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222年,東吳新一代将領陸遜在夷陵地區擊敗了蜀漢皇帝劉備的東征大軍。劉備擁有軍隊數量上的優勢,同時還占據了“哀兵必勝”的制高點。但是與東吳軍隊的大戰中,劉備幾乎全軍覆沒。此戰,蜀漢軍隊大敗虧輸,堪稱是損失慘重。由此喪失了大部分主力部隊,蜀漢政權基本上退出了争霸的舞台。那麼,劉備為何會全軍覆沒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當時的實際情況。公元219年,占據荊州西部和益州地區的劉備,發動了漢中之戰。利用幾個月時間的較量,劉備戰勝了曹操,從曹操的手裡奪取了漢中、上庸等地,這是劉備集團的鼎盛時期。但僅僅是昙花一現,因為幾個月以後,劉備集團的頭号大将、鎮守荊州的關羽,開始北上進攻曹操控制的襄陽地區。關羽最初的行動非常成功,擊敗了幾路曹魏軍隊。
但局勢急轉直下,關羽遭到了曹操、孫權兩個集團軍隊的夾擊,東吳軍隊更是趁機占領了荊州西部地區。最終,關羽兵敗被殺,劉備集團大傷元氣。因為諸葛亮為集團制定的戰略基本破産,這是最大的問題。
當時,諸葛亮提出了隆中對戰略,建議占領荊州和益州,從兩個方向夾擊北方的曹操。劉備集團一系列的軍事行動,都是圍繞這一大戰略進行的。關羽被殺、荊州丢失,對于劉備集團來說影響非常大。從私人感情來說,關羽是劉備的二弟,情同手足。而且關羽是劉備集團的頭号大将,劉備有必要為二弟報仇。從國家層面來說,劉備集團必須奪回荊州,否則自己的集團發展将會是一步死棋。
是以在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以後,集結了全國6萬多軍隊大舉東征。請注意,劉備集團的總兵力隻有10餘萬。劉備為了奪回荊州,集結了全國大部分軍隊,堪稱了孤注一擲。與此同時,又招撫武陵蠻部落配合自己。
劉備的軍隊水陸并進,起初,進攻比較順利。但進入夷陵地區以後,戰争進入了相持階段。當時,孫權派遣新一代名将陸遜負責抵禦劉備的進攻。對于這位年輕人,劉備根本沒有放在眼裡,就連東吳的一些老将軍們也看不上陸遜。但陸遜接下來的部署,讓劉備非常着急。陸遜指令軍隊堅守不戰,利用夷陵地區的複雜地形阻擋蜀漢軍隊。
夷陵在現在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因為地質結構複雜而被稱為夷陵,出現了“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說法。劉備的6萬多軍隊不得不形成一字長蛇陣,擺在夷陵地區狹窄的丘陵地帶中。由于東吳軍隊堅守不戰,對于劉備來說,糧食消耗已經接近于頂點。
6萬多軍隊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這些糧食需要從四川地區千裡迢迢的運輸。由于道路艱難,路途中會消耗相當一部分。雙方對峙了好幾個月,從冬天到第二年夏天。在丘陵、山林地區,夏季非常的悶熱。對于劉備來說,要麼迅速擊敗陸遜率領的5萬軍隊,要麼則必須将部隊轉移到山林地區避暑。其實,劉備後來的決定沒有錯,從當地的實際環境來說,也隻能進入山林避暑。
至于陸遜上演的“火燒連營,”确實超出了劉備的預料。如果劉備最初能夠不輕視陸遜,就有可能保持最起碼的警惕。夷陵大戰的慘敗對于蜀漢政權來說,簡直是傷口上撒鹽。荊州丢失以後,蜀漢政權損失了兩三萬部隊。
夷陵大戰的慘敗,緻使蜀漢政權又損失了好幾萬部隊。至此,蜀漢政權已經暫時喪失了主動進攻的能力。此時的蜀漢政權,總計隻剩下了幾萬軍隊。不過作為一位身經百戰的君主,劉備的反應也非常快。劉備戰敗以後,立刻退守白帝城,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市奉節縣地區。在此地集結剩餘的殘兵敗将,抵禦東吳政權可能出現的新一輪進攻。不得不說,曹丕大規模進攻東吳的軍事行動,幫了劉備的大忙。
面對曹丕的大舉進攻,東吳不得不放棄繼續進攻蜀漢的計劃,改為全力抵禦北方的進攻。利用這段時間,劉備則積極建設白帝城地區,加強整個防線,最後劉備死在了白帝城。由于夷陵大戰的慘敗,造成諸葛亮陷入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