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3)看電影學曆史:《代立軍》—不意淫也挺好!

(53)看電影學曆史:《代立軍》—不意淫也挺好!

今天推薦的是一部南韓影片--《代立軍》。

影片拍攝于2017年,時長130分鐘。有鄭胤澈導演,南韓國寶級藝人李政宰主演,豆瓣評分6.5分。

影片投資100億韓元,相當于6千萬人民币,而從網上查到的票房資訊看,觀影人數并未過百萬,看來大機率是死賠了。

看到有評論說觀衆從上映前就對該片華麗的演出陣容和戰鬥場面充滿了期待,但正片中展現出來的戰争畫面非常寒酸。

說到底就是南韓觀衆想看的是老祖宗英明神武一戰殲滅日本鬼子拯救世界的世紀大戰,結果隻看到了老祖宗心驚膽戰四處逃跑的窮酸突圍戰。

看來在南韓也普遍存在一個現象:真話沒人信,或者是不願意相信。

但此片卻是我第一次覺得南韓曆史片也有比較靠譜的。雖然也有些合理改編,但同之前一談曆史就各種意淫自大的南韓片相比,此片在忠于史實方面算是做出了榜樣。

為了烘托國難當頭,整部片子氣氛比較低沉。對光海君的心路曆程也做了比較細緻的刻畫。

服裝、道具十分用心,尤其是對日軍的還原,堪比日劇。也許是導演有意增加戲劇效果,片中破衣爛衫的朝軍與裝備精良的日軍相比,如小米+步槍對比美械裝備猶不及,簡直是爛米+燒火棍。

李政宰的表演保持了一如既往的高水準,一出場時的淩厲眼神就诠釋出一個亂世武夫的精神世界。飾演光海君的小鮮肉呂珍九的表演單憑最後一句盡顯王者風範的台詞:去告訴他,這個國家的王來了!----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片中雖然沒有出現明朝一兵一卒,但從台詞中明顯可以感受到大明王朝如山一般的重量,無論南韓人願不願意承認,這就是事實。

好了,關于影片就介紹到這,下面咱們照例回顧下影片中的這段曆史----壬辰倭亂。對了,這是北韓史書的叫法,咱們一般稱為萬曆北韓戰争。

話說1588年,豐臣秀吉成為日本老大後,野心極度膨脹,開始惦記起隔海相望的北韓。

于是乎,給北韓國王寫了封信,說我想打明朝,跟你借個道。

北韓群臣一頓研究,得出結論,這厮打不打明朝不好說,但一定會打我們,不能借!

豐臣秀吉得到了他想要的回答,于是,1592年4月4日,日軍水陸大軍30萬登陸釜山。

而北韓此時已“不知有兵200多年”,朝堂上又學起明朝黨争不斷,政治腐敗,軍隊毫無戰鬥力,遇上生猛的日本鬼子一觸即潰。

日軍如入無人之境,登陸19天後就攻克漢城,僅僅一個月即“三都守失,八道瓦解”。

北韓國王李昖很有骨氣的說了句“甯可死在天國(明朝),不可死于賊手”,之後借口找明朝搬救兵,扔下臣民一路狂奔渡過鴨綠江找爸爸去了。

走之前在群臣的勸說下,把平時不待見的二兒子光海君立為太子,留下撐撐場面(史稱分朝)。

萬曆皇帝雖然不怎麼上朝,但看到自己小弟被揍成這樣,當大哥的不能不管。于是,明軍跨過鴨綠江,開始了曆史上第一次援朝作戰。

第一批赴朝的明軍不足3000騎兵,還被北韓人忽悠了,去攻擊以為隻有1000日軍的平壤城,結果日軍實際過萬,這仗能打赢就出鬼了!

