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唐西征失敗,李治力排衆議再征突厥,一口氣收入300萬平方公裡

前言

公元656年冬,大唐三朝元老、淩煙閣功臣、大唐西征統帥程知節兵敗,剛從舅舅長孫無忌手中奪回大權的李治查清原因後,又氣又怒,便要派人鎖拿程知節入獄。

自開國之初,尚未完全成長的大唐鐵騎除了曾敗給突厥和吐蕃那兩次外,再也沒有遇到過敵手。如今,程知節率領王文度、蘇定方等名将西征阿史那賀魯竟然大敗虧輸,朝堂上下頓感恥辱,紛紛要求追究罪首。

已掌控中樞的中書令李義府曾給李治定下三條治國方略,以幫助他實作超越高祖、太宗的偉大夢想,其中一條就是軍功!可如今大唐兵敗,“武功”一道的希望行将破滅,這讓李治如何不惱怒呢?

就在此時,太尉李勣匆匆趕來,抽絲剝繭幫他分析兵敗的原因,把李治說得羞愧難當。

大唐西征失敗,李治力排衆議再征突厥,一口氣收入300萬平方公裡

01 二次西征失利,到底是誰之過?

阿史那賀魯,西突厥可汗之子,曾在太宗李世民時期投降大唐,但在李治登基後,因發現大唐朝内君臣不和,伺機造反,自稱“沙缽羅可汗”。

公元650年,賀魯把他的汗帳建在千泉城(今烏茲别克北部),統攝處月、咄陸、弩失畢等十餘個部落,面積廣達319萬平方公裡。

當時,國舅長孫無忌掌控朝政大權,認為賀魯不過是癬疥之癢,不足為患,僅僅派了使臣去問責。賀魯既然決心反出大唐,自然不怕這種書生行徑,驕傲地宣稱自己是草原上天命所歸的大汗,應該和大唐的皇帝陛下平起平坐。

使者受辱傳回,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才商量出兵。

一開始是命大将契苾何力第一次西征,和突厥打了一年多,勝負不分。

接着,長孫無忌意識到西突厥強大将給他的執政帶來嚴重威脅,便命左屯衛大将軍程知節率兵五萬,調集契苾何力、王文度、蘇定方等大将,二次西征突厥。

盡管這些名将戰功一路上赫赫,但卻因為王文度嫉妒蘇定方的戰功而假傳聖旨,進而兵敗。

那麼,作為統帥的程知節為何會輕信王文度的話呢?

李勣向李治直接挑明了中間的原因:

西征大軍出發前,朝廷全權授予程知節統帥三軍,以便其心無旁骛地西征。而且,彼時朝内主政的是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柳奭等關隴貴族。當戰争打到中途,關隴一脈在朝堂上開始失勢,李治正式親政,這段時間正好就是中樞管理的真空。

也是在此時,李治太子潛邸舊臣、副統帥的王文度假稱有皇帝的密诏,讓所有人遵從他的指令。

程知節等人本是按中樞之命行事,突然間中樞癱瘓了,多年不掌權的李治上來了,而且他的親信還說,“我有皇帝密诏,程知節你聽不聽?”

除非程知節還是幾十年前瓦崗山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程咬金,否則,他一定低頭!

聽了原委,李治不禁汗顔,原來根子在自己身上!

可是,這種政治内幕也不能公布天下呀?總要給大唐上下一個說法。

李勣微微一笑,道:“陛下,可免去程咬金的所有官職、其他将領降三級使用,至于王文度,就看陛下的了!”

按律,王文度假傳聖旨、越級指揮當斬,可李勣知道李治剛掌大權,内部不穩定,還需籠絡舊人,便給了他一個台階。

李治也不客氣,下诏:

削程知節左屯衛大将一職、回家閉門思過;削副統帥王文度所有官職、發落到遼東前線建功贖罪;其餘出征大将各有懲罰,此後臣民不得再議論此事。

大唐西征失敗,李治力排衆議再征突厥,一口氣收入300萬平方公裡

02 武媚娘獻計,激将李勣出山

“二次西征”失敗的原因找到了,李治松了一口氣,但仍不敢懈怠。

因為,他必須想法挽回大唐軍隊在世人心中的形象,更要給世人一個“大唐依舊蒸蒸日上”的形象上的交代!須知,大唐軍隊才是他和長孫無忌等關隴貴族争鬥的底氣所在。

李治急于挽回形象,問計李勣,他卻笑而不答。

回到後宮,武媚娘也已知道“西征失敗”的來龍去脈,笑對李治說道:“陛下,虧你平時那般聰明,怎麼在這一點上糊塗了呢?”

