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衆多的三國人物裡,筆者覺得司馬懿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人物。要論智謀,他一點兒也不輸給諸葛亮,而心機手段比起曹操也是毫不遜色,他的心胸寬廣程度比周瑜大得可真不是一星半點兒。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司馬懿可以說是三國裡最大的赢家。那麼熬到了最後的司馬懿,到底是如何一步步經營,終使自己大權在握的呢?請大家跟着我一起繼續往下看。

司馬懿劇照
司馬懿和曹丕的關系很好。曹操多次告訴曹丕,司馬懿這個人有很大的野心,有可能會危及曹丕的統治,如果有必要的話就把司馬懿給殺了吧。可是曹丕非但不聽,反而在曹操去世後重用司馬懿,曹丕在稱帝後任他為官,對其很是信任。司馬懿就這樣,悄悄地在魏國紮穩了腳跟。
曹丕在去世之後,魏明帝曹睿繼位,他對于司馬懿的信任也是非同一般,在自己病危之時召回司馬懿,并含着眼淚将太子曹芳托付給他,希望他能夠好好輔佐太子,在兵權方面則是由曹爽接任職位。而在魏少帝曹芳繼位之後,又任司馬懿為大司馬,任曹爽為大将軍,後來又給了太傅的職位,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官職。
而大将軍曹爽在前期的時候,還能對司馬懿畢恭畢敬,但是日子一長,他的野心就漸漸地大了起來,視司馬懿為眼中釘、肉中刺,想要找機會除掉這個人。是以,曹爽就開始不停地架空司馬懿的權力,并在他的周圍和重要的職務上安排自己的人,明着為幫助他處理事務,實則是為了更好地監視他。
可這些伎倆,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怎麼會不知道呢?是以,他就順水推舟,幹脆裝病不上朝,這樣一來,就算是曹爽想找錯也沒有機會。但是這樣的情景,讓曹爽心裡惴惴不安,他害怕司馬懿是裝病,是以就讓李勝外出任職的時候去探望司馬懿,看看是否他的病真如别人所描述的那樣嚴重,而這個李勝,他當然是大将軍曹爽的心腹了。
司馬懿這邊接到了李勝的求見,幹脆連門也不出,直接讓李勝進來看他,李勝心裡一直犯着嘀咕,難道太傅已經病得如此厲害了嗎?于是他将信将疑地走進屋中,隻見司馬懿臉色蠟黃,身上蓋着厚厚的被子,連侍女給他喂粥的時候也是吐得滿身都是,自己向他說辭行的話,連說好幾遍他都聽不清楚,看來真的是已經病入膏肓,命不久矣了。
于是李勝就将所見所聞如數告訴給了曹爽,曹爽聽完之後大喜,覺得自己的對手真的快不久于人世了,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于是和魏少帝一起就放心地去掃墓了。誰知司馬懿等的就是這一天,他趁着曹爽和魏少帝出去,便占領了城門,将曹爽的兵庫換成了自己人進行把守,并進到皇宮裡面見郭大後去,假傳懿旨罷免曹爽的職位。
曹爽哪見過這樣的陣仗,本來已經命不久矣的司馬懿突然生龍活虎,還拿來了太後的懿旨,頓時吓得就魂不附體了。他手底下的謀士為他提建議說,帶着魏少帝躲起來,以後也好名正言順地去攻打司馬懿,如果按照司馬懿所說的投降的話,以後隻有死路一條。但曹爽這個人膽小如鼠,哪裡敢和司馬懿對抗呢?于是,他為了保命,接受了司馬懿的條件。
接着,曹爽大将軍職務被免。曹爽以為自己能夠保命,并安安心心地當個财主。但是,他根本沒有想到,司馬懿已經取得了兵權,那麼留着他還有什麼意義呢?最後曹爽的結局果真如他的謀士所預料的那樣,一命嗚呼了。而司馬懿自己呢,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一個最大的内部敵人,進而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為以後的晉國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是以,從司馬懿裝病最後奪取大權這件事情上我們不難看出,當曹爽把司馬懿視為競争對手的那一刻,他就已經輸了。司馬懿有着過人的膽量和敏銳嗅覺,他懂得在合适的時候展示自己弱勢的一面,讓對手放松警惕,進而一擊緻命。這無疑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示:當我們處于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要放棄取勝的希望,因為自己并非一點兒勝算也沒有,隻要審時度勢,總可以化劣勢為優勢,取得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