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小時候有沒有尿尿完後,蠢萌蠢萌的低頭看看自己的尿液!?
近日,一位26歲男子因為尿液引來一群螞蟻,多了疑心,自己品嘗後因為有甜味去醫院檢查,而這一查,卻被确診為糖尿病。
的确,這種警覺糖尿病的方式的确不多見。在此,奉勸各位,切勿模仿,畢竟尿液中還有其他不利于身體的有害細菌存在。

我想很多人看到這,可能真的會疑惑:
糖尿病患者的尿一定會是甜的嗎?
其實,我們都知道腎髒是泌尿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尿液甜不甜必定會和腎髒有關。
腎髒功能沒問題的情況下,對尿液中的葡萄糖吸收、過濾就沒問題,若腎髒出現問題,葡萄糖不被吸收或過濾,尿液中就會含有糖分。
也就是說,尿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大小,尿液是否甜和腎髒有密切關系,而腎髒功能正常與否,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也可能是其他的疾病引起。
是以,尿是不是甜,尿中的糖分高低不是判斷一個人患有糖尿病的名額。
糖尿病還有哪些冷知識我們常人不知道,但可以加強我們提高糖尿病的意識?
今天小康醫生就帶大家了解下,相信你了解完這些,日後可以成功避開糖尿病的各種誤區。
1、糖尿病的症狀不僅僅是三多一少
從高中生物課上大家就了解到了糖尿病的症狀有三多一少,即飲水量、吃飯量以及尿液量增多,但同時伴随體重減少。
是以在判定糖尿病的時候,不少人會把三多一少當成其唯一的标準。但孰不知,糖尿病的症狀可不僅僅隻有三多一少,在糖尿病的發病過程當中,還容易引發患者的肢體麻木和皮膚瘙癢,甚至一些腳部的潰瘍和眼睛功能的下降,都可能是糖尿病的預兆。
是以在判定糖尿病的時候,千萬不要再緊緊的依靠三多一少這樣的标準來進行對照了。隻有經過綜合的考量之後,才能夠更精準的把握糖尿病的病發信号。
2、瘦人也可能會患上糖尿病
在大衆的認知當中,似乎隻有肥胖的人才會患上糖尿病,而那些身材比較苗條甚至是瘦弱的人則不會被糖尿病所盯上。其實這種認知也是錯誤的,肥胖因素确實容易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但這并不意味着身體比較瘦弱的人就不會患上糖尿病。
對于一些體質較差的人來說,沒有辦法對營養物質進行有效的吸收,再加上平時過度的節食就會導緻體重的大幅度下降。
但這個時候他們也可能會出現胰島功能的降低,由此而引發胰島素分泌水準較低的問題,進而導緻血糖的不斷上升。
是以對于這一部分瘦子來說,也容易成為糖尿病的目标。基于此,大家在判定糖尿病的發展情況時,千萬不要再通過體型的變化來盲目确認了。
3、糖尿病并不是一種必然的遺傳疾病
糖尿病确實具有一定的遺傳性,但是其遺傳性并不是100%的。
很多人就會陷入到這樣的一個誤區當中,認為糖尿病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所導緻的,如果父母患上糖尿病的話,勢必會導緻下一代患上該病,這樣就會越想越恐慌。
但其實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會遺傳給下一代,隻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的做好血糖的監測。就能夠有效的降低糖尿病的發病機率,這個時候是不需要過多的擔心遺傳因素影響的。
4、血糖高并不一定是糖尿病
很多人在認定糖尿病的時候也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隻要測出來血糖超标的話,就一定是糖尿病,但卻不知道血糖和我們的飲食之間有着密切的關系。
當我們攝入一些高糖食物時,吃完飯去測血糖,就會出現血糖升高的情況,這個時候并不意味着自己患上了糖尿病。
總的來說,對于糖尿病這種病症,想要确診自己是否患上了這種疾病,首先做的就是利用相關的檢查來加以确認。
千萬不要僅憑着血糖高,就判斷自己患了糖尿病。在對糖尿病這一問題進行處置的時候,也需要遵從專業醫生的意見,不要自己想當然地加以應對,這樣很有可能會導緻病情惡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