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大閃光玩轉出色 Moto G上手體驗評測

提及摩托羅拉,相信有不少人的手機情懷油然而生。這部在功能機時代,叱咤風雲的手機品牌,然而卻因種種原因,在智能機橫行時,一度淡出中國使用者的視線。

正所謂“鳳凰涅盤,浴火重生”。在闊别中國市場三年後,久違的摩托羅拉今年1月終攜手聯想正式宣布摩托羅拉回歸中國市場,并一口氣連發四款裝置,包括全新可定制化的新Moto X、Moto X pro、Moto G及可穿戴裝置Moto Hint。

其中,Moto G作為一款定位中端入門的機型。雖然作為摩托羅拉重返中國市場的首款千元機産品,但Moto G還是有着自己獨特的個性的,比如握持感極佳的外觀設計,可以自行更換的後殼,谷歌原生系統的誘惑,以及摩托羅拉的品牌加成,都是Moto G選擇玩出色的根基。

新款Moto G在前代基礎上進行大幅提升,無論核心還是外觀都有了極大改善:螢幕從4.5英寸擴大到了5英寸,内置高通Snapdragon 400晶片,主頻為1.2GHz,1GB RAM,分為8GB和16GB兩個存儲,但加入了支援最高32GB的MicroSD卡拓展,支援最新的Android 5.0 Lollipop推送。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501/liaupHQlAg9YI.jpg?rand=180"></a>

此外,新Moto G還擁有雙卡雙待版本,支援雙4G LTE。同時Moto G也是MOTO個性化定制的服務對象,使用者可根據個人喜好定制愛機。當然在這個性張揚,衆口難調的年代,Moto G究竟是空有其表還是肚裡有料,不妨讓我們從下面四個方面着實考量:

初握Moto G,給筆者的第一印象就是舒适,當然這也是MOTO一直以來尊崇的設計重點。它能夠輕松貼合在手掌上,十分穩當,磨砂材質且帶有弧度的後蓋,握在手裡十分舒适。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499/lixLD10aTcLwc.jpg?rand=20"></a>

之前,Moto X一直以後蓋材質為賣點,而Moto G作為一款千元入門機型,出于成本考慮,Moto G選用塑膠背殼是必然的。然而MOTO并沒有因為價格而妥協,在推崇使用者個性化的理念上,Moto G也為消費者标配了多種顔色的背殼可供選擇。CNET也在此次送測的機型中,拿到了随機附贈的玫粉與熒光黃色兩款個性後蓋。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497/liY1n8zvM11Y.jpg?rand=182"></a>

當然,仔細琢磨的話,還是會看到Moto G限于價格原因而被迫做出的改變。比如在螢幕邊框上,相較于Moto X來說,Moto G就明顯寬了許多。同時,雖然同為5.0英寸螢幕,但是螢幕分辨率降至1280x720像素,像素密度為294ppi,接近蘋果視網膜水準。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492/liRW0qI33ZOY2.jpg?rand=113"></a>

Moto G的另一大賣點便是康甯第三代大猩猩玻璃,這樣的材質在同價位手機中尚不多見,可以有效避免使用中的劃痕産生。MotoG的全部實體按鍵都被設定在機身右側,從上至下依次為音量增減按鍵以及電源控制按鍵。機身頂部設有3.5mm标準耳機接口,而機身底部則設定了Micro Usb接口。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495/liCJszWre0U2E.jpg?rand=114"></a>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494/lipV7XIOo5Q.jpg?rand=61"></a>

Moto G的背部弧線也十分值得稱道,尤其是主攝像頭下方的摩托羅拉“M”Logo,這個标志采用了凹陷的設計,意在讓使用者在握持時把手指放于此處。但在使用當中,我們偶爾會發現手指放在攝像頭上面要比這個凹陷處更為舒服。不過随着使用的深入,這個凹陷設計也漸漸被我們所習慣。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498/liKkiwcsVTDdc.jpg?rand=53"></a>

打開機身後蓋後,我們會發現Moto G支援雙卡雙待,并且支援SD卡擴充容量。在4G網絡極為普及的今天,Moto G在網絡上支援移動、聯通的全網通支援,對于消費者來說,降低了選擇的成本。

