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最詭異”的戰争:劉秀不到2萬人馬,卻戰勝王莽43萬大軍

我們經常會去研究一些過去發生過的事情,在研究過程中,總會發現一些十分有趣的現象,比如有的戰争,要是深入分析,你甚至會覺得簡直就是詭異,讓人根本不敢相信其真實性。

比如說昆陽之戰就是這樣,當時劉秀僅僅不到2萬人的軍隊,居然直接将王莽43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關鍵關于這場戰争的描述,更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不信就讓我跟你分析一下。

昆陽之戰在曆史上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最典型戰争,雙方分别是号稱“穿越者”的王莽,還有想要興複漢室的劉秀,當時王莽率領号稱百萬(實際上隻有43萬)的大軍去攻打劉秀,打算将其直接一舉拿下,讓劉秀再也無法與之抗衡。

曆史上“最詭異”的戰争:劉秀不到2萬人馬,卻戰勝王莽43萬大軍

這場戰争的開始,還是十分有意思的,劉秀因為畢竟人員太少,十分擔心自己會被王莽團滅,是以作戰過程中十分害怕,畏手畏腳,能躲則躲,隻要能保住小命即可,誰知道就在雙方正大戰之時,突然天象大變,天落隕石,隕石将王莽的士兵一部分打死,剩下的看到陣勢也十分害怕,紛紛伏倒在地,再也不敢前進,害怕被隕石打死。

就在這時,劉秀看到機遇,馬上抓住機會帶領大軍英勇前進,沖進王莽大軍之中,殺出一條血路。本來劉秀已經十分有希望,結果上天繼續幫助他,忽然天上不僅下隕石,還狂風四起,電閃雷鳴,暴雨交加,讓王莽軍隊根本看不到前進方向,彼時洪水驟起,将王莽軍隊沖散,讓劉秀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勝利,實在詭異至極。

關于這場戰役,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争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

曆史上“最詭異”的戰争:劉秀不到2萬人馬,卻戰勝王莽43萬大軍

從史書記載來看,我們都覺得描述十分詭異,恰似明朝時期朱厚照與蒙古人數十萬大軍的戰争一樣,最後記載竟然是“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是後歲犯邊,然不敢深入”,幾十萬大軍激戰十幾個小時,最後死了68人,還吓得蒙古人再也不敢侵犯大明朝,這簡直就是一個笑話。在冷兵器時代,我想隻是戰場上被踩死的人可能也不止那麼多!

其實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從這些史料來看,我們可能很容易就會發現,在古代的時候特别講究一種“君權神授”思想,人們都覺得皇帝代表的就是天意,是以後人在記錄劉秀昆陽之戰時,才會出現這樣神奇并且感覺違背常識的場面。

曆史上“最詭異”的戰争:劉秀不到2萬人馬,卻戰勝王莽43萬大軍

我們可以深入分析一下,要是當時真的天降隕石,那對于雙方士兵而言,一定都是平等的處境,隕石不會因為人是劉秀的,就不傷害,既然劉秀的也可能被傷害,那麼他僅僅17000多人,不到2萬人的軍隊,要是隕石砸死幾個,人數不是更少了,對于他們而言,顯然更加不利,想要戰勝王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雖然這場戰争最後取得了完全勝利,為劉秀後來奪回江山奠定基礎,但是過分神話這樣的曆史,确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我覺得至少從客觀意義來看,這種行為是不太合适的。

曆史上“最詭異”的戰争:劉秀不到2萬人馬,卻戰勝王莽43萬大軍

為什麼我偏偏要講這一場戰争呢?因為我想在我們生活的現實中,以及曆史中的很多事情,其實我們都是可以結合起來一起分析的,很多事情,尤其是作為記錄這些曆史時刻,應該保持一種客觀公正的态度去做事情,這才是記錄曆史本身最重要的意義。

要是一個時代的文人,都變得逐漸失去了一些該有的擔當與膽魄,我想對于一個時代而言,無疑是一件十分不幸的事情。魯迅先生當年因為要喚醒一些沉睡的人,一直寫出很多優秀作品,從來沒有妥協,我想那種精神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的。

曆史上“最詭異”的戰争:劉秀不到2萬人馬,卻戰勝王莽43萬大軍

時過境遷,随着世界發展變化,很多曾經似乎有過的影子在逐漸發現,很多人也逐漸背離了初心,我們喜歡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并不是一種毫無根據的思想,确實是很應該推崇的,所謂初心,何嘗不就包含善良在内呢?

當面臨災難的時候,當面對利益或者威脅的時候,是否能夠真正做到不忘初心,這一點十分難得可貴,但是也正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在不斷學習追求的東西,倘若想要世界變得更好,從自己做起不就是最好的麼?倘若想讓真實的東西記錄下來,那麼從此刻開始做一個不忘初心之人,不是更好麼?

曆史上“最詭異”的戰争:劉秀不到2萬人馬,卻戰勝王莽43萬大軍

從來沒有什麼詭異的事情,大多數時候,詭異的隻是人心而已,因為一些利益或者什麼目的,進而就很容易産生詭異的事情,但是當潮水褪去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原來那些所謂詭異的事情,不過是當初有人在裸泳而已。

昆陽之戰,可以稱之為詭異,因為其記錄已經讓人感覺不到真實性的存在,也因為這種不真實,才将一場僅僅不到2萬人戰勝43萬大軍的神奇戰争,蒙上一層詭異面紗,以至于我們無法搞清楚真實的情況,讓這場值得被後人學習的以少勝多的戰争淹沒在華麗辭藻之中,你說是他們的悲哀,還是一群人的悲哀呢?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