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書法不進步,務必删除這90%的壞習慣!

學書法不進步,務必删除這90%的壞習慣!

有些人很喜歡寫字,喜歡寫寫畫畫,文青一般抒情,也有追求更進階别者,就是深入書法學習,很多習慣或意識,或因盲目寫字帶來,也有因為學書法後沒有被正确引導,有大量錯誤習慣都應該删除,必須克服或更正,舉例如下:

.姿勢方面.

1、埋頭曲頸,離紙太近

這樣書寫容易使頸部和眼睛疲勞,造成眼睛近視,與日益練字形成惡性循壞,顧此失彼,兩況愈下。

2、左手托腮,頭部偏斜

這樣書寫習慣大多從基礎寫字帶來,沒有認識到練習書法的嚴肅性,這樣的後果既不能做到筆畫落筆準确、行距整齊,也會造成斜視。

3、紙張傾斜,弓腰彎背

這樣姿态不美,而且一旦養成習慣,會造成駝背,嚴重損害健康。

.握筆方面.

4、執筆要穩不宜緊

前人常說“執筆在乎便穩”,把筆掌穩當了,就能使筆管端正,“筆正則鋒正”,便于中鋒和中側鋒結合運筆。但執筆不能過緊,一緊就死闆,寫出來的筆畫就泥滞不流暢。

5、執筆高低要适當

根據字型,真書握筆低點、行書中、草書稍高。從字型的大小和筆管的長短來說,寫小字執筆低一些,寫大字執筆高一些;筆管長要執高一些,筆管短要執低一些。但總的說來,執筆低些更得力。

6、運腕也要運指

寫一寸以下的字,隻要運指就行了;寫一寸以上的字,要運腕結合運指;寫盈尺的大字,不僅要運腕,還得運肘。

學書法不進步,務必删除這90%的壞習慣!

.臨帖方面.

7、不臨碑帖、自己亂寫

書法是個系統,我們需要不斷繼承前人積累的經驗,反複融入自己的審美風格;書法的審美原則,需要我們通過臨帖、讀帖提升。

8、隻臨不讀

我們不僅要臨帖,還要會讀帖,我們要由一字到一行,由一行到一篇,不光看點畫、看結構,還要看章法、看布局、看風格、看意境。通過多看,直到看懂帖裡透露出的書法的美,并去反複欣賞其中顯現出的意境和風格,最後達到感悟。

9、描頭畫角、猶猶豫豫

臨帖時不注意用筆,而是機械地描寫。起筆時心中無數,不能果斷下筆,猶猶豫豫,結果寫的字粗細不勻,修修描描。療治此弊的方法是甯可重寫一畫一字,也不在原字上修修補補。

10、盲目抄帖、死描僵臨

大多數人都是以停滞不前。根治此弊,應加強讀帖和選臨訓練,讀帖就是加強對該帖的了解、揣摩,弄清來龍去脈,悟出其真谛。

11、帖我分離、魂不守魄

一本優秀的碑帖是古人集幾十年艱辛用血汗凝成的藝術精華。臨摹時一定要忠實原帖,取其帖中精華,成為自己的東西。又有的人,練字還沒有形似就一味追求神似,搞所謂意臨,這是不可取的。

學書法不進步,務必删除這90%的壞習慣!

.理論方面.

12、不學理論

初學者求法,得道者用法,高邁之人棄法;正書是手段,知法是要求,用法是目的;正書言法,行書達意,草書縱情…等等。隻有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們習書時才會有的放矢。

13、不愛交流

有的人終日苦練書法,遇見瓶頸難以突破,很大原因是不和人交流。真理在辯論中明了,學習在交流中提高。交流不光是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别人看,請别人指出問題;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學習别人的長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14、更弦易轍、亂投師門

一個人病久了,總是會很着急。起初找個醫生看,人家開的藥隻吃了一副,覺得效果不大,聽人說某處有神醫,于是連忙拜望,結果又是藥沒吃完,重新轉院…這樣的人,學一輩子書法,卻沒有多少傳統繼承的影子,寫出的作品,也自然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修行方面.

15、眼界短淺

書法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是一種生活修行的寫照。我們有的人學書法直接就展現出狹隘的一面,比如有人寫歐體,認為“一輩子學其皮毛足矣”,非常的短見。臨帖沒有量的積累,是不會引起書寫品質的飛躍的。另一方面,學書法應博采衆長、“學百家之言”,方能“成一家之言。

16、隻學書法,不修文化

練字是過程,滋潤靠生活,一個成功的書法家,必須有足夠的文學功底與豐富的生活閱曆,才能在你筆下展現出源于生活的美好與精進的心性。書法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是詩詞歌賦的靈魂寄托,如果一個書法人連基礎的文化與修養都不重視,都不追求,技法再好,都是“無病呻吟”。"書以載道",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17、急功近利、不耐寂寞

藝術是一種進階的精神體驗,是人生幸福的一種進階追求。當你真正進入書法藝術的殿堂,才能邂逅先賢,與神靈會心,是精神世界的滿足,不是為了一字千金、金榜題名的,因而學習書法需要正确的心态。急功近利、不耐寂寞的人,是不适合從事書法藝術活動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