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新生的紅色帝國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完成,使其在經濟、工業、農業都飛速增長。當基礎經濟建設完成之時,首要目标就是向世界宣布蘇聯的強大,特别是震懾西方資本主義勢力。于是在1931年,蘇聯當局決定在首都莫斯科建設一個蘇維埃的标準性建築物-蘇維埃宮殿,開始公開采納設計方案,在400多個各國設計者的方案中,蘇聯建築師約樊高的設計最終被采用。

新的蘇維埃宮殿被標明建在救世主大教堂上。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大教堂是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下令修建,在1837年開始修建,主體結構至1860年基本完工。完成内部豪華的裝飾和壁畫又花費了約20年的時間。1883年5月26日,救世主大教堂正式竣工,前後花了46年時間但是蘇聯當局一緻認為莫斯科的地标建築除了克裡姆林宮以外,不能是一個代表宗教異端的救世主大教堂。
蘇維埃宮殿的木制模型,如果建成它将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建築,在樊高的設計方案當中,總高度從原來的260米被斯大林強制增加到415米,而主廳則高達100米,直徑達到160米,可容納21000個座位,而在宮殿頂端則樹立一個重達6000噸,100米高的列甯雕塑,而該建築的總面積為11公頃,重量為150萬噸。
▲蘇維埃宮殿的草圖規劃方案
▲最高!最大!是蘇維埃宮殿的設計宗旨,為了震懾西方資本主義勢力,斯大林下令蘇維埃宮殿必須比埃菲爾鐵塔、帝國大廈、自由女神像都要高的多。而工程的第一階段在1931年,方案還沒有完全定型就開始了——炸毀救世主大教堂!
▲正在被爆破處理的救世主大教堂,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大教堂化作了一片廢墟
▲被摧毀後的救世主大教堂,光殘餘的瓦礫就清理了1年之久
可在救世主大教堂被炸毀之後的幾年,宮殿一直遲遲沒有動工,而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宮殿的上部才開始被建造,地基和鋼架也才剛剛開始建設。由于工程的拖延到1941年6月22日德軍開始入侵以後,混凝土、花崗岩、鋼材和其他建築材料都被用于到戰争了,蘇維埃宮殿的美夢也宣告破産。
▲蘇維埃宮殿被建成以後的想象圖,但是這座政治建築所耗費的人力物力都是蘇聯無法承受的,不是從實際,而是從“蘇聯第一”的追求出發一定是失敗的。
▲赫魯曉夫在蘇維埃宮殿地盤上建造一個直徑130多米,深6米多的“莫斯科遊泳池”,并于1960年對公衆正式開放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為了紀念莫斯科建城850周年,投入了二億在遊泳池的基礎上重建救世主大教堂,重建工程在1995年展開,并于2000年8月竣工
本文為築壘地域原創作品,主編原廓,原著饅頭。任何媒體或者公衆号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将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