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U盤通用PE安裝CentOS

使用U盤的WinPE中安裝CentOS系統,簡單記錄一下,對原文進行了一些小的更改。

個人經驗:一般U盤PE工具一般都會選擇老毛桃,這個工具很強大,內建了各種裝機工具,使用它不管是Windows、Linux、MacOS都可以安裝,而且十分輕巧,隻要幾百兆,做成PE之後U盤中仍然可以存放資料,下面是使用PE安裝CentOS的過程:

1,在U盤上安裝好WinPE。建議選擇老毛桃U盤工具,下載下傳位址:自行百度~

2,在U盤根目錄建立一個名為LMT的目錄,将安裝鏡像CentOS-6.4-x86_64-minimal.iso(下載下傳位址)拷入U盤下的LMT目錄;

3,将安裝鏡像CentOS-6.4-x86_64-minimal.iso裡的images、isolinux兩個目錄拷入U盤根目錄,否則安裝的時候會提示找不到/images/install.img。(不能隻将/images/install.img拷貝到CD光牒根目錄)

4,将U盤插入電腦。重新開機電腦,進入BIOS選擇U盤啟動,F10儲存退出;

5,系統從U盤啟動以後顯示出老毛桃的啟動菜單。菜單中有一項“啟動自定義ISO/IMG檔案(LMT目錄)”,選擇該項。系統會列出LMT目錄中的ISO檔案,直接輸入對應的序号就可以安裝了。

<a href="http://s5.51cto.com/wyfs02/M02/85/68/wKiom1eisn7z17jCAAFBxVmhF_o283.jpg" target="_blank"></a>

如果安裝過程中出現以下的報錯:

<a href="http://s4.51cto.com/wyfs02/M02/85/69/wKiom1eiwiCyGnvHAADjaYAhAV4874.jpg" target="_blank"></a>

這個報錯說明找不到安裝的檔案,解決方法:

 将CentOS-6.4-x86_64-minimal.iso原iso檔案拷到U盤根目錄下,重新安裝即可。 U盤空間不夠的話,可以隻保留“images”和“isolinux”兩個檔案夾,其餘的全部删除,然後複制CentOS-6.4-x86_64-minimal.iso到U盤根目錄。

------------------------------------------------------------

對于CentOS7 的安裝,這裡也有一些坑:

正常情況下你應該會看到下面的這個界面:

<a href="http://www.augsky.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entos01.jpg" target="_blank"></a>

選擇第一項,然後按TAB鍵,然後會看到下面這個:

<a href="http://www.augsky.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entos02.jpg" target="_blank"></a>

将指令修改為:&gt;vmlinuz initrd=initrd.img linux dd quiet

這裡注意了:網上很多文章都說這一步改成“&gt;vmlinuz initrd=initrd.img inst.stage2=hd:/dev/sdb quiet”什麼的,然後失敗了再cd /dev指令檢視U盤盤符啥的,别這樣了,我就是在這裡浪費了好多時間,把dev目錄下的所有裝置都試了幾遍也沒成功,主要是筆記本硬碟就有兩個,再加上U盤,搞得我實在是不認識哪個裝置是哪個啊。。。

是以這裡我們直接将按TAB鍵之後出來的文字修改為:&gt;vmlinuz initrd=initrd.img linux dd quiet。改好之後回車,然後就會列出你的裝置清單了,在這個清單裡面,不懂Linux的我都能很清楚的辨認哪個是我的U盤,不信你看下面這張圖:

<a href="http://www.augsky.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linuxdd.jpg" target="_blank"></a>

很明顯,sdc4就是我的U盤了,當然你得看看你自己的到底是什麼,然後記下來之後就可以直接關機了(因為我曾經試着在這裡按提示輸入序号,沒想到之後是個死循環,不知道是哪裡出錯了還是怎麼地,是以我後來直接關機)。

重複第2步,然後将底下的指令改成:&gt;vmlinuz initrd=initrd.img inst.stage2=hd:/dev/sdc4 quiet

Sdc4得改成你自己的U盤所對應的名稱,然後回車。如果你沒有輸錯的話就應該會來到選擇語言的界面了,再接着就是圖形化設定界面了。

如果要在安裝後網卡自動變為eth 的格式,可以在最後加上參數: net.ifnames=0 biosdevname=0

-------------------------------------------------------

無法啟動網卡

安裝完成後,如果無法自動啟用網卡,或者沒有eth0的裝置時,使用:

# ifconfig -a

檢視除了 lo 網卡之外是否存在其他的網卡,如 p3p1 之類的,如果有執行下面的指令:

# mv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p3p1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sed -i 's#DEVICE=p3p1#DEVICE=eth0#g'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gt;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 reboot

重新開機之後 如果eth0沒有啟動,可以将配置檔案中ONBOOT參數改為yes, 然後:

#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這樣再通過ifconfig檢視時,網卡eth0就出現了

---------------------------------

對于CentOS 7 修改網卡為ethx 格式,需要修改系統參數:

修改/etc/sysconfig/grub 中的GRUB_CMDLINE_LINUX的值,增加net.ifnames=0 biosdevname=0

    # vim /etc/sysconfig/grub

    修改後的内容如下:

GRUB_TIMEOUT=5

GRUB_DISTRIBUTOR="$(sed 's, release .*$,,g' /etc/system-release)"

GRUB_DEFAULT=saved

GRUB_DISABLE_SUBMENU=true

GRUB_TERMINAL_OUTPUT="console"

GRUB_CMDLINE_LINUX="vconsole.keymap=us crashkernel=auto  vconsole.font=latarcyrheb-sun16 net.ifnames=0 biosdevname=0 rhgb quiet"

GRUB_DISABLE_RECOVERY="true"

然後執行: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

重新開機系統,網卡名字就變成eht0了

關于配色的問題

在新裝的系統中,我們使用SSH連接配接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不區分顔色的情況,這時候調節一下CRT的會話屬性設定:(有很多修改配色參數的方法,但是不介意修改,原始的配色參數已經很不錯,不顯示顔色很大機率是本地ssh配置問題)

這裡還有字元集的修改,最好系統和用戶端都改為UTF-8,如果這些配色還不能滿足需要,可以通過修改參數去改配色,方法很多,這裡就不再介紹。

 本文轉自 酥心糖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tryingstuff/183423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