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PCI Express系統結構導讀》-讀後

這本《PCI Express系統結構導讀》是我讀過的少有的幾本21世紀後初版(注意不是出版而是初版)的且是國人寫的書之一,我指的不僅僅是技術書籍,任何書籍都是包括,包括曆史類的,文學類的等等。

     這本書很明顯包含了作者的心血在裡面,而不是東拼西湊的結果,不像别的很多技術書籍的作者,生怕讀者不知道自己是個博士,搞的滿書都是專業術語,數學公式,這年頭誰沒上過幾年學啊,不是看不懂,而是根本就無法吸引讀者,而這一本書,語言很通順,也沒有故作深奧,關鍵是很有條理,本來以為又是抄遍Linux核心源碼來剖析代碼呢,沒想到作者自己都不贊成這樣,隻用了很小的篇幅講了linux的實作,我非常喜歡,這年頭,Linux源碼既然是公開,誰寫不出一本源碼剖析的書啊,而且還可以寫的很厚,到處粘貼的都是代碼。很感謝作者能奉獻這樣的傑作。讀過閱讀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連同閱讀時的雜感,總結如下:

1.資訊檢索:

資訊檢索技術減少了人們閱讀的機會,以前人們為了找到一個觀點或者一個論據或者一句話,需要泡在圖書館或者書店或者自己的書房很久,雖然最終可能未必能找到,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閱讀了大量的資料,而如今,通過計算機檢索技術可以直接找到我們需要的,雖然快捷,友善,然而我覺得這對于科學研究和藝術創作來講未必就好,這種方式僅适用于事務性的工作,比如商務場合,而使用這種方式的人群也是有限的,比如所謂的白領工程師,然而對于寫論文的人來講,最好還是不用這樣做。

2.沖動和慎重:

沖動可能抓住機會,也可能掉進深淵;慎重可能很穩定,也可能放走機會。

3.IOAT

dca(直接cache通路)機制以及PCIe中TLP Processing Hint機制提升了PCIe總線的效率。對于dca,實際上很有大一部分内容屬于FSB總線的設計範疇,比如fsb監聽中發生M狀态的cache寫命中,那麼直接寫cache,不改變cache的M狀态,由cache一緻性來解決接下來的問題。而對于PCIe的PH機制,對于無需或不必cache的資料進行dma時,減少了一個snoop階段,當然這也需要fsb的支援。由于fsb,橋片,PCIe标準都是Intel制定或者是參與制定的,它家的晶片組肯定比較好,因為總線之間配合的很默契。

4.熱插拔

通過金手指長短的不同實作插時短指後接通,拔時先斷開,且事件可以通過電平跳變而被捕獲,很有意思。其實usb也是這樣的,usb插頭的兩邊的線和中間的也不一樣長。 

5.差分信号

這個就不多說了,其精妙之處在于幹擾被等量疊加在相位相反的信号上,相減後信号電壓是相加的,而幹擾卻相減抵消了。

6.8b/10b編碼

和AC耦合電容相關。

7.還有其它,後續補充,因為書還差一些沒有看完呢

附:

不要東拼西湊,不要粘貼源碼,東拼西湊很簡單隻要多看些資料就行,這些資料甚至都不要看懂,剖析源碼稍微麻煩一些,因為起碼你要自己看懂它,它可不是人類的語言寫的。如果能多幾本《PCI Express系統結構導讀》就好了...

 本文轉自 dog250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dog250/127108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