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淵退位自己當皇帝,卻很少知道李建成也曾想發動兵變殺死李世民逼李淵退位自己提前當皇帝,隻是這場兵變還沒得逞便事發,李建成靠着自己超強的公關能力逃過一劫,把一場兵變造反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消弭于無形,不得不佩服的确玩的高。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關系最僵競争最激烈的時候,三兄弟各自招兵買馬,養置府兵,李建成四方招募惡少年兩千人嚴格訓練利兵精甲,屯集在長林門以備非常,号為長林兵。還招募了三百突厥勇士準備攻擊李世民所在的西宮,結果被李世民安插在東宮的内線偵知,李世民讓自己的支援者在朝堂上告了李建成一狀,李淵讓李建成把突厥兵解散了。由此可以看出三兄弟明争暗鬥已到白熱化的程度。

武德七年六月,李淵去仁智宮避暑,李建成留守京師。李建成趁此機會趕緊讓慶州總管楊文幹派精兵來長安,準備實行兵谏,逼李淵退位,但是派往慶州的使者走半道害怕了,直接跑到李淵那裡把此事告發了。李淵聞言不動聲色,親自給李建成寫了一道手谕,讓他來仁智宮一趟,有一點小事說道說道。李建成不明就裡,去了之後就被扣押了。楊文幹聽說李建成被抓,于是造反。
李淵趕緊派人叫來李世民,楊文幹造反了,這事跟李建成有關系,肯定造反的不止楊文幹一個人,還需要你親自走一趟把這事搞定。平亂之後回來我就立你為太子。我雖然不能學楊堅誅殺自己的骨肉楊勇,但是我準備把李建成廢為蜀王,蜀地偏僻容易管制,如果以後你當了皇帝他想咋刺,你收拾他也容易點。
李世民一看機會難得,天上掉下一餡餅,趕緊收拾人馬趕往慶州,誰知道才走到甯州,楊文幹就被部下所殺。李世民離開長安後,李元吉趕緊四下活動,找到李淵最寵愛的嫔妃給李建成求情,還讓封德彜在朝堂吹風讓李建成的支援者站台表态,内外夾攻之下李淵主意變了,不僅沒有追究李建成,而且還讓李建成以太子身份再回長安留守,這事性質變成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不能相容狗咬狗,兩人各打五十大闆,把李建成幕僚王珪和李世民幕僚杜淹流放了事。
說實話李淵處理方法的确無厘頭,一場造反大案就這麼不了了之了。其實李淵這麼做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第一李淵錯誤高估了事态的嚴重性。以為楊文幹造反隻是引子,很快會有全國各地的李建成支援勢力群起響應,打着清君側的名義支援李建成上位,結果楊文幹一死嘛事沒有。李淵事後覺得自己有點大題小做,反應過激了一些,于是給李世民的承諾也就随風而逝了。
第二李建成造反證據不充分。雖然有告發的使者作證,可是楊文幹死無對證,李建成隻是讓楊文幹送幾個人到京師,具體做什麼誰都不知道,這事随李建成怎麼說都可以。李建成作為太子留守京師可以全權處理軍國大事,調幾個兵充實長安的保衛力量理所當然,有啥大驚小怪的。你說我要造反,我還要說你誣告呢。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李淵看好李建成不看好李世民。相對于李世民而言,李淵更想把江山交給李建成打理。畢竟李建成成熟老練,比沖動易怒的李世民更像一個守成之君,而李建成的支援勢力非常強大,這些人逼的李淵不得不向李建成讓步,雖然李建成造反之事可能有,但是這麼多人給他站台說沒有,李淵也不想把事情搞大,于是王珪杜淹無辜躺槍。
這事如此處理,李世民那叫一個氣啊。他本想活捉楊文幹,讓楊文幹交代李建成圖謀造反的鐵證,把李建成一下幹翻,沒想到李建成屁事沒有,自己豬吃尿泡空歡喜一場。可是造化弄人,如果李建成就此被廢,或許還能在蜀地安然到老,實在沒事幹就像後來被逼為太上皇的李淵一樣每天造人,子孫後代綿延不絕,不至于後來被斬草除根。真是福禍無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