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到底是何物?

   IT 界總是不是推出一些嶄新的概念,讓我們目不暇接。NC、網格計算、IPv6、Web2.0、SOA、SaaS……有些如過眼煙雲,有些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在“網格”概念提出将近 10 年後,又一個類似其改進版的新概念“雲計算”被重新提了出來。

    網絡上有關“雲計算”的解釋性描述摘錄:

    (1)所謂“雲計算”是指通過網上的中央資料中心,實作PC上的各種應用與服務。目前,亞馬遜、谷歌、Salesforce等數十家公司已經建立了計算中心,可以高效處理資料外包業務,并使之成為象電一樣,企業可以輕松購買的商品。

    (2)“雲計算”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其核心部分依然是資料中心,它使用的硬體裝置主要是成千上萬的工業标準伺服器,它們由英特爾或AMD生産的處理器以及其他硬體廠商的産品組成。企業和個人使用者通過高速網際網路得到計算能力,進而避免了大量的硬體投資。

  簡而言之,雲計算将使未來的網際網路變成超級計算的樂土。“雲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端伺服器中,企業資料中心的運作将更與網際網路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将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通路計算機和存儲系統。”在11月中旬的上海IBM創新論壇上,IBM高性能随需解決方案團隊副總裁Willy Chiu對記者解釋說。

  這可是一種革命性的舉措,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台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着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瓦斯、水電一樣,取用友善,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傳輸的。

    谷歌大中國區總裁李開複教授眼中的“雲計算”:

    網際網路絡的快速發展正在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産生着深刻影響。繼傳統的個人計算機、客戶/伺服器的計算模式之後,嶄新的“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模式展現了現代網際網路絡的重要特質。

    事實上,當任何一個人在網際網路上送出一個查詢請求時,網際網路上可能有成千上萬台計算機在為他同時搜尋衆多的資料庫,并運用不同的方法為他提供可能的搜尋結果。也就是說,人們不是從自己的計算機上,也不是從某個指定的伺服器上,而是從浩瀚如雲海的網際網路絡上,通過各種裝置(如移動終端等)獲得所需的資訊、知識、服務等。這個世界已經從以硬體為中心轉向以軟體為中心,并正轉向以服務為中心的時代。

    但是,針對這種新的計算模式,如何能夠實施有效的查詢和控制,成為許多與會者關注的問題。李開複博士着重闡述了雲計算四個方面的重要特點:

    1.雲上的海量資料存儲;

    2.無數的軟體和服務置于雲中;

    3.它們均構築于各種标準和協定之上;并且,

    4.可以通過各種裝置來獲得。

    李開複博士進一步闡述了推動雲計算發展的六個方面的因素:

    1.以使用者為中心:資料存在于雲海之中,并且伴随着你和你的裝置,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某種便捷的方式安全地獲得它或與他人分享。

    2.以任務為中心:人們可以友善地與合作者共同規劃并執行各項任務,并随時随地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

    3.強大的功能:置于雲海中由成千上萬的計算機群提供的強大計算能力、存儲能力等将能夠為你完成傳統上單台計算機根本無法完成的事情。

    4.智能化:基于海量資料的資料挖掘技術來獲得大量的新知識。作為一個典型的示例,基于這種新技術的語言翻譯将更加強大。我們在網際網路絡上,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模式:海量的資料 + 海量的分析 ==〉知識。

    5.基礎設施的可行性:如今,上千台的PC級伺服器可以獲得極高的性能。Google正在建設更強大的“計算機群農場”(就像高産的奶牛場一樣)。

    6.并行軟體的可程式設計性:怎樣編寫可以在上千台計算機上并行執行的程式?Google如今已經開發了一系列新的開發方法和技術。

    雲計算對于大多數群眾而言還是一個生疏的詞彙。其實,即便對許多計算機領域的專業人士而言,雲計算或許也是個嶄新的詞彙。但是,它已經存在,并正在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深刻的變化。Google、IBM、Microsoft 等一批著名的資訊産業界的領銜企業正在聯手開展相關的研究,并展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此次大會上,衆多的中國學者,特别是青年學者們,也帶來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與世界各國的同行們共同為“One World,one Web”的建構貢獻着力量。

    網眼了解的“雲計算”:

    “雲計算”的鼻祖可以追溯到大型機和PC時代人們的“分布式計算”理想。當初的終端、區域網路、PC機曾試圖實作廣泛的分布式應用,始終沒有真正實作。後來的網際網路為大型分布式計算提供了可能,“網格計算”就曾經号稱要把網際網路變成一台超級、大型、并行的計算機,我們可以利用網際網路上衆多電腦的空閑計算資源來運作我們的應用。然而炒作多年,“網格計算”的宏偉理想并沒有得到廣泛實作,一些據說實作了網格計算的應用,老百姓始終不能窺見其真面目,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随着網際網路的發展,網速在不斷提升,接入網際網路的機器越來越多,人們對大容量、高密度計算的需求在不斷上升。人們對分布式計算的夢想再次被喚醒,“網格”概念有些過時,“雲計算”對它重新包裝、更新一下,推陳出新。雲計算的實體基礎就是網際網路,沒有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上大量的主機(host)形成的“網雲”,是談不上“雲”計算的。

    雲計算不像 Web2.0 那樣更偏重商業炒作,雲計算更多的是一個偏重技術的概念。但是衆多大型公司比如微軟、SUN、谷歌、IBM 等的商業宣傳和運作仍然會對雲計算這個概念的推廣和将來的應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商業公司需要新概念來刺激行業發展,而新技術也需要大型商業公司的包裝和資金投入來推動。

    任何技術概念都不是空穴來風,許多概念本身都是有關聯的,技術都有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雲計算是個宏觀的概念,其具體實施,可能與 Web Servise、SOA、XmlPRC、SaaS 都有關系。雲計算即将把網際網路上的各種計算資源整合在一起,例如 PC、手機、掌上電腦及其他移動終端,實作計算的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雲計算時代,“網絡就是計算機”有望成為可見的東西。

    我們不希望僅僅看到那些公司喊一些空口号,我們更希望看到具體的動作。我們需要看到他們的具體方案、現實案例和開發工具。任何技術概念,如果讓大多數程式員靠邊站,都不可能産生革命性的影響。希望“網格”概念的遐想真正用“雲計算”得到實作。

本文轉自網眼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itwatch/286526,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