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字如開車,看王羲之如何彎道開車

考過駕照的人都知道,開車技術好壞就展現在拐彎,超車,倒車等環節。在筆直的高速路上,隻要挂好檔,控制油門就行,是不需要什麼技術的。

書法也是這樣。對于初學者而言,橫豎撇捺是主要學習的對象,但水準到了一定的程度,橫豎撇捺已經掌握,處理彎道細節就是一個大學問。

書法水準的高低,越往高處,越是比細節。誰的細節處理越細膩,越精到,誰就可能是下一屆的蘭亭獎金主,這句話一點不為過。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王羲之是怎麼處理彎道的。

一, 常見的幾種彎道技法

1、大拐逢彎繞道走。

王羲之寫字喜歡空中畫弧,每一個筆畫都似乎從天而降,經過一個無形的空中曲線,最後落到紙面上。是以他的入筆經常會有“一根毛”落地的短須,這個特征在蘭亭叙中展現得最為明顯。

寫字如開車,看王羲之如何彎道開車
寫字如開車,看王羲之如何彎道開車

圖檔來自喪亂帖

通過仔細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短須不是裝出來,它就是空中運作的結果。

在逆向連帶的過程中,由于連接配接弧度過大,筆鋒相逆,就好象我們路面上出現的“大拐”(也稱左拐)。

王羲之這種大拐經常出現在由橫劃向豎化的轉變時。由于橫與豎的方向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筆鋒此時是鋪開狀态,那麼,要寫好接下來的豎筆,隻能采取兩種辦法:

一是重新起筆,二是從橫畫中連帶過來,筆畫不斷。王羲之采取的多是第二種方法。也就是從橫畫的收筆直接拐彎,連帶出下一筆豎畫。

在王羲之的連帶中,出現過很多不同姿态的大拐連帶,但歸納起來主要是兩種。一種如圖1。圖中的1234處都是這種連帶。

從橫的尾筆往左上方向,從豎畫的左側繞過去寫豎畫。這種連帶技術要領是:橫筆寫到底,筆輕提,或輕壓住,慢慢往左上方向繞出。第4小圖雖然看不出連帶,但從豎畫的起筆我們也能看出來,它是經過了一個左繞的過程。

第二種大拐,見圖二。圖二的1和3特别明顯,就是行筆到橫畫尾部時,筆鋒微微往右上方向頂住,再往左方向繞出。

2和4的原理也是這樣。隻是在壓筆的時候有一點小差別,一個處理成扁平,一個處理成三角形。

寫字如開車,看王羲之如何彎道開車

這可能跟王羲之本人的書寫習慣有關系,他的由橫轉豎的大拐,大部份運用的都是這種左繞式的轉彎,把連帶繞到豎的左側去。當然,也有極少時候直接在右側往上提筆進行連接配接。比如圖1中的“奔”字的十字寫法,就采取了直接右上方連帶。

2、小拐方圓全都有。

小拐也就是右拐。王羲之的右拐方式比較靈活,總結不出什麼規律。但可以看出他的兩種不同的處理細節。

一是右拐時方筆轉彎。

見圖一。頓的右側和首的下部右側轉彎時,筆稍稍有個切的動作,使彎角變成了方形,而内框仍然是圓的。

寫字如開車,看王羲之如何彎道開車

二是右拐采取圓筆。

這種情況比較多,如圖二。我查閱了王羲之的大部份行草作品,大拐是還是圓筆為主,若非要說區分的話,方筆出現在筆比較厚重,重要的位置,用方筆以使字顯得沉穩端莊。

寫字如開車,看王羲之如何彎道開車

3、逢拐必刹車,彎後踩油門。

在連帶中,所有拐彎的時候都必須做停頓,停頓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調鋒,在運作中直接轉換了筆鋒的方向,重新聚攏筆鋒。

這在圖7中更加明顯,拐變以後出現了一個大點,這個點可不是敗筆,它是在行駛過程中,沒有靠邊停車,而是直接把筆提起來,重新聚鋒前行。

寫字如開車,看王羲之如何彎道開車
寫字如開車,看王羲之如何彎道開車
寫字如開車,看王羲之如何彎道開車

通過圖567我們可以看出,王羲之在處理彎道上的高超技術,逢拐必停重新聚鋒,既而發力加油,遇到下一個彎道再停頓,再加速。

這樣,就使連帶中的筆畫有輕有重,有急有緩,非常富有彈力和動感。

中國的漢字在行草書中,連帶無處不在。王羲之通過各種轉彎的不同技巧,巧妙地使線條流動起來,可以說,他絕對是一位頂極的賽車手。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