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戰役前,與湯恩伯大吵一場後挂冠而去的蔡文治,結局如何?

國民黨之是以敗退台灣,并不是因為他們黨内人才缺乏,而是因為老蔣的專權獨斷,導緻人才流失和人心向背。就比如這位蔡文治将軍,就是一位在國民黨軍中敢于獨立亮明自己意見的将軍,那麼他的結局如何呢?

上海戰役前,與湯恩伯大吵一場後挂冠而去的蔡文治,結局如何?

蔡文治将軍1911年出生于湖北黃岡,早年就讀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就在蔡文治在日本就讀期間,日本關東軍安排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栽贓嫁禍于中國軍隊、炮轟沈陽北大營,造成“九一八事變”。為表示對日軍侵略東三省的不滿,他和中國學生毅然辍學回國,後進入黃埔軍校第九期學習,在老蔣的國民黨軍令部任職,抗戰時期升任軍令部第一廳第二處處長,後任北平軍調部參謀長。

蔡文治後來被老蔣重用,就是因為他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上海戰役前,與湯恩伯大吵一場後挂冠而去的蔡文治,結局如何?

那是在台兒莊會戰前的一次作戰會議上。

那次老蔣親赴徐州,他提出要以舉國之力,在台兒莊與日軍來一場你死我活的決鬥。老将的決心毫無疑問地得到大家的一緻捧場,而就在此時,參加會議的小小處長卻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日軍強大,我軍弱小,如果決一死戰肯定是我方吃虧。對日作戰應該采取持久戰術,把日軍拖累、拖垮、最終拖死。

與會者一聽到這個毛頭小夥子敢于否定老蔣的觀點,都為他捏了一把汗。出人意料的是,蔡文治的意見反而得到了老蔣的賞識,并聽從了他的建議。

上海戰役前,與湯恩伯大吵一場後挂冠而去的蔡文治,結局如何?

從此,蔡文治将軍就成了老蔣智囊團的重要成員,還随老蔣參加了開羅會議,後升任陸軍總部中将副參謀長。

蔡文治是一個有脾氣的人,在北平軍調部任職時曾與我方代表耿飚發生過一次激烈的争吵,成為一段有趣的曆史公案。

後來,在上海戰役前,蔡文治與湯恩伯與大吵了一次,這是他對老蔣政策徹底失望的表現,最終導緻了他挂冠而去。

以至于他在晚年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時,都會因百感交集而流淚。當湯恩伯沖出門去,他也甩掉軍帽,解除武裝帶,申言不能再幹,從此自動離職。

上海戰役前,與湯恩伯大吵一場後挂冠而去的蔡文治,結局如何?

那麼蔡文治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蔡文治在老蔣敗退台灣之後,他卻前往香港,後又去了美國定居。1950年被美國國防部聘為顧問,加入了美國籍。

雖身在美國,但心還是中國心。蔡文治将軍通過一段時期的反思與對比,對國民黨政權深感失望,對我黨上司的社會主義祖國日益進步,欣欣向榮,則贊不絕口。1980年,當蔡文治得知曾經吵過架的對手耿飚訪美,便通過相關部門主動邀請他前去做客。當兩位将軍在美國相見,都互相都感歎“不打不相識”,彼此“相逢一笑泯恩仇”。

此後,蔡文治應葉帥之邀回國通路,當他通過在各地觀光通路後,對我黨的成功上司深感欽佩,為祖國經濟建設的進步,人民生活的安定而慶幸。

上海戰役前,與湯恩伯大吵一場後挂冠而去的蔡文治,結局如何?

回美後的蔡文治将軍一直緻力于祖國的統一工作,經常為《人民日報》、《團結報》、《大公報》、美國《中報》等媒體上撰文,為祖國和平統一奔走呼籲,抨擊“台獨”勢力。

1994年1月9日,蔡文治将軍在美國逝世,享年83歲。

更多精彩文章:

他的一生曾三授少将,後因一句話開罪林總而削官為民,卻年享百歲

紅四方面軍的政治部主任,前後有6人,為何唯獨他成了開國将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