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商城作為一個B2C細分市場的垂直網站,在3C領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單從銷售額的角度不能不說是B2C行業的一支發展迅猛的黑馬,而現今京東宣布開始進軍百貨領域,筆者對京東商城的做法很是擔憂。以京東目前的資源和實力,拓展百貨實在令人堪憂,很可能這是一步決定其命脈的錯棋。
首先,品牌印象需要急劇轉變,使用者群規模有待積累,使用者定位值得商榷。京東商城給人們的印象就是一個賣電子産品的B2C網站,而且是大宗低頻率的消費網站,人們買冰箱,買電視幾年才發生一次,是以注定京東商城的粘性不會很高。這樣的垂直領域,而且粘性不太高的網站進軍綜合百貨領域,沒有任何優勢。這種做法不是發展的必然,而是節外生枝。
當然,并不是垂直領域就沒辦法進軍百貨領域,如果垂直領域發展到其行業的絕對領先地位,而且是日常消費的小宗商品,這樣才更适合進軍綜合領域,因為小宗商品的銷售周期較短,網站和網民之間相對來說粘性較高,并且品牌到商品内在價值的過渡會比較容易。并且,最重要的是使用者群定位要相對一緻。這樣網民在日常通路的時候,就容易接受百貨類的商品。在B2C領域,淘寶商城和當當做的算是不錯了。不過淘寶商城屬于淘寶的一個分支,人們更側重在淘寶“淘”東西,而不是去商城淘東西。當當以前在圖書領域做到了市場第一的位置,在人們心目中有較高的認可度,當當賣書屬于小額日常消費,網民粘性高,這樣當當切入百貨就相對容易一些。
再次,京東采用政策就是初期以低價占領市場,積累使用者群,然後以管道為王的想法要挾廠家降價,或者擠垮同行後自己在适當的提價來獲得利潤。京東商城一直在虧損,而且銷售額和虧損額成正比。3C産品尤其是大宗家電的B2C網購,雖然增勢明顯,但目前還遠遠做不到媲美國美、蘇甯的程度。從這點看來,京東的家電實力并沒有大到可以挾持上遊廠商,也沒有有效的辦法提高産品售價。細分領域還沒有做強,就希望在整個B2C領域做大,有點不切實際,這種邏輯也是錯誤的。其後果恐怕會是百貨上花費了時間精力,而耽誤了3C領域的進一步深耕細作。貪多嚼不爛。京東好比傳統行業的國美,國美如果向沃爾瑪挑戰肯定不會輕易的與之抗衡。況且,京東的管道還沒有大到國美那樣的擁有話語權。這個道理我想京東的管理層應該明白,但是京東非得拼百貨領域,也許是在3C領域遇到了瓶頸。至于京東這步棋是否有吸引資本市場注意的考慮,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轉自于明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shayu/352898,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