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優化提升智能座艙體驗來說,手機是繞不過去的一環。
從過去的有線(車機、手機互聯),到無線Carplay、再到手機無線充電,汽車制造商一直在為手機尋找到和智能座艙的“最佳連接配接方式”。
過去幾年,各家手機品牌都在研發支援多裝置同時充電的無線充電裝置,并且将其作為手機新品釋出的賣點之一。資料顯示,2016年無線充電在智能手機中的滲透率僅為5%,與此同時,車載無線手機充電也開始啟動。
今年9月,由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創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正式宣布進軍手機領域。同時,也一直有消息披露,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在籌劃進軍手機行業。
在李書福看來,手機是快速疊代的随身移動終端,是電子産品市場驗證及軟體創新的應用載體,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轉移到汽車中應用,實作車機和手機軟體技術的緊密互動。
據無線充電聯盟(WPC)資料顯示,2021年每三台出貨的智能手機中,就至少有一台帶有Qi(無線充電标準)功能,預計2022年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智能手機将超過10億部。
而在近日,特斯拉官網上架了一款新無線充電寶2.0,售價70美元,支援手機、平闆、耳機等裝置充電,支援Qi協定。使用者隻需将支援Qi的裝置放在特斯拉車載充電闆上,即可快速安全的為裝置充電,也可以通過Type-C接口有線充電。
目前,車載前裝手機無線量産的方案主要基于滿足Qi标準前提下,為智能手機提供5W、10W、15W 的充電解決方案。同時,各家供應商繼續提升轉換效率及充電面積,滿足車載終端的各種環境下的充電體驗。
同時,一些方案商也在推出了基于無線充電的更多功能延伸。比如,賽騰微電子在今年釋出了新一代車載前裝無線充電全套解決方案,包括帶NFC/CAN功能的無線充軟硬體架構方案,在無線充電的同時,實作手機與汽車的通信。
2021年12月26日,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在此前已經推出的前裝ADAS、座艙車聯量産資料庫基礎上,正式釋出車身電子前裝量産資料庫,并首先釋出車載手機無線充電搭載資料及供應商份額。
資料顯示,2021年1-11月國内新車前裝标配搭載車載手機無線充電上險量為306.59萬輛,同比上年同期增長119.04%,前裝搭載率為16.86%,同比增加近8個百分點。
不過,今年部分汽車制造商因為晶片供應短缺,陸續開始在新車型中對手機無線充電功能作為減配項,短期内對市場增速造成一定影響。
在供應商方面,華陽多媒體、有感科技兩家中國本土供應商排名市場佔有率的前兩位,合計市場佔有率接近40%。排名前十供應商市場佔有率合計接近90%,集中度較高(其中,特斯拉為自主設計并代工生産,LG不含日立-LG合資公司)。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釋出預測資料顯示,2022年國内新車前裝标配車載手機無線充電搭載率将升至25%-30%左右,整體市場增速仍将維持今年超過100%的勢頭。同時,單車搭載無線充電子產品正在從主流的前排1個向前後排多個發展。
同時,國産供應商也将加快市場佔有率的争奪。背後是本地化成本以及自主品牌搭載率繼續保持快速上升的機會(今年1-11月自主品牌車型手機無線充電前裝搭載量占比超過50%)。
比如,信維通信(300136.SZ)披露,除了已經拿到大衆、東風本田、廣汽本田、一汽紅旗、一汽奔騰、奔馳等汽車廠商的供應資質,正在與豐田、日産、通用、特斯拉等更多外資廠商進行商務與項目接洽。
另一些供應商則是加快推出大功率無線充電方案。比如,有感科技為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提供的大功率手機無線充電方案,可以支援華為手機50W快充,充電速度堪比正常的有線快充。
同時,在附加功能上,這套方案還自帶散熱系統,具備異物檢測功能、遺忘提醒功能,并且支援OTA等。此外,包括有感科技、信維通信在内的廠商也在跨足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無線充電方案領域。
就在今年6月,縱目科技無線充電業務正式落地重慶,其自主研發的1-3kW無線充電系統、11kW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可以應用于無人小車、工廠AGV等場景以及新能源乘用車,提供自主泊車場景下的無線充電服務。
而萬安科技(002590.SZ)本月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與一汽紅旗合作的首台紅旗E-HS9無線充電産品已成功下線,後續進入生産準備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