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項新人挑大梁 中國跳台滑雪隊“飛向”北京冬奧

2019年從田徑跨項接觸跳台滑雪時,恐高的宋祺武在訓練時覺得“能活下來就行”。如今18歲的他,即将代表中國跳台滑雪隊“飛翔”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

跨項新人挑大梁 中國跳台滑雪隊“飛向”北京冬奧

12月5日,中國選手宋祺武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和宋祺武一樣,2004年出生的彭清玥也是通過跨界跨項選拔加入了跳台滑雪隊。作為隊中年齡最小的隊員,彭清玥因為身材小、體重輕,比賽中還在使用青少年雪闆。經曆一系列國際雪聯的奧運積分賽後,她成為了三名獲得北京冬奧會參賽資格的中國隊選手之一。

“跳台滑雪隊目前為止獲得了一男兩女的奧運資格,能夠參加4個冬奧項目的比賽,同時也在力争參加男子團體賽的資格。”冬運中心訓練五部部長、跳台滑雪的領隊許高航說,“今年的賽季對我們來說基本算是真正的第一個賽季,我們都是在邊學習邊摸索的過程中參賽。雖然我們在國内訓練期間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模拟賽,但是真正到了比賽場地的時候,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情況都不一樣。”

與宋祺武和彭清玥相比,同樣拿到奧運資格的董冰算是“老冰雪”了。25歲的她此前的項目是北歐兩項,但在國際賽場上她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新人。

跨項新人挑大梁 中國跳台滑雪隊“飛向”北京冬奧

12月5日,中國選手董冰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我們的隊員剛開始面對比賽的時候,從賽前裁判員給我們檢查服裝檢查器材開始,隊員們就會非常緊張。剛開始參賽,運動員就在想着自己要拿第幾名,想着自己要獲得積分,想着自己要去拿資格,背上很大的壓力和包袱。經過這半年的出國參賽,已經逐漸能夠把握和平衡心态。”許高航說。

據許高航介紹,為了讓運動員熟悉比賽氛圍和學會調整心态,隊伍專門設計了一些針對性的工作,比如在隊内設定模拟賽,設定虛拟對手的比賽來提高參賽能力。在模拟賽中給運動員設定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定向目标,讓他們能夠去承受比賽的壓力。此外還請了心理專家,對運動員進行運動心理學方面的引導和輔導。

在邊摸索邊比賽的過程中,中國跳台滑雪隊也在改寫着曆史。“跳台滑雪隊在擷取奧運參賽資格的人數上實作了曆史突破,同時我們男子項目在擷取資格的比賽過程中,中國隊選手(宋祺武)首次進入了世界杯級别的決賽圈,并獲得了積分。”

和他們的前輩相比,宋祺武、彭清玥的成長過程中還多了一樣秘密武器——涞源國家跳台滑雪訓練科研基地。涞源基地是北京冬奧會三大國家級冰雪運動訓練基地之一,具備進行世錦賽模拟和奧運會模拟備賽的條件,其中的風洞實驗室是國際跳台滑雪界公認的“訓練神器”。

跨項新人挑大梁 中國跳台滑雪隊“飛向”北京冬奧

涞源國家跳台滑雪訓練科研基地

涞源基地建有世界體量最大、訓練功能最完備的跳台滑雪風洞實驗室,運動員在這裡可進行吊飛訓練及助滑、起跳、飛躍等階段的模拟訓練。許高航說:“以前比如說一天兩個小時的訓練,因為受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我們最多的時候可能練到10跳,少的時候比如說5、6跳。風洞實驗室裡,比如說我們運動員在裡面進行三分鐘訓練,按實際跳台滑雪訓練,每一跳4至6秒鐘完成一個動作,是以說在風洞中的三分鐘,換算下來大大加強和提高了運動員的訓練積累。”

風洞高科技不是每個國家(地區)的隊伍都能享受到的訓練條件,宋祺武短期内的提高正是得益于此。他說:“風洞訓練對我的幫助特别大,因為在裡面你的容錯率高,不像在真實的跳台上去訓練,這一跳失誤了,可能會等10多分鐘、20分鐘才能進行下一跳。但在風洞裡邊,如果這一跳失誤了,你可以更快地去改善自己的動作,讓自己獲得一些更好的感覺,學會一些更好的飛行動作。”

目前,中國跳台滑雪隊男隊已完成國際賽事任務,回到涞源基地備戰冬奧,而女隊還要在斯洛文尼亞參加一站世界杯的比賽。回顧這半年多在外征戰的經曆,讓許高航感觸最深的,一是新人的快速成長,二是中國跳台滑雪給外人留下了新的印象。

“從國際雪聯杯到洲際杯再進階到世界杯,應該說我們在世界的跳台滑雪圈子裡還是讓人眼睛一亮的。大家說,‘你們一下子多了這麼多跳台滑雪運動員,過去你們沒有這麼多的選手。’我見到其他國家的一些教練,交流的時候都說彭清玥這個姑娘非常有天賦,應該是未來非常大的一個潛力所在。”許高航說。

編寫自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