孩子們接受好的教育就可以了,
不過有一次的一個節目,讓他改變了想法。
那是2015年,親子類的節目《變形計》,想讓他的大兒子林子濠參加。
林依輪原本是不願意的,但接下來導演和大兒子的一番談話,讓他改變了想法。
導演當時問了一個問題,你去過的最貧困的地方是哪裡?
林子濠想了一下說是廣州。
一旁的林依輪懵了,這孩子從小被他送到了國際學校,
沒想到認知世界的方面居然如此狹隘,一線城市竟然成了最窮的地方。
是以,他立即決定讓大兒子參加這個節目。
不過他跟節目組提了一個要求,一定要讓孩子去見識一下真正窮的地方。
就這樣,節目組把大兒子安排在了甘肅。
荒涼的戈壁灘,低矮的平房,等到這一切呈現在他眼前的時候,
那種震撼估計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
之後,他還跟着當地的農民一起幹活,努力讓自己去認識這種環境。
父親的決定,讓孩子的眼界得以開闊,
而經過這樣的認知之後,對于世界的認識才能更加立體。
3年之後,大兒子考上了全球知名的帕森斯設計學院。
當然,他的小兒子林子軒也不錯,
當年就讀于美國的撒切爾中學的時候,在國内隻收了他一名學生。
今年6月,林子軒還沒爆出交往外國女友。
而媽媽摟着這個外國姑娘,看起來非常親昵。
據悉,這位金發碧眼的姑娘,是林子軒14歲就開始交往的女朋友。
孩子們的發展個個不錯,
自己在事業上也早已沒有了那麼多的野心。
做飯,已經成了林依輪和自己心靈最好的連接配接。
雖然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
但他依舊會時常想起,小時候在奶奶身邊偷吃的事情。
濃濃的童年回憶,和他如今做的飯菜一樣,都是家的味道。
文|二十二
圖檔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