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馬雲在杭州的雲栖大會上提出了5個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而且他還表示,未來,這5個新将成為影響中國、影響世界,乃至影響所有人的元素。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529/lid9hwtJLVH2.jpg?rand=67"></a>
而作為5個新的組成之一,新制造在“中國智造2025”的背景之下,也成為了阿裡巴巴下一步的發力重點。在15日的廣東雲栖大會上,阿裡雲表示将會把人工智能ET與制造業相結合,助力中國制造業智能化的轉型更新。
制造業的轉型更新明林的最大壁壘在哪裡?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認為中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最大的不足就是資訊化應用的不夠深入。在他看來,中國企業在資訊化應用方面存在着明顯的短闆,采集到的資料有限、資料之間不互通,成為了資訊孤島,正是這些資訊間的壁壘制約了中國企業轉型速度。
波士頓咨詢在《工業4.0——未來生産力和制造業發展前景》的報告中指出。“基于雲計算為社會帶來的強大計算能力,人工智能将為中國制造業帶來25%的生産效率提升,創造額外附加值6萬億。”是以,除了雲計算所能解決的資訊壁壘之外,人工智能也将成為阿裡雲與制造企業下一步相結合的重點。
對此,華中數控與阿裡雲宣布合作,将針對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多個領域,推動制造裝備從“數控一代”向“智能一代”更新。對于ET的應用,阿裡雲副總裁喻思成表示,“阿裡雲ET下一步将應用到制造業中,用大資料AI技術協助企業分析生産過程中的全鍊路資料,實作生産效率提高、庫存周轉率提高、裝置使用效率提升等目标。”
除了實作工廠的資料化,雲計算還為企業内部實作快速創新提供了基礎。今年5月,徐工集團與阿裡雲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搭建國内首個“工業雲”平台。吉利汽車也在利用阿裡雲的大資料人工智能技術,設計更符合使用者“口味”的産品和服務,未來這一項目還将成長為“吉利大腦”,讓吉利可以對市場、研發、制造做實時決策。
發展至當下,全球化部署已經成為了阿裡雲的重要戰略之一,摩根士丹利釋出報告表示,2016年中國公共雲市場佔有率約20億美元,其中阿裡雲占據約50%市場佔有率,是以全球布局的加速化,對于阿裡雲來說也有着重大的意義。
阿裡雲已正式開放日本區,同時面向日本使用者的官網也正式上線。這是阿裡雲在本月内開服的第四個海外資料中心。喻思成也表示,阿裡雲将讓“飛天系統”與資料中心布局走向世界。在國際市場競争中,喻思成認為,阿裡雲的優勢在于自主研發的雲計算底層底數體系,并且在安全、人工智能和企業級網際網路架構方面有獨特的優勢。
在全球化的雲計算基礎設施布局之下,如大疆、大拿等中國企業可以使用阿裡雲的服務來支撐全球業務發展。目前,雀巢、莎莎、新加坡郵電、Teridion等國際企業已采用阿裡雲的海外雲計算服務開展全球業務。
對于許多雲服務使用者來說,價格絕對是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産品層面,阿裡雲宣布推出“競價執行個體”,該産品充分利用雲計算的規模效應,客戶将有機會用低至平時1折的價格做靈活的小時級短期計算,首批産品将定向邀請使用。
同時,阿裡雲還針對新使用者推出了“免費套餐”,獲得邀請碼的型使用者,可在半年之内免費試用30餘款雲産品,而阿裡雲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措施已達到加速普及雲計算技術的目的。降低雲計算的使用成本是阿裡雲長期的政策,阿裡雲宣布新使用者華南區雲伺服器優惠至7折,中國各大區雲資料庫全系調價,平均降幅20%。雲伺服器獨享執行個體最高降幅30%。
對此,喻思成表示,“降價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打價格戰,因為這對誰都沒有好處。相反,整個價格下降的過程是會替代傳統IT,普及中國市場的一個過程。這在美國也發生過,成本效益提高價格下調,能夠對傳統的IT産生劇變的過程中參加達到市場化的普及。”
原文出處:科技行者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