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聽過一句話:古代唐朝給後世留下了什麼?隻有一個字——唐。忘記是在那裡聽說的了,但其實對于這樣的觀點或者态度,個人始終沒有弄清楚他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縱觀整個大唐的發展,其實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古代曆史上有幾個輝煌的時刻,都發生在開放性極強的唐朝。并且在當時,唐真正做到了“四方彙聚、萬國來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還出現了中國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武則天。我們一般是認為,在唐朝的這一時期,女子的地位都有所提升,甚至一度高于當時的男子地位。那麼在武則天時期,唐朝女性的地位究竟如何呢?真的有我們相像中的那麼高嗎?
唐朝的開放政策
唐朝的起始是因隋炀帝亂政導緻民變頻發,李淵起兵擁立當時的代王楊侑稱帝(隋恭帝),而李淵則被拜為大丞相,封唐王。在第二年(公元618年),隋炀帝禅讓李淵,自此唐朝開始。
唐朝的風氣有多開放?經濟、文化、藝術、社會各個方面都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和亞歐國家均有來往,也是以,“唐人”成為海外大多數國家對于唐朝之後中國人的稱呼。
經濟方面
唐朝的開始打破宵禁,夜市漸漸出現(古代人的第三頓飯也從這個時候漸漸開始,至宋代成為常态)。中後期還有“飛錢”充當紙币,工商業前所未有的發達,根據《新唐書》記載,其中“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再加上其它商貿活動産生的經濟交易和稅收,其收入可以占據國家财政的大頭。
文化交流
唐朝時期的國際交流也相當發達,不少國家都派來遣唐使者學習唐朝的文化。比如有名的日本來使阿倍仲麻呂(晁衡)(717年來唐),他和我國的詩人李白、王維等人關系非常密切,直到56歲(公元753年)才回國。還有鑒真大師多次東渡日本傳播佛教,這些都是文化上面的交流。
政治制度
唐朝是在古代中國字秦朝之後,第一個沒有修拒胡長城的王朝,并且東突厥、薛延陀等北方四夷(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也代指外族、外國。)都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并且有征調少數民族兵力攻伐敵國的權力和事實,對日本、南诏、新羅和渤海國等衆多藩屬國都有文化與制度滲透,可見唐朝時期的國力有多強盛。
唐朝時期,國人或者說君主就已經有了國際法的概念,因為這一時期來到唐朝的外國人很多,糾紛難以避免,要是兩個外國人在大唐境内産生了沖突,該怎麼處理?
這就要看這兩方的國家歸屬。如果兩方同屬一個國家,那就按照他們所屬國家的法令來解決此事,要是分屬不同的國家,便一律遵循唐制。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同國家之間的法令差異造成的不必要糾紛,也給予了其他國家充分的尊重。
社會風氣
在這一方面的開放性,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唐朝女性的着裝變化。反觀唐朝之前的女性着裝,幾乎全部都很保守,在唐朝前期也是如此。直到經濟文化交流漸漸發展,社會多元化觀念沖擊越來越明顯,女性的着裝也開始追求自由。
還有就是婚姻觀念的轉變,不再是完全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推行婚姻自由。和離再嫁成為常事,唐朝的公主都有再和離三嫁人的示例。
武則天時期的女子地位
要說武則天的時期的女子地位是不是非常高?這樣的說法并不嚴謹,其實在整個唐朝,女性的地位都有所提升。
在唐朝,女子不再遵從“無才便是德”的教條,私塾成為她們學習文化知識的途徑,有名的“唐代四大女詩人”可能正是借了這一東風。此外,女性也可以外出,并不像從前的女性那樣止步于閨房。甚至像胡人那樣打馬球、射箭、習武這樣的以往被稱為“越矩”的運動也可以參加。
到了武則天時期,雖然她沒有刻意打壓男性,但古代中國曆朝曆代的男權觀念依舊被颠覆。女性的政治地位也有所提高,最典型的一點就是——女子也可以考取功名、在朝為官、參與時政。比如曆史上有名的政治女強人太平公主、韋皇後、上官婉兒等人。
當然,在最近期播出的電視劇《風起洛陽》中,有關于很多女性地位的描述,比如可以經商,是以有開店的“窈娘”;還有結婚時“男跪女拜”的禮節;選拔女性官員,比如會武功的武思月。
除此之外,武則天時期還将原來周禮中對母親喪期守孝時間提到三年,和為父守孝時間一緻。這些都能看出武則天時期的女性地位有所提高。
封建社會時期男女地位差異
總的來說,唐朝時期的女性地位普遍有了提高,生活也有相對較高的自由度,其實說白了,最典型的例子還是武則天這位女皇,女性直接稱帝,在位十五年。
當然,這樣分開放的風氣完全就是好的嗎?并不盡然。比如後後期就因為過于開放化的社會風氣,唐玄宗就直接搶走了自己兒子壽王的妻,楊玉環,并且寵愛有加,出現“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局面,以至于後來的“安史之亂”發生時,很多人都将錯歸結到一個女性身上,無疑是時代的可悲。
在封建社會時期,“男尊女卑”的思想在總體上始終占據主要地位。縱然唐朝時期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到後面的各個王朝,可能是出于防止再一次出現“女子幹政”的局面,對于女性的禮教束縛更加嚴苛。這一點同樣根據不同時代女性的穿衣風格就能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