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闫總《關于西安外包産業的思考》,真是高屋建瓴,受教頗深。
西安軟體外包聯盟的架構算是搭起來了,現在主要是給它注入血液和肌肉,它才能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前期的商務推廣固然必要和重要,現在也做的不錯,但這個産業聯盟的生命力應該是表現在其生産力上的,具體就是必須是為聯盟企業提供服務、産生現實的利潤的。企業不能靠這個聯盟獲利,積極性自然就會打折,抱怨就不會停止,這顯然是必然的。
但不是加入這個聯盟,企業就進了保險箱,隻等着拿訂單、生産和數錢了。因為加入聯盟的軟體企業,其生産和傳遞能力肯定參差不齊,技術特長也不一樣,不知道現在我們對這些有多少了解?
個人認為,現在可以對聯盟的企業進行一個詳細的摸底排查,按技術特長、語言工具、行業等進行分類,做到心中有數,比如哪些企業擅長系統底層、視訊處理等技術……哪些企業擅長Java、ASP.NET、PHP、Javascript等語言……哪些企業熟悉企業開發、遊戲領域、财務領域等……這樣商務談判的時候我們就會心裡有底,更有針對性。
還可以對現有聯盟企業的能力成熟度進行一個内部評估。不管企業本身是否已經通過有關權威部門的 CMM 評級,我們可以初步建立自己的内部标準,初步評估一下,其實對企業本身也是一個促進。我們對自己的生産和傳遞能力有了正确的估計,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能承接多大規模的項目,未來我們能做多大。
在以上摸底的基礎上,逐漸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管理制度,在制度限制下,對招投标、訂單配置設定、生産等環節進行管理。
聯盟是大家的一個共同利益平台。聯盟還要承擔對企業的一些指導及服務工作,比如技術方向性指導,軟體過程管理指導,人才培養、儲備指導,政策、法律咨詢和教育……依靠聯盟的号召力和合理調配,建議我們發展一些專業性較強、有各自技術專長的軟體企業,不要任何公司都在業務上、技術上、行業上四處出擊,什麼語言的人才都儲備,什麼行業、什麼類型的項目都承接。每個企業都試圖成為一個無所不能的全能型冠軍,其結果是任何業務都不擅長,形不成大規模的生産力,企業總在小作坊階段徘徊不前。
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的頭緒可能很多。但隻要我們兢兢業業處理好每一個細節,把好源頭、做好生産,最終肯定能為企業創造價值和利益,聯盟就會越做越大。
本文轉自網眼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itwatch/286553,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