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教訓當做教育,這是不是你家庭教育踩過的坑?

把教訓當做教育,這是不是你家庭教育踩過的坑?

01

把教訓當做教育

可能是父母們最容易犯的錯誤

有一次在外面吃飯,鄰桌坐着的是一家五口,奶奶、爸爸媽媽和一對小姐弟。

小姐姐性格活潑,在座位上閑不住,一會幫着媽媽拿米飯,一會幫看看菜怎麼還沒上。

孩子的奶奶也一直在訓斥她:

你能不能老實點,一秒鐘都坐不住!

看看你弟弟,一動不動吃飯,再看看你!

再這樣,隻要你弟弟,不要你了!

在奶奶的連番說教下,小女孩從最初的有說有笑變得悶悶不樂。

孩子媽媽可能有點看不下去,說了一句:

“你别老是訓她!”

孩子奶奶立刻說:

“我這不是訓她!我這是在教育她,是為她好!”

把教訓當做教育,這是不是你家庭教育踩過的坑?

女孩聽到媽媽替自己說話,還怯怯地看了奶奶一眼,結果看到媽媽聽到奶奶說了一句立刻沒話了,又無精打采地低頭吃飯,再也沒有了之前的活潑。

其實作實生活中也有不少媽媽表示:自己的耐心都被生活中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消耗掉了,而且面對家裡的娃,“溫柔一點兒、輕聲一點根本不管用”。

孫俪是娛樂圈出了名的智商情商雙高的媽媽,依舊做不到完全不教訓,教訓完了那種心疼和内疚,也是相通的吧?

把教訓當做教育,這是不是你家庭教育踩過的坑?

把教訓當做教育,可能是我們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

02

教育要傳達本心

不要傳達情緒

我們為什麼會情緒失控發火?這是每次我們沖孩子發火,冷靜下來後第一個要問自己的問題。

是孩子的行為觸犯了規則底線,還是因為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的預期?

而現實中,我們很多時候忍不住沖孩子發火,都是因為心理學一種關于壞情緒傳染的“踢貓效應”。

把教訓當做教育,這是不是你家庭教育踩過的坑?

踢貓效應

父親在公司被老闆批評,回到家把淘氣的孩子罵了一頓,孩子惱怒地踢了身邊打滾的貓,貓跑到街上,沖撞了一輛卡車,撞上了路邊的孩子。

大家或許不難發現,當我們工作太忙、加班很累、身體不舒服、和伴侶吵架等等狀态下,發火的閥值非常低,很容易被一點點不順心的事而口出惡言。

而沒有學會“察顔觀色”的孩子,往往就是我們壞脾氣的承擔者。

用情緒代替道理雖然能在多數情況下能快刀斬亂麻,卻不能讓孩子從中學會處理問題的能力。

把教訓當做教育,這是不是你家庭教育踩過的坑?

曾經看到過一位媽媽安撫爬欄杆摔倒的孩子,她先上前檢視孩子,發現孩子沒有受傷,然後抱着哭着的孩子,沒有說什麼,等孩子情緒穩定之後,才領着孩子看“禁止攀爬”的牌子,溫和地對孩子說:

“媽媽之前跟你說過,施工叔叔在這裡放這個牌子,就是為了我們的安全着想。”

不去判斷孩子對錯,隻是客觀的描述這件事,既安撫了摔到難受的孩子,又讓道理進入了孩子心裡,這才是教育的目的。

把教訓當做教育,這是不是你家庭教育踩過的坑?

03

馬雲:決定孩子命運和孩子學習的是家長

馬雲在一次演講中說道:“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

把教訓當做教育,這是不是你家庭教育踩過的坑?

是以,我們應該從教訓的階段,努力邁到教育的階段,給孩子提供最适合成長的原生家庭。

不能條件反射式的教育孩子,多學習一些科學教養技巧,把在工作中、人際關系中付出的經曆多一些在教育中。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有人做過這樣的采訪,記者問父母:“如果給你的孩子打分,你會打多少分?”很多父母開始滔滔不絕數落自己孩子的不足,然後回答:50分、60分、75分、90分吧……

當記者問孩子時:如果給你爸爸媽媽打分,你會打多少?孩子們都驕傲地回答:100分!

人無完人。我們往往可以接受陌生人甚至自己的一些缺點,但是往往卻因為對孩子報以太高的期望,不能接受孩子一點失誤。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優點,接受孩子的短處,幫助孩子揚長補短。

把教訓當做教育,這是不是你家庭教育踩過的坑?

教育要找準時機

曾經在公交上遇到一對母女,女孩的方向感很差,女孩的母親一上來,就在說孩子弄不清東南西北的事情,然後嫌棄孩子給她丢人,她說的聲音很大,整個公共汽車上的人都看向女孩。

女孩難堪的看向窗外,女孩媽媽仍舊喋喋不休地叫嚷,指着前方問女孩那是什麼方向,女孩氣得哭起來,越發說不清東南西北。

教育孩子一定要找準時機,要給孩子面子,不要在公共場合給孩子難堪。

把教訓當做教育,這是不是你家庭教育踩過的坑?

教育要就事論事

有些爸媽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舊事重提,喜歡将事件放大歸結到孩子的品格上。不僅在親子教育中,甚至夫妻吵架、婆媳關系中也一樣。

不要因為這件事去牽扯之前的事,也不能因為一件事做得不好去否定孩子的努力,去評判孩子人品,用正确的評價方式評價孩子,然後引導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評價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