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ADSL,直接rj45接口入戶,然則新添一台電腦,為使兩台電腦都能上網,決定做點動作,老婆大人不讓花錢,我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回絕,起碼要買一些線吧。于是買了一個rj45一轉二頭,電學原理很簡單,一個信号轉為兩個信号,然而...
然而不是那麼簡單,進入數字化以來,電纜上的信号雖然仍然是模拟信号,但是再也不是一線一地的模式了,三相交流市電提供了220V的電壓,僅此而已,其模式是一線一地。可是數字信号卻不是這樣,特别是并行信号,我們姑且不考慮并行信号,因為雙絞線上的信号是一種比較串行的信号,還記得以太幀嗎?一般來講,幀用串行線路傳輸比較好,而且雙絞線用8根線4對傳輸,肯定不是一線一地的方式,是以再遇到接線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僅考慮到一線一地模式的電學特性了。
一轉二的接頭将一根信号線分為兩個,現在有三個接口,可以接上三台電腦,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接頭上接兩根線的時候,兩線兩端的電腦可以通信,隻要插上第三根線,即使第三根線的對端不連接配接任何裝置,前兩個接上的電腦立馬顯示斷開。百思不得其解...
并沒有連接配接任何裝置啊,為何僅插一根線就會影響整個拓撲的連接配接。還好,幸虧以前在中學和大學的時候搞過一段時間音頻功放,确定肯定是電氣特定被影響了,空連一根雙絞線不連裝置相當于将8根中間斷開的線纜并聯到了既有的連線中,這會如何影響既有連接配接的電學特性呢?記得以前做音頻分頻器的時候習慣将一個電容并在低音喇叭上,這就是為了過濾掉高頻信号,現在一根較長的雙絞線扮演了電容的角色,并聯在了電路中,它肯定過濾掉了很多高頻信号,而這些高頻信号包括很多以太網連接配接信号。是以有兩種方法解決之,第一種就是減小雙絞線的電容,也就是減小其長度,第二種方式就是降低以太網的信号頻率。試驗之。
将空載雙絞線剪到隻剩下一小截,結果正常了;保持空載雙絞線的長度,但是在電腦中将網卡的速率調到10M全雙工,結果也正常。說明上述的論述是正确的。區域網路互聯搞定了,下面的問題是如何連接配接寬帶。一開始沒有注意到接頭是rj45的而不是rj11的,是以傳統的adsl moderm就不能用了。雖然rj11的線也能插入rj45的口中,然而它們上面跑的協定根本是不同的,必需需要一個橋裝置來作為翻譯。是以這項工作作罷(畢竟老婆不讓買裝置啊),整個工作以失敗告終...!!!
事後我期望花一些時間給老婆講一下關于網絡裝置的知識,以為我的失敗找一些借口,然而也作罷了,找理由總是不好的,同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會被當成一個理由。不管怎樣就在這說說網絡裝置的概念吧。網絡是分層的,網絡裝置根據能處理到哪個層次的資料包也分成了層次裝置,我們說集線器是實體層裝置是因為集線器并不能識别鍊路層的資訊,而交換機是鍊路層裝置是因為交換機并不能識别網路層的資訊,同樣路由器是網絡層裝置是因為它隻能處理到網絡層的資訊,雖然路由器也能處理到端口資訊--比如防火牆情況,然而這卻不是它的主要功能。集線器和交換機的差別雖然可以了解成廣播和單點傳播的差別,然而這卻不是它們本質的差別,如果集線器能識别鍊路層的mac位址,它也就不會往非目的地的端口轉發幀了,是以本質的差別就是集線器并不能識别鍊路層資訊,它隻能處理掉實體層的問題,比如我的DIY過程中遇到的電容問題,在實體層中,它也起着信号放大的作用。
另外總線協定也是失敗的另一個因素,我們知道,一種總線上的裝置才能聽得懂對方,不同協定的線纜裝置必須通過另一種裝置轉換才能互相通信,比如數據機或者adsl moderm之類的,是以不能指望未經調制的以太網信号可以在一線一地的線纜上傳輸到局端且被局端識别,或者反過來...
本文轉自 dog250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dog250/127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