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計算科普:來自NIST的雲定義

正文:

雲計算是一種新的網絡模式,使用者可以随時随地、友善并能按需通路的可配置共享計算資源中心,包括網絡、伺服器、存儲、應用和其它服務等資源,這些資源以最小化的管理和互動可以快速提供和釋放。提升了可用性,還具有5種基本特性、3種服務模式和4種部署模式。

基本特性

1. 按需自助:消費者無需廠商參與就能獲得計算服務,包括服務時間和網絡存儲;

2. 網絡通路:通過使用不同的終端(行動電話、便攜電腦和PDA)接入,采用特定的機制進行通路并擷取計算服務;

3. 多租戶:廠商池化計算資源,通過一種多租戶的模式提供給不同的消費者,并能夠按消費者的需求配置設定或再配置設定實體的或虛拟的資源。使用者隻需要指定一個更高層面的位置資訊(如國家、州/省或資料中心),而不需要知道所使用資源的位置。一般資源包括存儲、計算處理、記憶體、網絡帶寬或虛拟機等。

4. 快速且具彈性:在某些情況下,對于雲本身來說,可以快速地配置設定和釋放資源,而對于使用者來說,使用者可以全天候不限量地擷取到雲服務。

5. 服務收費:雲系統可以通過計量的方法來對雲服務類型進行自動控制與優化資源使用,雲服務包括存儲、處理、帶寬和活動使用者數等。還可以為服務提供商與使用者對資源的使用進行監控與報告,以透明資源的使用。

服務模式

1. 雲軟體即服務(SaaS)

使用者可使用運作在雲基礎設施之上的應用,這些應用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瘦用戶端來進行通路,比如通過浏覽器通路的WebMail郵件系統,使用者也隻能完成一些有限的應用配置。

2. 雲平台即服務(PaaS)

使用者可借助雲平台提供商的某種特定的環境、語言或工具上部署應用系統,并隻能進行一些基本的環境配置。

3. 雲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使用者可在雲基礎設施上部署任何軟體,包括作業系統和應用系統等,不僅能控制作業系統、存儲、部署的應用系統,還可能控制一些網絡設施如防火牆。

部署模式

1. 私有雲

這種雲基礎設施是單獨地營運在一個組織内部,由組織或第三方服務商來進行管理。

2. 社群雲

這種雲基礎設施服務于N個組織,并指定其中一個組織來進行統籌管理,考慮本社群支的使命、安全需求、政策與回報等,由組織或第三方服務商來進行管理。

3. 公有雲

這種雲基礎設施運作在網際網路上,為公衆提供服務,并由一個組織來完成商業運作。

4. 混合雲

這種雲基礎設施是N(N>=2)種雲(私有雲、社群雲或公有雲)組成,彼此之間通過标準化的或專門的技術綁在一起,能夠使資料和應用很便利,如可以處理各雲之間的負載均衡問題。

P.S. 此乃雲計算的“三”、“四”、“五”。

本文轉自 彭金華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pengjh/611399