李治不恥下問,武媚娘正色道:

“這一次兵敗實則是受關隴世家的牽連,可世人卻不知内幕,必然以為是陛下主政之過。李勣忠臣,曾支援陛下打倒關隴集團,可他和程咬金都是瓦崗出身。西征兵敗,他若再提議用兵,豈不是把瓦崗一系推上了關隴世家的對立面?”

“在先帝時期,李勣就是著名的悶葫蘆,他不是沒話說,而是不能做絕對不說!玄武門事變中,他拒絕了先帝的邀請,從此被關隴集團排斥在外,反而被先帝暗中托孤。是以,當長孫無忌乾綱獨斷之時,李勣卻一直假稱養病,閉門不出,直到陛下您背水一戰的時候,他才突然挺身而出,撥亂反正!這樣的李勣,正是真正的軍事大家,平時溫吞吞地看似無害,可一旦暴起,一擊必中!”

“是以啊陛下,你現在去找李勣問計他是不會說的,隻有把他逼到了絕境,他才會給您出謀劃策!明白了吧?”

武媚娘抽絲剝繭道地出李勣的心思,李治頓時恍然大悟:

“這個李勣,難怪朕登基幾年受盡元舅的臉色他都不出面,我還以為他忘了對父皇的承諾呢,原來是在韬光養晦啊!昔日,父皇曾這樣比喻大唐三名将,皇叔李道宗是‘山中虎’,沒有穩勝的把握不打仗;大将薛萬徹是‘下山虎’,一旦出戰勢不可擋;而李勣則是‘病虎’,看似無害卻最擅奇兵!原來如此!朕這次就依你所說,一定要把李勣逼出來幫朕打赢西征之戰!”

登基多年的李治一直被世人認為懦弱老實,可那是因為朝政大權全被國舅長孫無忌打包了。如今,他已是真正的“人主”,又豈能辜負了一代明君李世民的血脈?

李治又和武媚娘密議了一番,終于定下“激将”政策。

大唐西征失敗,李治力排衆議再征突厥,一口氣收入300萬平方公裡

03 兩相聯袂請願,讓褚遂良回朝堂

将近年關的時候,朝堂上傳出一個不幸的消息:中書舍人王德儉病逝!

王德儉是李治的親信,一直幫他在朝内聯絡反對關隴集團的勢力,如今的宰相李義府、禮部尚書許敬宗等,都是他花費大量精力悄悄拉攏過來。這個十分重要的聯絡人突然去世,對李治的打擊很大。

李義府等人一臉悲色,關隴貴族卻喜笑顔開,認為王德儉迎合李治“廢王立武”、做盡壞事,終于被天譴了。為了表示慶賀,他們不僅聚集飲酒高歌,還蠢蠢欲動,打算把流放在潭州的前宰相褚遂良迎回朝堂。

很快,宰相韓瑗就求見李治,希望迎回褚遂良。

不僅他來求情,另一位宰相來濟也不約而同地來了。

甘露宮中,李治火了:“你們兩位也是太子潛邸時的老臣了,現在擺明替褚遂良說話,到底是何居心?莫非你們想讓朕把這江山讓給關隴世家?”

李治這番沒有任何諱言的話吓壞了兩位宰相,連忙叩地請罪。

“既然知罪,你們為何還要幫褚遂良求情?那個悖逆的狂徒,竟敢在駕前猖狂亂語,朕懲罰他有錯嗎?”

李治有點發狂,這幫人自恃曾幫父皇李世民坐穩江山,屢屢要挾于他,是可忍孰不可忍!