雖然Moto G極為講究個性化,但從資料上來看,MotoG的前置攝像頭僅有200萬像素,對于愛好自拍的消費者而言,略顯不足,而後置主攝像頭800萬像素還是值得期待的。

後置主攝像頭位于背殼上方中部,下方則是一枚LED閃光燈用于補光。主攝像頭達到了2.0f的大光圈,在千元機中可以算是主流水準。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491/liSIvOObPh1rw.jpg?rand=117"></a>

拍照界面方面,Moto G也與普通的安卓手機有着極大的不同。沒有了常見的拍照按鍵,而是采用了觸摸拍攝的設計,即使用者點選螢幕,即可直接拍照,對于習慣了用單一拍照按鍵拍攝的傳統方法來說,需要一定時間的适應。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503/liKT27mDWU1o.jpg?rand=133"></a>

由于拍照界面極為樸素,是以許多設定功能也并未直接顯示出來。不過隻需向右拖動螢幕,即可調處設定菜單,還可以選擇不同的拍照模式,調整閃光燈設定,或者進行HDR、全景拍攝等。

MotoG拍照樣張欣賞: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527/liaGsK0MeaW9s.jpg?rand=36"></a>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529/liZ1y6mspkvWE.jpg?rand=125"></a>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528/li446m4h2fdh6.jpg?rand=50"></a>

在軟體系統方面,MOTO手機的另一大賣點莫過于谷歌原生系統的搭載了。之前,國内的安卓手機廠商習慣于各種定制界面,從使用習慣到界面UI,都進行了多方改良與定制,但其實,谷歌原生安卓系統的受推崇程度還是很高的。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493/li4Nb63znz4XA.jpg?rand=138"></a>

不過受限于國内環境,Moto G還是不可避免的摒棄了不少谷歌旗下應用,轉而換成了聯想旗下的茄子快傳、應用商店等。

在快捷菜單中,谷歌原生系統也并不像大多數定制安卓系統那樣提供了豐富的快捷方式,比如常見的靜音模式以及資料開關,就沒有出現在MotoG的快捷菜單清單中。

硬體方面,Moto G搭載了主頻為1.2GHz的高通骁龍400處理器,以及Adreno305圖形處理器,1GB記憶體及8/16GB的機身存儲空間。相較于國内近年主打的高成本效益千元機,硬體方面Moto G并沒有占據優勢。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525/liLQJzzNhrCw.png?rand=175"></a>

安兔兔跑分是一個專門給Android系統的手機、平闆電腦硬體跑分的軟體,它能一鍵運作完整測試項目,通過記憶體性能、CPU整數性能,CPU浮點性能、2D、3D繪圖性能、資料庫I/O、SD卡讀、寫速度等多項性能測試,并對手機的整體和單項硬體性能做出評分,同時上傳分數并檢視該裝置在世界的排名。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502/liaulDiXdRsPY.jpg?rand=36"></a>

實測下,Moto G最後得出的分數僅為19098分。

Vellamo是由Qualcomm(高通公司)開發的一個基準測試應用(類似于Neocore),它可以讓你對手機浏覽器的性能及穩定性進行測試,包括像Java腳本性能、渲染、聯網和使用者界面等。該工具的結果同樣包括多個子項,但我們隻取總成績,分數越高則表明手機對浏覽器的優化程度越高,網頁浏覽體驗更好。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526/liAvL2bkBynSU.jpg?rand=63"></a>

Moto G的最終得分為1271,網頁浏覽對于Moto G來說自然是不在話下。

而在續航方面,New Moto X搭載2070毫安時的電池,從電量上看确實小了一點。但在實際測試中,在普通使用強度下,基本可以維持全天的續航。

<a href="http://img.zdnet.com.cn/3/499/lixLD10aTcLwc.jpg?rand=195"></a>

總的來看,作為摩托羅拉重返中國之後的首款千元機産品,Moto G還是有着自己獨特的個性的,比如握持感極佳的外觀設計,可以自行更換的後殼,谷歌原生系統的誘惑,都是Moto G選擇玩出色的根基。

但是,相較于國内智能手機市場成本效益的厮殺中,配置的不足則是Moto G的最大短闆,尤其是和目前國内主流的千元機紅米2、魅藍Note等相比,在成本效益上還有許多提升點,畢竟摩托羅拉的品牌影響力不可小視,Moto G要玩就玩的出色。 

原文出處:科技行者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