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熱詞下的民意傳播

  在網際網路日新月異的成長之下,網絡資訊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地步。網絡熱詞的不斷誕生,一方面反應了網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讓網民的感情得到了釋放。曆史上,人們為了表達對事物的感情,誕生了民謠、順口溜等這些短小精悍,而又飽含資訊的語言文字。而在如今網際網路時代,民謠、順口溜這樣在當時似乎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如今似乎變得有些臃腫,進而用網絡熱詞來代替。比如“打醬油”、“富二代”、“躲貓貓”這些詞語隻有幾個字,但在詞語後面卻深刻的反應了一種社會現象,網民的感情通過網絡熱詞不斷的傳遞和釋放。

  網絡熱詞時代的社會化生存

  由于這些詞語過于短小,有時候僅憑字面意思難以弄明白詞語背後深刻的含義。“你不懂詞,在網際網路裡沒法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這樣說。“過去隻有報紙或者權威傳播工具才能造詞,現在在網際網路上,隻要你弄出好玩的,網際網路上很多人會幫你傳播。所有網民都在這裡給知識添磚加瓦,每個網友的價值在這裡得到了很大的肯定,這是文化民主、詞的民主化。”

  如果我們不試圖就搞明白詞的含義,有時候對新聞的了解就有一定的難度。目前,很多新聞都開始引用熱詞來滿足讀者的胃口。随着網絡熱詞的不斷發展,也加快了解讀網絡熱詞媒體的誕生,互動百科CEO潘海東認為,“WIKI模式正在改變世界”。互動百科這幾年的積澱,已經擁有近500萬詞條、49億文字以及500萬張圖檔。随着網絡熱詞的發展,互動百科的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在某種程度來說,互動百科已經成為了網絡熱詞的發源地。是以,互動百科這次戰略轉型為詞媒體,也是有着水到渠成的優勢。

  所謂詞媒體,就是指以詞作為核心傳播内容的全新媒體形态,其利用“詞”具有的對特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進行超濃縮、利于口口相傳的特性優勢,最大限度地加快媒體資訊的傳播和記憶速度。

  網絡熱詞的發源地即民意發源地

  萬瑞資料網絡輿情監測分析師高代鵬認為,“網絡熱詞的發源地,從某種程度來說,也可以說是民意代表陣地”。随着熱詞的發展,民意的集中表現力也就越來越強,如何積極有效的傳遞民意,将是互動百科未來的巨大挑戰。每一個網絡熱詞的背後都有一個個鮮活的事件, 網民的高度參與使一個個事件在網際網路上迅速放大, 備受世人關注。而由此形成網絡輿論的“圍攻”、網民群體起哄等現象,這些手段使不少當事官員紛紛落馬。當事件在網絡上迅速傳播時, 相關當事部門和官員沒有主動出擊、正面與當事者對話溝通,由此激化沖突, 并率先在網際網路上爆發。

  網絡剛好為公衆提供了“觀點的自由市場”的技術支援和操作平台,也為個體的個性表達提供了便利,它實作了從個體影響到立體幾何形式擴張後,某些個人代表性的觀點會演變成一種“集體表達”。事實上,網絡流行語言也是群體意見“最簡易快捷的另類表達” 。還有,群體中的個人會表現出明顯的從衆心理,勒龐稱之為“群體精神統一性的心理學規律” 。當某種言語、某個段子在小群體内受到熱捧時,可能就會“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網絡上逐漸風行。“賈君鵬事件”即為例證,本來隻是句近乎調侃的話——“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卻在網上引起巨大反響,點選量、跟帖者者甚衆,最終成就了網絡奇迹。究其原因,網民們的好奇心、窺伺癖和從衆心理不可忽視。

  随着網絡熱詞的高速增長,如何有效傳播民意,引導民意積極傳播,将給互動百科帶來極大的挑戰。

本文轉自于明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shayu/352759,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