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day17-vim的使用及實踐(二)

5.5:vim的編輯模式:

編輯模式:(輸入以下指令進入編輯模式):可以編輯檔案内容:

<a href="https://s1.51cto.com/oss/201711/08/b01374da517f171ab6363e90608fab99.png-wh_500x0-wm_3-wmp_4-s_2416377663.png" target="_blank"></a>

指令模式:(按ESC則進入指令模式),

<a href="https://s5.51cto.com/oss/201711/08/7a1958a9ea87bd06120382c0d47b53e4.png-wh_500x0-wm_3-wmp_4-s_277456583.png" target="_blank"></a>

補充指令:在指令模式

:hi:則顯示高亮:

:nohi:則不顯示高亮:

"x":儲存退出,和wq的差別是,當進入一個檔案未進行編輯時,使用該指令不會改變檔案的atime。

指令模式下替換指令:我們将大小字母A替換為小寫字母a

[root@localhost ~]# cat 1.txt    #輸入檔案的内容

AAAAAAAAAAAAA

aaaaBBBBBBCC

dddAACCCacc

[root@localhost ~]# vim 1.txt

:1,$s/A/a/g       #用vim進入後,然後用此指令來替換後,則輸出如下内容:

[root@localhost ~]# cat 1.txt

aaaaaaaaaaaaa

dddaaCCCacc

替換的格式有以下三種,具體使用視情況而定:

s@文本原内容@替換的内容@g

s#文本原内容#替換的内容#g

s/文本原内容/替換的内容/g

vim的實踐:

負責/etc/passwd到桌面:

#cp /etc/passwd  ./1.txt

分别向上下左右移動10個字元:

10k    10j    10h   10l

把光标移動到49行: 49G

移動到文本末行:

G

移動到文本首行:

gg

搜尋檔案中root出現的次數:

/root        按n則選擇下一個:

還原上一步操作:   u

把整個檔案的root替換為toor. 

1,$s/root/root/g

本文轉自 芬野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yuanhaohao/1980140,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