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曆史有一定了解的,皖南事件對新四軍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葉挺軍長被拘留。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全部被殺。當時給我軍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打擊,九千多人隻有差不多兩千餘人突圍出來,真的讓人痛心。

在兩千餘名幸存的士兵中,其中大多數都是傅秋濤的士兵,然而在皖南事件中傅秋濤也是成功突破的最高指揮官。在當時國民黨的封鎖下,傅秋濤是如何突破層層包圍圈成功突圍的?
實際上皖南事件爆發時,傅秋濤所面對的局勢是最危險的。首先傅秋濤的第一縱隊是最先受到國民黨伏擊的。戰鬥一開始,電台就被摧毀與總部完全失去聯系。更緻命的是傅秋濤的副官趙淩波此時背叛了他帶着一部分人投敵,使傅秋濤的處境更加惡化。
傅秋濤的廣播電台在受損後失去了與總部的聯系,但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自主權,可以及時安排和調整突圍路線。相反那些有電台的部隊在等待總部的指令,戰場上瞬息萬變時間就是生命,由于在等上級的訓示他們錯過了突破的最佳機會。
曆經軍部幾個小時的讨論,(也就是百戶坑會議)會議釋出突圍指令時,國民黨軍隊已經完成了行動部署,導緻新四軍陷入被動狀态。相反在沒有電台的情況下,傅秋濤審時度勢及時做出調整。在國民黨包圍圈還沒有完全收縮時,決定突圍。
傅秋濤在遭遇國民黨軍隊的襲擊後,選擇将其部隊化整為零分散突圍。為了能加快速度,傅秋濤指令戰士們丢下重武器并決定秘密的安排傷員,婦女和兒童在當地的老鄉家中,為了突圍成功傅秋濤的妻女也都留了下來。老鄉們也非常樂意幫助我軍,将他們藏在自己的家中進而解決了突圍部隊的後顧之憂可以一心一意的去尋找突圍點。
傅秋濤在經過激烈的戰鬥後,他将部隊分為10人一組各自找準機會突圍。傅秋濤一隊人馬翻山越嶺穿過層層包圍圈,曆時30多天終于到達鹽城找到了大部隊。
但在傅秋濤突圍的過程中要感謝一個人,如果不是他可能傅秋濤也就無法突圍成功了。傅秋濤在東壩遭到國民黨特工的訊問,是青幫陳玉庚的門徒救了傅秋濤。當時的青幫還是有一定地位的,在經過青幫的幫助下傅秋濤少了很多的麻煩,最後成功突圍。
傅秋濤的部隊得以幸存下來,傅秋濤也感慨的說到:“第一縱隊突破的最重要原因是人民對新四軍的擁護和支援,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可能就不能突圍了,還要感謝青幫的幫助。”
皖南事變的打擊并沒有使傅秋濤感到沮喪。相反,他再次全心全意地緻力于革命工作,并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七師的副師長。解放戰争時期,傅秋濤在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的後勤補給中做出了傑出貢獻。
傅秋濤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此外傅秋濤的妻子陳斐然于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