韓瑗小心翼翼地說:“陛下,褚遂良固然有罪,但如今朝内人心不穩,又多物議,急需老成謀國之人主持大局。褚公乃先帝托孤之臣,見識謀略皆屬上上乘,何不先召他回來穩固人心?”

李治啞然失笑,斥道:“兩位宰相,西征失利就人心不穩了?莫非你們要把西征失利的過錯推到朕身上?西征之舉在朕未親政之前,你們如此颠倒黑白,眼裡還有沒有我這個皇帝?”

李治的話太誅心,韓瑗不敢接話,來濟硬着頭皮勸道:“褚遂良畢竟是先帝指定的顧命老臣,不便長期流于外任,不如先……”

“夠了!”

李治忍無可忍,拍案而起:“既然你們将他說得這般好,那朕倒要問問,當年是誰抑買土地?是誰公報私仇流放李乾佑、盧承慶?是誰把持政務不讓張行成、高季輔插手?又是誰幹涉後宮逼着朕立太子?你們說啊!”

韓瑗和來濟兩人失聲,心中卻不服氣:當初這些事你這個皇帝不都同意了嗎?如果不是你懼怕元舅長孫無忌,誰又能逼着你下诏呢?

在韓、來二人看來,李治這個皇帝如今太熱衷權柄,又任用李義府、許敬宗這等奸臣,實在不是明君所為。如果還不把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請回朝廷,隻怕這大唐的天下将會奸臣當道、小人塞路,社稷也将不穩了。

可在李治看來,這是關隴集團妄想把持朝政的又一次反攻。如果把褚遂良召回來,不僅追随他的人分崩離析,自己也将再做回那個泥塑的雕像。

君臣幾人不歡而散,李治兀自氣得頭腦發昏。

沒掌權之前以為掌權好,如今掌了大權才知道其中的滋味。若不是他不想再做回那個“傀儡”皇帝,李治真的想甩手不管了。

大唐西征失敗,李治力排衆議再征突厥,一口氣收入300萬平方公裡

04 激将李勣,李治武媚娘巧用計

武媚娘聽大太監範雲仙說了李治和韓瑗、來濟争吵的消息,立即讓他告訴禮部尚書許敬宗知曉,并指點一番。

許敬宗何其聰明,馬上明白武媚娘對自己承諾的機會來了。

昔日,許敬宗因為沒能被拔擢為宰相而郁悶,便投靠在武媚娘門下(見前文),武媚娘讓他等待消息。如今,這個機會就在眼前。

數日後,蒲州刺史崔義玄上表彈劾潭州刺史褚遂良,告他“玩忽懈怠不問政事,緻使地方強盜橫行。”

蒲州距離潭州千裡之遙,蒲州何以知道潭州之事?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誣陷”,可李治卻正愁找不到褚遂良的“黑材料”,當即命韓瑗、來濟兩位宰相負責審查此事。韓瑗、來濟和褚遂良同是關隴集團的人,李治這一手不僅讓兩位宰相左右為難,也深刻體會到今日的李治已經今非昔比,學會用權謀了。

崔義玄出身博陵崔氏,如今已經70多歲,和許敬宗卻惺惺相惜。

韓瑗來濟兩位宰相無奈,隻好一邊咒罵崔義玄和許敬宗,一邊前往潭州追查。

利用這件事把韓瑗、來濟調離中樞後,武媚娘便提議李治前往洛陽巡遊。理由是“天下不知陛下久矣”、“避開朝内紛争”,這理由正合李治的心意,便不顧大臣的反對,準備起做皇帝以來的第二次巡遊。

李治的第一次巡遊是去九成宮,在扳倒長孫無忌之前。正是那一次巡遊,讓李治經曆了刹那生死,脫胎換骨,最終打倒長孫無忌。是以,李治也特别期待再次巡遊,也許會給他帶來再一次的改變。

皇帝要巡遊,太尉李勣卻着急了!

為何?西征失敗至今沒有下文,這大唐鐵軍的顔面還要不要挽回了?

作為唐軍的中流砥柱,李勣可以不在乎朝堂上的得失,可若讓他在開疆拓土這種軍國大事上無作為,簡直是要了他的命。

就在李治出發的前幾天,李勣跑來見皇帝,請示如何善後“西征”之事?

