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視訊】先睹為快!粵博珍貴文物“唐僧取經圖枕”“宋金項飾”進京參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黃蘇哲

圖、視訊/廣東省博物館提供

明晚(12月25日)19:00,《國家寶藏·展演季》将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藝頻道迎來收官。

本期節目中,來自全國三十所參展博物館的館長們将齊聚一堂,為觀衆揭開《國家寶藏》文物特展的面紗。(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同時,三十位館長還将帶來從當地重要考古遺址中采集到的“厚土立方”,現場齊心共建“何以中國”裝置作品,以此啟動特展。

【視訊】先睹為快!粵博珍貴文物“唐僧取經圖枕”“宋金項飾”進京參展

《國家寶藏》文物特展啟動現場

其中,廣東省博物館(以下簡稱“粵博”)館長肖海明從華南重要考古遺址——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石峽遺址中采集土壤,并攜館藏珍貴文物“唐僧取經圖枕”參與此次特展啟動儀式。

粵博集土來自石峽遺址

粵博館長肖海明采集的土壤來自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石峽遺址。

【視訊】先睹為快!粵博珍貴文物“唐僧取經圖枕”“宋金項飾”進京參展

肖海明館長集土自廣東曲江石峽遺址

自1973年至1978年,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石峽遺址共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的房址、灰坑、窯址等遺迹,清理墓葬132座,出土各類器物一萬餘件。

這些發現為研究廣東地區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的文化内涵、年代分期及與其他文化的關系,探索我國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段性的發展過程等社會曆史問題提供了極為重要、典型的實物資料,也是探索嶺南地區從原始社會到秦漢以前的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物證。

【視訊】先睹為快!粵博珍貴文物“唐僧取經圖枕”“宋金項飾”進京參展

該遺址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是我國華南考古的重要收獲。

兩件珍貴文物進京參展

《國家寶藏》文物特展中有兩件文物來自粵博,分别為:“唐僧取經圖枕”和“宋金項飾”。

【視訊】先睹為快!粵博珍貴文物“唐僧取經圖枕”“宋金項飾”進京參展

唐僧取經圖枕(廣東省博物館藏)

“唐僧取經瓷枕”是元代磁州窯的代表作品。這件瓷枕不僅是日常生活的實用器物,而且是極為精美的陶瓷工藝品。

繪畫和裝飾圖案既有花鳥畫的特征,又有民間神話故事的描繪。尤其是枕上畫的唐僧取經故事,為研究我國著名的神話小說《西遊記》的成書過程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唐僧取經的題材在磁州窯瓷枕的繪畫上出現,說明當時取經故事已經廣為流傳。畫面上,孫悟空還沒有穿虎皮裙,豬八戒還沒有大肚子,沒提行李;沙和尚舉着傘,并非手執寶杖。

這些與明代吳承恩寫的《西遊記》中的形象還有些距離,這反映了唐僧取經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在元代以後,還在繼續深化和發展。

這是留存到現在的有關唐僧取經題材的早期圖像之一,不但反映了民間繪瓷藝人的高超藝術成就,而且是研究小說《西遊記》成書曆史有參考價值的實物證據。

【視訊】先睹為快!粵博珍貴文物“唐僧取經圖枕”“宋金項飾”進京參展

宋金項飾(廣東省博物館藏)

“宋金項飾”由四股八條金線編織而成,截面呈方形。帶鈎長條形,中間隆起并飾有花紋,其中一端有四個小圓環,可以用來調整松緊。

作為“南海I号”沉船出水的第一件金器,“宋金項飾”承載着八百多年的曆史。“宋金項飾”造型素雅,工藝精良,雖沉入滄海近千年,仍光彩奪目。

它的工藝并非中國傳統風格,暗示沉船或許與海外貿易活動有關。

“南海I号”是目前發現的較為完整的一艘宋代沉船,文物種類和數量都非常多。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外銷瓷器,占據目前出水文物的90%左右,包含了景德鎮窯、龍泉窯、德化窯等窯口的瓷器,樣式形制各不相同,都是為海外市場定制。

其他已發掘的文物還包括銅鐵器、金銀器、漆木器等等。“宋金項飾”在其中僅僅是一件普通文物,其他大量的金項鍊、金戒指等各類飾品都十分精美。

經測量,這些金飾的含金量基本達到95%—98%。

制作國寶“身份證”

據介紹,《國家寶藏·展演季》在遍邀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創演“文藝展品”的同時,還派出了另外一支小分隊奔赴各地,重走《國家寶藏》三季以來的博物館,協助館長們為特展制作不一樣的國寶身份證。

【視訊】先睹為快!粵博珍貴文物“唐僧取經圖枕”“宋金項飾”進京參展

肖海明(左二)與維妮娜(左一)一同制作國寶“身份證”

寶證,是文物與各地非遺元素、民俗特色碰撞的産物。

在佛山,以粵博文物金漆木雕大神龛為創作基礎,融合嶺南地區的舞獅文化,并結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彩紮(佛山獅頭)制作工藝,粵博館長肖海明與央視主持人維妮娜一同為本次特展制作了國寶“身份證”——彩紮獅頭。

該彩紮獅頭将随同粵博精選文物“唐僧取經圖枕”“宋金項飾”在《國家寶藏》文物特展上展出。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易芝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