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
,遼沈戰役打響,在塔山阻擊戰的第二天,國民黨軍隊便損失慘重。 10月11日,第17兵團總司令侯鏡率領第92軍第21師如從唐山到葫蘆島,立即從臨時指揮官阙漢骞手中接管了軍事力量。那天晚上,他召集了各軍的上司和參謀開會研究戰況,讨論下一步的作戰計劃。與此同時,除了山東第39軍的2個師仍在路上外,華北作戰隊伍都已抵達,有9個師在錦西和葫蘆島。除了留下2個師保衛這3個地方外,還有7個師可以進行戰鬥。

當時大家商議出了2個作戰計劃,第一種方計劃是繞過塔山,進攻地勢廣闊,工事稀疏,容易突破的白台山以西地區,第二種計劃是仍然與前2天相同,在炮火的掩護下從正面突擊塔山。阙漢骞支援第一種方案,這2天失利讓他總結了教訓,是以他堅持了這種計劃。但是,羅奇卻自視甚高,驕傲自滿,認為有自己的老部隊第95師參戰,塔山勢在必得,不必舍近求遠。
侯鏡如對這場阻擊戰比較悲觀,他認為即便是突破塔山進入錦州,最終的結果也是出不來而全部送命,不打或許還能多堅持幾天。那天,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到葫蘆島視察,他私下告訴侯鏡茹,東西對進解錦州之圍很難辦到,務必要小心行事。
最終,侯鏡如選取了第二種計劃,羅奇親自指揮第95師從正面進攻塔山,林偉俦指揮第62軍2個師和第54軍的1個師進攻白台山和鐵路橋。他倆還對部隊發下賞格:攻下塔山重重有賞,公布發下就提頭來見吧。由于部隊剛從海上到達,風浪不暢,一路颠簸,大家身體疲憊,再加上對地形不熟悉,羅奇建議停戰一天。這天, 羅奇和其他軍官來到前線勘察地形,進行了協調。
12日,敵人由于休戰,這使解放軍第四縱隊有了珍貴的休息和準備時間吳克華等縱隊上司迅速派遣了一個小隊來調查敵人的情況。通過俘虜敵人,他了解了敵方部署的變化,并據此也進行了部署調整。由于守衛塔山前線的第12師第34團在戰鬥中遭受很大傷亡,吳克華下令第二梯隊第10師第28團替換第34團的鐵路橋以東陣地。第34團集中力量保衛塔山村,第十二師第36軍團繼續保衛白台山防線,并調整了預備隊。為了下一場防禦戰能取勝,第四縱隊要求所有部隊抓緊時間修築工事,調整了組織,補充武器和儲備彈藥。
司令程子華根據最近幾天的戰況,判斷敵方進攻的主要方向是從白台山到塔山地區。是以,把第11縱隊調往東邊替換第4縱隊的部分陣地,以便第4縱隊可以将其力量集中在防禦上。他給第4縱隊增添了一個炮兵團,炮兵陣地向前移動以增強正面火力。羅奇頭暈目眩地決定停戰一天,給第4縱隊一個珍貴的喘息時間,加強防禦力量,修複被毀的防禦工事,并為下一場戰鬥做準備。
10月13日的戰鬥必定是一場殘酷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