李治故意興趣乏乏地說:“太尉,這件事就暫時緩一緩吧。唐軍新敗,人心不定,若是倉促出師,再複蹈前轍,豈非更不可取?再說,縱觀我大唐,也無人堪為主帥啊!”

李勣急了,奏道:“陛下,老臣不才,願擔保一人為帥!”

“你擔保?誰?”

“右屯衛将軍,蘇定方!”

“敗軍之将,有何資格?”

“非也,陛下!此前西征最大的勝仗就是蘇定方所為,若非王文度用私、程咬金畏懼,突厥賀魯早已平定!”

“蘇定方......朕聽說他已六十有五,且名氣遠遠不如程知節等當世名将,甚至不如朕手下的大将薛仁貴。這件事就再議吧!”

其實,李治、武媚娘早已商定主意激李勣自己跳出來西征,這次巡遊正是一個良機,而李勣也不負所望主動站了出來。隻是,李治對蘇定方少有耳聞,不知其本領。

李勣微微一笑,道:“陛下,蘇定方曾是劉黑闼的帳下悍将!當年,劉黑闼自稱大将軍,與我大唐作對,連破李神通、羅藝、薛萬徹等部,出戰的主将正是蘇定方!”

“啊?連薛将軍也敗給他了?”李治有點不相信,但看着李勣肯定的神情,也不由信了!

“既然如此,朕已準備好五萬大軍,便交給這個蘇定方!”李治的狐狸尾巴終于露出來了,“不過,朕依舊信不過他,還需太尉從中作保。若是蘇定方再敗,朕唯爾是問!”

“臣願意擔保!”李勣洪亮的聲音響徹大殿,君臣二人相視哈哈大笑。

翌日,面對韓瑗、來濟等老臣的反對,李治力排衆議,起用敗将蘇定方為帥,三次西征突厥。

長安城西十裡外,李治親自為蘇定方斟酒餞行,祝他旗開得勝。

李治如此破格送行,其實也顯露了他内心的忐忑。如果是李勣挂帥,他絕對相信可以獲勝;可李勣卻推薦了蘇定方,他到底行不行?

大唐西征失敗,李治力排衆議再征突厥,一口氣收入300萬平方公裡

05 西征大勝,李治揚眉吐氣

李治最終還是相信了李勣的眼光,在蘇定方率部西征後,便開始了二次東巡。

皇帝出巡,氣象非同凡響,且這一次李治不僅把李勣、薛仁貴帶上,還把長孫無忌、于志甯等宰相也帶上了,讓他們離開中樞,由李義府主持朝政。

長孫無忌等人焉不知這是李治在為李義府騰開空間,讓他施展手腳?可是,形勢比人強,長孫無忌現在就像2年前的李勣,像個悶葫蘆,經常一言不發。

東都洛陽,這裡是武照的傷心地,也是她此後十年悲慘命運的開始。

李世民對她始亂終棄,為了掌控命運,她搭上了李治,終于成為大唐帝國最尊崇的女人。武媚娘此次慫恿李治來洛陽,既有和過去的武照割裂的想法,也有來此開啟新生的心願。

在巡遊途中,武媚娘十分開心,因為,此次巡遊隻有她的兩個兒子随駕,至于李忠、李素節,都已一貶再貶,對她的兒子沒了任何威脅。

李治自在巡遊且不提,再說西征突厥的大軍。

此次西征,蘇定方抱了“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決心,兵分兩路。南線由副帥蕭嗣業統領4萬大軍正面佯攻,牽制敵人;他自己則召集回纥部、高昌部的2萬精銳騎兵和本部的1萬騎兵,繞道北線進攻。

為了不讓突厥部大汗阿史那賀魯發現他的計謀,蘇定方還命突厥降将阿史那彌射、阿史那步真前去招降、分化突厥各部。

阿史那賀魯果然中計,率本部10萬大軍南上對抗蕭嗣業。

從北線繞過來的蘇定方跟随其後,在蕭嗣業的大軍岌岌可危之時突然出擊,一舉擊潰了突厥的10萬大軍。

當消息傳到洛陽,李治開心地請忠臣飲酒慶賀,并特意來到舅舅長孫無忌面前,問他:“元舅,三征突厥,唯有此次戰國最大,您可知為何?”

