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好大資料,就能做好從産品到使用者的連接配接

制造最終的展現形勢就是産品,而如何将産品連接配接到使用者,也成為了每一家廠商所需要關注的事情。在第二屆中國制造千人會上,來自京東商城研發部的産品總監何方就依據京東的經驗,分享了如何将産品連接配接到使用者的做法。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273/liufx4m4DIT0g.jpg?rand=74"></a>

何方表示,“通過資料分析、資料挖掘,我們能夠看到一些機會,發現一些問題,并做出一些分析和診斷。同時能給出一些解決方案方法,然後讓我們的合作夥伴能夠應用,應用到他們的産品之中。” 

謝謝主辦方,謝謝大家,我是何方,來自京東商城。我們在做的事情一端連接配接使用者,一端連接配接産品,那産品誰做啊?都由咱們在座各位制造業同行做的,這就是我來這裡的原因。

我來自商城研發體系,那麼怎麼連接配接使用者,怎麼連接配接産品,這裡面我們也有一些思考、實踐,在這裡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起因也比較樸素,現在的使用者越來越挑剔了,使用者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你怎麼去滿足使用者?銷售跟供應鍊怎麼去協同呢?我這邊賣多了就沒貨,進多了又滞銷,還有怎麼樣提升供應鍊效率呢?因為我們是研發人嘛,我們想從研發角度能做些什麼,能不能用技術驅動做一些事情。

基于這些,我們就在想了。大家上午也聽到一些嘉賓分享,你基于變量再去找變量其實是挺難的。人性就是喜新厭舊,人們都換新東西。大家做産品的時候,也不斷地推陳出新,一些新的産品也不斷地出來。那出來的商品,對于我們京東這種管道來講,我們有沒有相對固化的操作方式呢?我們看有這麼幾塊。首先就是産品之前做預研,産品開發出來了要做新品推廣。新品出來之後常态銷售怎麼辦?怎麼持續去賣?那産品一定有生老病死,那怎麼把這個産品在差不多的時候進行清倉?

從我們的出發點也很簡單,我們希望能夠給合作夥伴制造出千裡眼順風耳,我們通過一些資料挖掘分析,能夠知道這些趨勢,我們能做一些未來的判斷和決策。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大家看到結構中間層,其實我們有的是生産系統,交易系統,訂單,促銷,庫存,還有使用者,那麼産生了很多的行為和資料。那在基于以上可以做一些模型和分析。

基于這些想法我們做了一些實踐。也就是産品生命周期整體智慧解決方案“傾聽”。這個産了初衷也非常簡單,我們希望通過資料分析,資料挖掘,我們希望能夠看到一些機會,發現一些問題看到這些東西以後,我們能做出一些分析和診斷。到這裡還不夠,我們希望能給出一些解決方案方法,然後讓我們的合作夥伴能夠用,最後他能看到效果到底行還是不行。 

首先是商品預研,大家知道使用者的評價,你不管做什麼商品,上面都有很多的評價。關于使用者的評價這裡多說一點,業界其實有很多品牌都有很多評價。那麼京東在使用者評價上堅持非常好的一點,在京東上面使用者評價是一定不可以修改的。我們基于使用者評價資料線分析,我們要傾聽使用者的聲音,也就是你這個品牌,使用者對你的産品體驗是好還是不好。

那這些産品好在哪?到底哪裡好?比如拿一款手機來講,是速度運作快,互動好,還是設計好。如果使用者說不好,那具體哪些地方不好,是續航能力不行,還是設計有缺陷?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希望能夠給到制造業在做新的産品的時候,也能聽聽使用者在說什麼。我們在做新品的時候應該怎麼去做,作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産品。

然後是新品推廣,這裡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秒殺、優惠券、預約、預售、促銷令牌等等。我們當時在做mate9預售的時候,當時那款差别還沒有發,我們就開始做了。在沒做之前我們大概就預知這個産品能銷售多少,然後我們跟品牌方做了溝通,進行了産品布局,售賣的時候,在1分鐘銷量就突破億元了,可見使用者的力量。

做完新品,接下來就是常态銷售了,怎麼持續去做營銷,怎麼去打動使用者。線上零售優勢就在于對資料的把握,你隻要線上上做,所有商品有多少人看了你的轉化率,就像這張圖,縱軸是轉化率,橫走是流量,通過這個分析就能知道産品落在這麼幾個緯度。

一種情況是轉化率好,流量也不錯,這種産品基本上就會比較好。通過這種分析你會發現這種産品一般是比較好的,轉化率比較高。流量也不錯,其實這是你要關注的,就是你關注他的庫存就好了。第二種情況是流量高,但是轉化率不高。那你就要看,我的庫存夠不夠,如果不夠那就會造成流量高,轉化率不高。第二種情況我有庫存,為什麼還是不行,這個時候就要看看精品,你的價格有沒有優勢,是不是價格政策比你要好。還有轉化率高流量低。你去看一看,我的報關是不是不夠,不夠的話,是不是要做一些推廣和廣告。最後是流量也低,轉化率也低,那我們就要看一看為什麼,看看這個商品的投入時間,是不是這個商品就要售盡,退出曆史舞台了,并推新出的産品。

一類使用者是看一看,一類使用者是很想買,另外一類使用者可能一直在對比,這時候我們會通過資料分析,去發現不同的使用者特征,我們可以把這些情報提供給我們的合作夥伴。針對這些情況你可以做一些處理,怎麼通過工作去挽留這些使用者,其實有好多事情是可以做的。通過這些工作可以盡可能把使用者留住。做完這些以後,對于這個商品的效果怎麼樣,到底能給你帶來什麼,這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除了提供這些以外,我們還給合作夥伴提供促銷分析。也就是說,做哪種促銷效果使用者比較認,因為不同的商品做不同的促銷是不一樣的。比如說3C類,可能就是一個大的電視,你給一個比較好的直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他如果有比對的附件,做一些贈品也是非常好的方式。那對于快消品,是不是要做一些滿減,通過這些促銷方式和手段我們去做分析,不但分析告訴你好壞,還會給你建議,它到底做什麼促銷,做哪一種類型的營銷使用者認知會比較好。

我們發現同樣是IOS的使用者,有一部分使用者會關注營養品,也就是IOS的使用者有父母,他在網上給父母買一些用品。另外一批使用者是沒有這種行為,也就是說,他展示跟父母不在一塊,或者關注度這方面少一點。這兩波使用者同時也在看iPhone5,因為出了iPhone7以後,iPhone5價格也在做一些政策調整。那我們發現IOS的使用者會給自己的父母買iPhone5,而且它的機率會比較多,比那些有同樣行為,但他沒有去看營養保健品的使用者要少,看了保健品的使用者這種轉化率要高。

原文出處:科技行者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