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曦到死都沒等來四爺,在十四懷裡含恨而終
若曦出宮,在十四爺府過完她生命最後的時光。她終于遠離紫禁城裡的是非恩怨,得到她最向往的自由。
然而人總要在離别之後,在掙脫糾纏的漩渦之後,才能真正看到那個人,好好地愛那個人。這就是所謂的不牽手也可以漫步風霜雨雪,不相見也要朝思暮念吧。
若曦用生命最後的餘熱,懷戀和四爺間的點點滴滴,仿佛這個時候才是真心相愛的。
老四安排探子竊探若曦和十四的虛實。十四故意在桃樹下和若曦親密。加上十四又時不時寫些洩憤的歪詩,老四決定不再看十四府裡的來信。
若曦油盡燈枯,大限将至,十四心都碎了。
夢境中的若曦身處茫茫大霧之中,她開心地小跑着,想跑過去擁抱四爺。一跑近,四爺就消失,怎麼也抱不到。若曦是多麼擔心見不到這最後一面。
愛情總是糾纏不清,難舍難分。哭天搶地要離開的是她,千裡之外遙寄相思的也是她。她寫信給四爺,求見最後一面。
若曦說要快,要快馬加鞭,十四很不開心,卻還是幫她寄信。看到若曦的筆記跟老四一模一樣,為了少些閑言碎語,十四重新寫了信封。
十四在府裡老搞些動作刺激老四,比如桃樹下讓若曦擦汗,和若曦深夜共處一室,又常常寫歪詩挑釁,再加上若曦寫的信封被替換。老四這次沒有看信。若曦的絕筆信就這樣靜靜放在一邊。
若曦珠飾去鉛華,衣衫着木蘭,起先是端坐在屋内,靜候四爺的到來。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四爺的腳步聲卻遲遲不響。若曦支撐不住身體,隻能讓頭靠着窗戶,再等一等。
成雙的鳥兒如此容易,西沉的落日毫不關情。若曦從滿心期望等到驚慌失措,一生有多少眼淚,經得起這樣流。
她以為四爺還在生氣,還不肯原諒,又懷疑四爺是不在意,不在乎。
離開之後,認知也愈發模糊。現在的那個人也許不再是過去的那個人了。
他真的在乎我嗎?也許他以前在乎,如今卻隻覺毫不相關?
巧慧安慰若曦,肯定是因為什麼事情耽擱了,朝堂上的事情說不準的。
若曦燃起希望,四爺怎麼會不來見我,肯定是我病中多思,想多了。她繼續等着。
若曦囑托巧慧,給銀兩安置王喜,把玉檀絕筆帶給老九,牢記綠蕪的事。她替所有人都做了周全的安排,唯獨沒考慮她自己。所有阿哥都還在,唯獨知曉結局的她,選擇停留在此時,最先離開。
相愛的人之間是否真能心靈感應?四爺突然身體不适,那是當年為若曦擋箭的地方。四爺在打盹的功夫夢到若曦,以為是她回來了。
四爺還以為若曦能十年無虞,不知道此時此刻她正危在旦夕,望眼欲穿地等待着他。
他們都不知道,那最後一面已經見過,紫禁城的一别就是永别。
十四想在臨别前把最好的都給若曦,做了她最喜歡的菜,叫了她最喜歡的琴師。他假裝不知道若曦最想見的人是老四。
由愛故生嗔,由愛故生恨,由愛故生癡,由愛故生念。從别後,嗔恨癡念皆化為寸寸相思。拿走她魂魄的四爺,強撐着最後一口氣期盼的四爺,陰差陽錯間還是沒來。
若曦等得迷迷糊糊,還以為是四爺來了。隻是十四說琴師來了。
十四帶彌留之際的若曦,到院子裡看最後一個春天,聽最後一場戲。院子裡花開得正好。十四說桃花開得很美,明年會更美,明年還要一起欣賞。
若曦說花開的是很美,遊離的目光已經無法聚焦到木蘭花上面——她還在期盼四爺。
此時的若曦,不再是皇宮裡謹小慎微的女官,不再是夾在衆人中間處處求全的兩難人,不再是十爺的青梅竹馬,八爺的情窦初開。她不用再忍受常年的憂思恐懼,不用再經曆即将到來的種種為難。
此時的若曦,她隻是四爺的夫妻、四爺的知己,在草原上在荷塘裡臉紅心動,在風雨裡相依攜手的夫妻。
四爺也不再是高高在上、冷血無情的皇帝,他是當年那個面冷心熱的四爺。
來不及等不及回頭欣賞,木蘭香遮不住傷。若曦用盡心力試圖握緊四爺生平最愛的木蘭花,想在臨終前再見四爺一面。
若曦氣若遊絲,躺在十四懷裡,思緒和靈魂已飄得很遠。
十四滿眼淚水,忍着哭聲問若曦,如果有來世,還會不會記得他。
這世間的陰差陽錯從未停歇,若曦終究沒等來四爺。她用盡最後一絲氣力,輕聲說到,會問王婆多要幾碗孟婆湯,将他們統統忘掉。
生命是一朵會自然開落的花,木蘭花落了,若曦走了。若曦的生命停留在這一刻,她選擇不再走下去,這樣就不用看接下來的悲劇。
然而花開花落終有時,緣起緣滅無窮盡。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會為任何人停留。若曦像木蘭花一樣歸于山川河流,歸于大地的無窮輪回之中。
聽說點贊的人來年走大運!原創不易,麻煩大家多點贊、多評論、多關注、多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