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沒有昏君,也不都是明君,換個說法更為妥當

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王朝,共有296年的曆史。從天命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到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一共出過12個皇帝。著名曆史學家閻崇年認為:清朝沒有昏君,這是個比較絕對的說法,也一直備受争議。

何為昏君?何為明君?

研究古代皇帝,人們習慣性地用昏君和明君将其加以區分。可是何為昏君呢?學術界對昏君并沒有絕對的定義,但大體可以表述為:自己沒啥頭腦還聽信讒言,親近無良奸臣,殘害忠良,好話全不聽,壞事全都幹,拖累百姓,不理朝政隻顧自己享樂,可勁造作,搞垮祖先基業,這樣的皇帝是昏君無疑了。對于明君大抵就是能知人善任,勤于政務,讓百姓過得好,推動王朝的進步發展。其實客觀來說,用昏君明君來評判一個皇帝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人很複雜,明君也有可能做錯事,昏君也有可能做好事,一個人不能保證自己做的事全都是好的,也不能保證自己做的全是壞事,更何況一件事往往具有兩面性。是以對于明君亦或是昏君都是比較絕對且不客觀的說法。

清朝沒有昏君,也不都是明君,換個說法更為妥當

清朝幾乎沒有昏君

清朝高度的君權制度決定了皇帝必須得勤政,清朝皇帝手中的權利很大,幾乎是皇帝一人決定所有,這樣的情況下,皇帝不勤政,國家絕對玩不轉。自皇太極開始,國家對皇子的教育就十分嚴格,不好學的皇子老爹是看不上的,傳位的時候會首先pass掉,是以能坐上清朝的帝位,自然都是很勤政的。單從這個因素來看,清朝是沒有昏君的。

清朝沒有昏君,也不都是明君,換個說法更為妥當

清朝入關前經曆了兩代帝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努爾哈赤是清朝的開拓者,有魄力敢于挑戰,有政治頭腦具備軍事才能,是個很了不起的帝王,自然不是昏君。皇太極比起他的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有遠見和能力,卓越非凡,唯一可惜的就是死得太早,這個人自然也不是昏君。

清朝沒有昏君,也不都是明君,換個說法更為妥當

清朝入關後經曆了十代皇帝,有人甚至認為清朝入關後的十個皇帝,個個是昏君,到底是不是呢?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清世祖順治,沒什麼大的功績,但也沒啥好批判的,昏君算不上。清聖祖康熙、清世宗雍正、清高宗乾隆算是清朝曆史上比較有成就的三位皇帝,共同開創了康乾盛世,雖然也有不足,腐朽的地方,但不能算作昏君。餘下的六位皇帝從嘉慶帝到末代皇帝溥儀都十分平庸,雖然沒什麼作為,但用昏君來形容有點太過了。

無昏君卻有庸君

清朝曆史上最接近昏君的要數清文宗鹹豐了,但這位老兄也确實慘,本想着好好治理朝政來着,沒想到趕上起義了,來不及鎮壓,又碰上了英法聯軍的入侵,内憂外患壓的鹹豐喘不過氣來,基于自己平庸無能的事實,于是鹹豐擺手不幹了,抽鴉片,過度淫欲,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絲毫不理國家政事,哎,哥陪你們玩了。但鹹豐前期确實很勤懇,也做了很多改革,後期也是真的爛泥扶不上牆,縱容慈禧老賊,禍禍中國,算得上半個昏君吧,說到底還是能力不行,平庸至極,妥妥的庸君一個。自乾隆以後的皇帝基本上都是庸君。

清朝沒有昏君,也不都是明君,換個說法更為妥當

總的來說,清朝幾乎沒有昏君,但接近一半都是庸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