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說過與死而複生相關的故事,但是在現實生活之中相信沒幾個人見到過,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個曆史故事,就是一個這樣的事情。不少朋友對于宋代的皇帝都不熟悉,但是對于這些皇帝的印象就是懦弱無能,貪圖享樂,尤其是南宋的皇帝。其實不然,宋朝還是出過不少有才能的皇帝,就比如北宋時期的第六位皇帝宋神宗,就是一個比較開明的皇帝。

宋神宗在位期間,做過很多利于國家發展的事情,比如他看重王安石,而且接納了他的變法措施,這些措施幫助北宋擊敗了安南。不僅如此,此次變法還恢複了社會生産力,大大增加了國家的财政收入。在這些方面,這個皇帝做得确實很不錯。但是因為他本身性格軟弱的問題,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還是選擇了向朝廷内權力極大的守舊勢力妥協,導緻了變革的失敗。盡管如此,神宗皇帝的功績是可以肯定的。
今天要說的這個事情就發生在神宗皇帝和他的父親英宗皇帝身上,宋英宗,也就是趙曙,并不是仁宗皇帝的親生兒子,因為仁宗皇帝的兩個兒子在生下來之後很短的時間之内就死掉了,仁宗皇帝一時間沒有後代,于是年幼的趙曙就被接入宮中,作為皇位的繼承人,被寄養在皇後的名下。也就是我麼所熟知的太子,太子的本命趙宗實,後來才改名為趙曙。
不過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仁宗皇帝在此後又生育了一個兒子,這個時候仁宗皇帝動了立這個小兒子為太子的心思,于是就将現任的太子請出宮去,讓他回到自己的父親面前,當然最重要的是為了保護皇家,避免糾紛。不過非常不幸的是,仁宗皇帝的這個兒子也是一個短命的孩子,出生沒過多久也去世了,仁宗皇帝沒有辦法,隻好将趙曙再次請入宮内,作為接班人培養。
不過令人倍感以外的是,此時的趙曙根本不想回到宮内,甚至對于皇宮這個地方有點厭惡,後來在父母與老師的勸說之下才不情願的回到了皇宮裡面,接受培養。在他幼年的時候,就離開了疼愛自己的生母,被接入皇宮學習知識,本來備受寵愛的他,進入皇宮之後作為養子的他根本得不到疼愛,而且接受的課程枯燥乏味,他對于這些課程沒有一點興趣。這樣一來,他對于皇宮沒有一絲好印象,甚至對于皇位,都不感興趣,在他登基的時候,也是敷衍了事,沒有表現出渴望皇位的态度,但是最後還是即位了,也就是之後的宋英宗。
公元1067年,還是春節剛過的正月初八,雖然舉國上下都還沉浸在過年的喜慶之中,但是皇宮上下肅然蕭索,沒有一絲生氣,皇宮内的人們不敢露出笑容,這是因為年僅三十八歲的英宗皇帝已經進入了垂死的境地,在這麼嚴肅的時候,當然沒有人敢表露喜悅的神情,其實早在十一月份的時候,皇帝已經病重卧床,明眼人都明白,皇帝絕對好不了了,半年之内必會駕崩,但是可憐這個皇帝僅僅三十八歲。英宗皇帝的兒子趙顼十分悲痛。
在去年十二月,趙顼被大臣們立為太子,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英宗皇帝的突然逝世,導緻的國家動亂。此時,大殿之外的朝廷官員紛紛下跪,跪拜的對象不僅僅是垂死的英宗皇帝,還有當時的太子,這也是太子第一次接受朝中衆臣的朝拜,也就意味着他成為了皇帝。但是這個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躺在床榻上的英宗皇帝突然動了,他的手正在顫巍巍的抖動,這就意味着,新皇帝已經即位了,但是老皇帝還沒有去世,一個國家不可能有兩個君主,這可如何是好?
這個時候當時的丞相韓琦站出來,在大殿上說了這句話——“先帝重生,乃太上皇。”這句話就讓新皇帝的登基有了名分。随後他催促太子盡快入宮,登上皇位,在此之後英宗皇帝的身體再也沒有反應。可能當時的英宗皇帝是假死的狀态,隻不過是因為古代的醫療水準非常低下,沒有救回來,不過以當時的情況不能讓他得到救治,如果将皇帝救活了,那麼太子的繼位就不成體統了。但是不管怎麼說,英宗皇帝早在十一月份就已經病危,死亡是遲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