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将朱紹清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鐵面無私,尤其是這個無私被他發揮得淋漓盡緻,他對自己的親人,已經到了絕情的地步。

朱紹清15歲就離開家鄉參加了紅軍,但是他參加紅軍的消息傳出之後,他的家人就受到了牽連,他的大哥和大嫂都被國民黨殺害,同時他的父親也早早過世了,隻留下一個年幼的妹妹不僅要自己生活,還要照顧癱瘓的母親。是以說朱紹清最愧對的人就是這個妹妹。
但是在建國之後,有一次朱紹清回家鄉出差,住在飯店裡。他的妹妹聽說之後,就來看望哥哥。在人之常情看來,妹妹來看望自己,總該請人家吃頓飯吧,但是到飯點的時候,朱紹清竟然讓妹妹回家,而且毫不避諱地說他該吃飯了,明擺着是要趕妹妹走。妹妹根本沒想到朱紹清會這麼說,埋怨哥哥太狠心了,連頓飯都不管她。
朱紹清也不解釋什麼,場面一度非常尴尬,最後還是朱紹清的夫人黃曉虹來打圓場。說朱紹清這輩子最大的原則就是不占國家的便宜,而出差是國家掏錢,留妹妹吃飯的話國家就要多花一份錢。在嫂子的安慰下,妹妹慢慢了解了哥哥的用心,但她的心裡還是很委屈,最後也沒有多少什麼,就是眼裡噙着淚水離開了。
妹妹有個兒子叫曾克平,正好在福州軍區當兵,本來朱紹清是可以多少照顧一下這個親外甥的,也不算違反規定。但是朱紹清卻說照顧他對普通人家出身的戰士不公平,而且外甥以後也會沒出息。要知道朱紹清連自己的子女都從來沒去看過,而且也不允許他們利用自己的身份走後門。
為此朱紹清專門找到了自己的外甥,他給自己的外甥定了三條原則:第一是一年隻能來一次福州,否則朱紹清不會見他;第二是外甥不能進入機關工作,反而要去最艱苦的地方;第三就是外甥堅決不能打着朱紹清旗号撈好處。違反了其中任何一個原則,朱紹清就和曾克平斷絕親戚關系。
曾克平聽舅舅這麼說也不生氣,而是暗自牟足了力氣,從來都不提朱紹清是他的舅舅,在平時訓練的時候拿出最刻苦的一面,各個科目都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