吃了敗仗的明朝問北韓,日軍這次到底來了多少人,北韓說不清楚。

北韓還讓明軍自備幹糧,明朝說可以,但跨國運輸太麻煩,你們幫忙轉運。北韓說地方官都跑光了,沒幹活的。

搞的明軍沒有辦法,單是運糧草就忙活好幾個月。等都準備停當後,遠征軍司令李如松率領從全國調集的4萬精銳一舉收複了平壤。

平壤大捷明軍陣亡800,日軍傷亡近萬,一戰把日軍從夢裡打回現實。

之後中日雙方互有勝負,北韓八道各占四道,形成對峙。此時的北韓已經打的稀爛,早就沒人種地了,腐屍遍地,瘟疫橫行。

豐臣秀吉知道了明朝的厲害,心裡發虛,開始主動和談。

明朝說和談可以,答應我三個條件:

1:日本歸還北韓所有領土

2:送北韓王子回國

3:豐臣秀吉謝罪

豐臣秀吉還在做着美夢,也提出了“夢幻七條”:

1. 遠嫁大明公主為日本天皇後;

2. 發展明日貿易;

3. 明、日兩國武官永誓盟好;

4. 京城及北部四道歸還北韓,南部四道割讓于日本;

5. 北韓送一王子至日作為人質;

6. 交還所俘虜的北韓國二王子及其他北韓官吏;

7. 北韓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一看這條件傻子都知道談不攏,但因為語言不通,談判實際上隻在明朝使者沈惟敬和和日本使者小西行長之間進行,令人不可想象的是如此南轅北轍的條件經過兩個人的勾兌居然談成了。

正确的表述應該是“差點騙成功了”。這兩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使者不知出于何種目的,居然串通一氣蒙騙各自君主,都說對方答應了自己的全部條件。

打算一騙到底的兩人居然還一起僞造了文書,搞得萬曆皇帝和豐臣秀吉互相以為對方向自己俯首稱臣了。

紙終究保不住火,當大明朝的使節依照兩個騙子定好的合約來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王”時,滿心歡喜的豐臣秀吉立刻暴跳如雷,老子本來就是日本王,用得着你來冊封。這臉都丢到大海那邊去了,不找回來以後沒法當“日本王”了,必須接着打。

1597年初,日本出動陸軍141490人,水軍7200人,水陸并進再度入侵北韓。

北韓再次哭爹喊娘的來向明朝求救。萬曆更惱火,把和談使者沈惟敬關了死牢,再次派遣4萬大軍入朝,後增至7萬,決心把日本打服為止。

這次鬼子學精了,到處修建倭城據守,水上倒成了主要戰場。

明軍水師提督陳璘和北韓名将李舜臣雙劍合璧,完虐日本水軍,基本切掉了日軍補給線。

夢想着一直打到印度做“亞洲王”的豐臣秀吉,在家門口就碰了釘子,連怒帶氣,很快一命嗚呼。死之前指令侵朝日軍趕緊回家。

老大沒了,日軍也無心戀戰,開始分批撤退回國。

中朝水軍一起圍追堵截,最後一戰露粱海戰中殲滅2萬多日軍,老将鄧子龍和北韓名将李舜臣也雙雙以身殉國。

至此,延續7年之久的萬曆北韓戰争以中朝聯軍的勝利告終。

此戰對東亞影響很大。從明朝來講,此戰是“萬曆三大征”的最後一次,也是明朝對外戰争最後的輝煌。

北韓從沒了到再度複國,人口損失一半以上,基本成了天天打吊瓶的病秧子。

日本也元氣大傷,豐臣秀吉挂了以後德川幕府開始崛起,日本進入幕府時代,此後300年不敢踏出家門。

唯一受益的是女真,因北韓戰争中明朝遼東鐵騎損失最大,沒有了遼東鐵騎的壓制,女真開始野蠻生長,并在20年後向虛弱的明朝露出獠牙----此時已經沒有人能摁住這隻兇猛的野獸了。

當年奮力救小弟的萬曆皇帝估計做夢也想不到,明朝曆200多百年的參天大樹,一朝被豬拱了。

讓電影照進曆史 讓曆史照進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