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房設施
機櫃:1U=44.5mm,機櫃外側高度常用高度2m、2.2m和2.6m,2.2m的比較多。機櫃的寬度一般是600mm。機櫃的深度一般常用300mm、600mm。
傳輸裝置和光纜之間不會直接對接,中間經過一個ODF。
ODF作為傳輸裝置和線路專業的分工界面。
ODF一側熔接光纜,另外一側通過尾纖與傳輸裝置的光口連接配接,在建設基站時進站光纜熔接到ODF上,該基站需要使用第幾芯,就用尾纖連接配接到ODF對應的端子上,這樣規範的安裝方式便于後期維護工作。
DDF:數字配線架,接E1
網絡架構
▎面臨環路容量不足的問題如何解決?
1、環路更新
将原本155M光口全部換成622M
2、拆環
分為跳點拆環和中間拆環
3、建立系統
水準分區,垂直分層,是傳送網的一個基本的思路。
▎傳送網分層建設的優點:
1、緩解中心局壓力
2、減少光纜資源消耗,提高網絡安全性
3、經濟地提高網絡容量,成本較低
架構優化的兩個方向:容量(裝置能力不足、槽位不足等)、安全性(超大環、同纜環、超長鍊等)
我們對于網路容量給帶寬使用率設定一個門限值,一般是70%左右。
超長鍊,一般指鍊上節點5個以上的。怎麼改造?建立一條光纜把鍊改成環。
<a href="https://s4.51cto.com/wyfs02/M02/07/C8/wKiom1nPhxqyeU9KAAD58nsJ6KU615.png" target="_blank"></a>
很多建不了光纜的地方隻能使用微波,微波的穩定性比較差,是以有條件了就要建光纜改造成光纖通信。還有一些在網運作多年的廠家已經停産的裝置,裝置性能較差而且廠家也無法提供正常的技術服務,有條件就要換成新的。
機房的穩定性:主要是産權、面積,至于其他的電源、承重等問題,相對都是次要的,都可以想辦法。
網絡架構的一緻性:整網考慮,而不是獨立的個體。
光纜也要分層去建設。杜絕接入層使用彙聚光纜的可能性,把接入層徹底屏蔽掉。
管道的建設應該是有傾向性的,核心、彙聚節點之間的路由、主幹道路上的資源應該相對豐富,因為業務量大、業務等級較高。
基礎架構的重點就是:穩定!穩定!再穩定!
本文轉自Grodd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juispan/1970053,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