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zone簡介及下載下傳安裝方法,請參考:www.iozone.org 下面就具體的配置過程進行描述:
一、前期配置
1、遠端通路配置,iozone使用rsh進行連接配接,現在已經很少使用rsh了,可以配置ssh進行連接配接:
export RSH=ssh;export rsh=ssh
注:需要在所有的主機上進行設定,由于是臨時設定,每次logout後都需要再次進行設定
2、設定/etc/sysconfig/network(後面的nodelist檔案文檔上說可以使用IP或者節點名,經過測試發現使用IP進行連接配接,iozone不能運作,是以需要設定主機名vi /etc/sysconfig/network 分别在所有的主機上設定hostname值,我分别設定為node1、node2 ... noden
3、在標明的主節點上設定/etc/hosts
vi /etc/hosts 設定值如下:
xxx.xxx.xxx.x node1
xxx.xxx.xxx.x node2
...
xxx.xxx.xxx.x noden
4、設定ssh無密碼通路:
ssh-keygen -t rsa ssh-copy-id -i .ssh/id_rsa.pub 使用者名@目标機器名 注:要在所有的節點上運作,并且把秘鑰拷貝到所有其他的節點上,此步驟需要特别注意,如果節點多了,很容易搞混,最好寫腳本運作;(如果主節點同時也作為運作節點,需要在主節點上運作:ssh-copy-id -i .ssh/id_rsa.pub 使用者名@自己)
5、拷貝主節點上的/etc/hosts檔案到所有的節點上,同時驗證是否可以無密碼互相通路:
scp /etc/hosts root@主機節點名 如不需要密碼就可以分發hosts到所有的主機節點上,說明前期配置工作完成。
二、IOZONE的安裝和配置
1、在主節點上下載下傳安裝包,使用rpm指令進行安裝:
rpm -ivh iozone-3-414.x86_64.rpm
預設情況下,iozone安裝在/opt/目錄下
2、拷貝主節點上的iozone指令到所有的節點的/tmp目錄下(可以是任意目錄下,所有的節點包括主節點自己):
cp /opt/iozone/bin/iozone /tmp
scp /opt/iozone/bin/iozone 節點名:/tmp
3、在主節點上建立nodelist檔案,格式為:節點名或ip iozone測試的檔案系統名 iozone的工作路徑
#cat /tmp/nodelist
node1 /mnt/testfs /tmp/iozone
node2 /mnt/testfs /tmp/iozone
...
noden /mnt/testfs /tmp/iozone
注:如果要使用多個線程進行測試,可以每個節點多複制幾行。
4、拷貝nodelist檔案到所有的節點上的/tmp目錄下:
scp /tmp/nodelist 節點名:/tmp 到此基本環境配置完成。
三、IOZONE指令的執行(具體的參數和配置可以參考手冊):
/tmp/iozone -i 0 -i 1 -s 4G -Recb /tmp/log.xls -t 2 -+m /tmp/nodelist -C |tee /tmp/iozone.log -r 512
其中:-i 0 是write/rewrite
-i 1 read/reread
-r 檔案塊大小
-s 測試的檔案大小(建議是記憶體大小的2倍)
-t 節點數目
-+m 節點的配置檔案
-C 顯示每個節點的吞吐量
-R 産生execl格式的輸出日志
-e 包括flushing時間
-b 将産生二進制的execl的日志檔案名
-c 測試包括檔案的關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