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豐潤文化名人-張愛玲

據唐山文化旅遊:

張愛玲

簡介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于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

人物生平

1924年,開始私塾教育,母親與姑姑奔赴歐洲遊學,張愛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7年,在私塾讀詩背經的同時,開始寫小說。

1928年,父親帶着張愛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開始學習繪畫、英文和鋼琴。

1930年,在母親的堅持下進美國教會辦的黃氏國小插班讀六年級,同時改名為張愛玲。

1931年,在國小寫了第一部具有完整情節的小說,在同學中傳閱。同年秋,進入上海聖瑪利亞女校就讀。

1933年,在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上發表第一篇散文《遲暮》,并開始與父親學寫舊詩。随後陸續發表了《秋雨》《牛》《霸王别姬》《論卡通畫之前途》等文章。

1937年,夏,從上海聖瑪利亞女校畢業。

1943年,張愛玲在《紫羅蘭》上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該小說使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打響,嶄露頭角。

1944年,初春,張愛玲因小說《封鎖》與胡蘭成相識、相知、相戀。不久後,便與其結婚。

1955年秋,張愛玲乘“克利夫蘭總統”号郵輪赴美國。

1956年2月,搬到紐英倫州,遇見了美國劇作家賴雅;8月與賴雅相識半年後結婚。

1961年,應香港電懋影業公司的邀請,張愛玲去台灣收集資料後赴香港創作電影劇本《紅樓夢》《南北和》及其續集《南北一家親》《小兒女》《一曲難忘》,回美國後還創作了《南北喜相逢》。

1972年,張愛玲移居洛杉矶,開始生活。

1995年9月8日,享年75歲。

主要成就

小說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創作涉及小說、散文、劇本評論,其中以小說成就最高。

1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視野和女性文學的新天地,張愛玲小說由對女性悲劇命運成因的剖析,而上升到了對更具普遍意義的人性、人生、命運、曆史的感悟與思考。

2創造了寫實小說的新高度,她擺脫主流文學的影響,用自己的傳奇故事營造出一個政治之外的生活天地,把關懷的焦點放在普通人身上。

3形成了與衆不同的藝術風格,張愛玲是人物刻畫的巧匠,她成功地塑造了各色人物,她利用暗示,把動作、言語、心理三者打成一片,由此反映出人物心理的進展,展現了作者對人物豐富複雜内心的深切了解,揭示出某種社會根源,使小說具有一定的社會深度。

4對中國文學史的獨特的貢獻,在小說表現技巧的運用上大膽創新,取得了一定意義上的突破,形成了“說書人的構思、冷靜的叙述心态、參差對照的寫實手法、感覺外化的心理描寫、突出的個性化的直覺意象以及蒼涼的美學意境共同組成了獨一無二的張愛玲文體”。

散文

在張愛玲的散文裡,她成功地将感性與理性,具體的當下的人生體驗與深刻的哲理思考融于一體。首先,在文體上,她采用了議論獨幕喜劇文的文體。其次,在語言的運用上,她采用的是形象的叙事語言和精警的議論語言交替的使用。在散文中,她常用的一個藝術手段就是采用一些物化的意象将人物、景物或心情傳達得精緻、細膩、形象可愛,充滿着藝術的韻味和精緻。

親屬成員

祖父:張佩綸

祖母:李菊耦

父親:張廷重

母親:黃逸梵

姑姑:張茂淵

弟弟:張子靜

丈夫:胡蘭成(第一任)、賴雅(第二任)

人物評價

作家賈平凹:與張愛玲同生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

作家王安憶:唯有小說才是張愛玲的意義。是以,認識的結果就是,将張愛玲從小說中攫出來,然後再還給小說。

作家王小波:張愛玲的小說有種不同凡響之處,在于她對女人的生活了解得很深刻。

作家白先勇:張愛玲當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風格很有趣,像是繞過了五四時期的文學,直接從《紅樓夢》、《金瓶梅》那一脈下來的,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更純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國傳統文化造詣其實很深。

作家李歐梵: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像神話一般,經過一代代的海峽兩岸作者和讀者的愛戴、诠釋、模仿、批評和再發現而永垂不朽。

作家餘秋雨: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并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曆史,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着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個遠年的上海風韻永存。

來源:綜合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