長孫無忌知道這個外省在向自己炫耀,忍氣吞聲道:“皆賴陛下運籌帷幄之功!”

李治哈哈大笑,突然正色道:“非也!武臣不畏死,文臣不用私,方有此戰果矣。”言下之意,是諷刺長孫無忌抱有私心,是以他主持的兩次西征都失敗了。

從潭州調查褚遂良歸來的韓瑗、來濟看着長孫無忌被李治諷刺,頓時生出兔死狐悲之感。韓瑗忍不住上前,申辯道:“陛下,昔日西征失利皆因将帥不和,豈能算在元舅的身上?”

李治卻道:“自古成王敗寇,若是朕主持西征失利,韓愛卿,你會如此幫朕開拓嗎?”

李治一句話道出了韓瑗為長孫無忌開脫的真相:不外乎黨同伐異罷了!

韓瑗不語,轉而上奏調查褚遂良一事。經過他和來濟的調查,褚遂良任潭州刺史期間,因當地水災,一部分百姓因赈災配置設定不公、嘩衆鬧事,并非盜匪叢生。而且,這件事發生在褚遂良剛上任的時候,應是前任的責任。

李治靜靜地望着韓瑗、來濟和長孫無忌,緩緩道:“前任之錯,何以落在現任身上?諸位宰相,朕想問問你們,西征之敗何以落在朕的頭上?”

至此,韓瑗、來濟等人終于明白李治讓他們調查褚遂良的真正原因:為自己伸冤,為長孫無忌定罪!

不過,李治終究不敢對舅舅下狠手!畢竟,要想完全拔除關隴貴族的勢力,非一朝一夕之力,隻要長孫無忌在,關隴貴族的反彈就不會太強烈。

時間到了初秋,突然從西北傳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西突厥大汗阿史那賀魯被擒!方圓數千裡盡歸大唐版圖!

蘇定方果然沒辜負推薦他的李勣,沒辜負力排衆議拔擢他的李治,更沒辜負整個大唐臣子軍民的期盼,全滅了突厥。

這一刻,李治前所未有的興奮、開心、驕傲!

若不是他力排衆議再次西征,若不是他拔擢任用敗軍之将蘇定方,若不是他毫無保留地相信李勣,焉能有平定西突厥的不世偉功?君臣不疑,這是李世民時期才有的盛世氣象啊!

這一刻,李治終于揚眉吐氣!

後記

在出巡之前,李義府曾給李治提出三個實作“明君”夢想的方略,其中之一就是軍功立威!

西突厥覆滅,李治把相當于大半個大唐的廣闊疆域收歸大唐,其功之偉大,直逼先帝李世民。

挾此威,李治可以大刀闊斧地整治朝綱、乾綱獨斷,可以實作被壓抑多年的抱負、志向,更可以像他的父親李世民一樣,日月光華、弘于一人!

挾此威,李治終于有了和關隴集團正面決戰的本錢!

公元658年,八月,許敬宗于唐高宗巡遊途中上奏,誣陷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串通潭州此時褚遂良圖謀不軌。

唐高宗李治準奏,并下诏:

“貶韓瑗為振州(今海南三亞)刺史、來濟為台州(今浙江臨海)刺史,再貶褚遂良為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兩年前已遭貶谪的王皇後舅父柳奭,再貶為象州(今廣西象州)刺史。凡坐此案之人,終身不可回京!”

至此,關隴集團中的重要人物,除了長孫無忌和他的兒子外,其餘全部被貶出朝堂,散落在荒山野嶺之中。

宰相之位有缺,許敬宗論功進位,終于得遂所願,成了宰相。

而這一切幕後的推手,連李治都不知道竟是他的枕邊人——武皇後!反而,他以為這是自己強勢打壓關隴集團的成果,一點都沒察覺到異樣。

-連載【武照天下】31-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